浅谈高职教学能力比赛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7期   作者:王娜
[导读] 本人结合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的要求,
        摘要:本人结合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的要求,以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剖析教学竞赛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思考参加比赛的不足和改进。对于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学能力比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笔者作为负责人与其他三位年轻教师参加了2019年黑龙江省高职教学能力比赛,经过初赛、决赛,在几百只团队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在备赛和比赛过程中,思考了高职教学能力比赛对于青年教师培养的意义。
        一、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计能力不强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就是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检验方案的有效性并做出相应修改的能力。可见,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对教师教学手段方法的运用乃至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有直接且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一般为硕博以上学历,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但因专业教师大都毕业于非师范院校,虽然经过了岗前教育培训,但效果毕竟有限,这就导致青年教师教育理论知识欠缺,接受的教学设计方面的指导有限。且青年教师教龄短,教学实践少,社会经历不足,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围绕教材讲解,缺少现实案例,导致教学内容空洞乏味。
        2.教学实施能力较弱
        由于青年教师缺乏对整个专业系统的把握,讲一门课备一门课,不能从课程体系的建构中很好的突出重点与难点,而是将教学内容按照书本都讲给学生,由于高职院校课程的特殊性,有些课程可能教师自己都没有学过,这样在教学中只能是现学现教。再加上青年教师教学语言欠简练,授课时平铺直叙,缺乏师生互动的良好气氛,有些青年教师还没有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在课堂上胆怯,目光不敢与学生接触,缺乏教师应有的体态语言,最终导致整个课堂教与学难以达到有机统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缺乏持久的教学热情
    由于青年教师大多直接由学校到学校,没有经历过社会现实的锤炼,个性上缺乏耐力,往往都是凭着对教师职业的一时崇拜而选择教师职业,在经历了几年的重复教学之后,对重复讲授了几遍的教学内容失去了教学讲解的热情,可能出现教学内容越讲越简的现象。
        二、教学比赛是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1.教学比赛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能力和水平的舞台。
        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高职学校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拥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教学比赛是全面展示、培养、提高这一素质的有效途径。从参赛教师来看,每位参赛教师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上进心,都希望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最好教育水平,所有教学比赛为每位教师提供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
        2.教学比赛促使青年教师苦练基本功。


        教学比赛不仅促进青年教师在教学基本功方面快速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使他们对教学工作有了新的领悟和认识,思想得到新的生活。而恰恰是这一点,将会成为青年教师今后成长的不竭动力。为在教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青年教师在赛前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写好教案、查阅资料、反复演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教学比赛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教学比赛仅仅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和远远不够,其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竞赛这种机制正确指导和引导青年教师健康地成长和进一步发展。教学比赛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弥补在育人经验、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等方面的欠缺,同时可以引导他们关注和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现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学习意识。
        4.教学比赛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机会。
        教学比赛并非只是比赛,而是一种百家争鸣的交流。教学比赛的教师来自各个职业院校,课程的涵盖面比较广,因此,有助于青年教师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与其他参赛教师进行广泛的交流。
        三、参加教学比赛的反思
        笔者在参加教学比赛之后,也反思自己教学团队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1.教学理论薄弱
        在比赛过程中,团队成员意识到自身教学理论基础薄弱。教学设计部分环节流于形式、内涵不足,在答辩过程中关于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等问题经不起推敲,根本原因在于教学基础理论不扎实。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把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有机融合,并在这学期的地质教研室教研活动中开展教学理论的专题学习。
        2.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团队成员虽然运用移动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但与先进院校相比还远远不够,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团队成员运用信息化手段意识不强,二是教学硬件支撑不够。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在现有的教学硬件条件下,尽可能多的应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学生的手机资源,在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全面应用教学平台,使教学平台为课前预习、课中学做、课后拓展全面服务。
        3.参赛经验不足
        团队四位年轻成员没有过参加教学设计大赛的经验,在比赛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付出了巨大的辛苦也走了很多弯路,在决赛现场展示环节更暴露了经验不足的弱点。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珍惜一切参加比赛的机会,增加自己的经验,在比赛中锤炼技能。
        这次教学比赛对于团队成员是非常难得的经历,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一次“典型工作任务”,团队成员在这个过程中都成长很多团队成员一定会从比赛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作者简介:
        王娜:女,1985年生,硕士,讲师,从事石油地质、地球物理测井、油气藏动态分析等课程教学及相关科研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