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服务业标准化现状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7期   作者:刘丽玲
[导读] 服务业是当代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行业,已逐渐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摘要:服务业是当代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行业,已逐渐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成为新经济的驱动力。随着服务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也直接导至整个社会对服务业标准化越来越重视,并大力开展服务业宏观战略规划、标准制修订、标准实施、标准化科研等方面工作,以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规范服务市场、提升服务质量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服务业;标准化;现状
        1导言
        服务业是当代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行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服务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标准化对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也越来越突显。本文分析了国内以及湖北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对服务业标准化的形势分析,提出服务业标准化的合作机制、完善政策扶持等相关目标和措施。
        2服务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2.1服务业标准范围不断拓宽
        近年来,服务标准化由最初的餐饮、仓储、金融等领域不断向养老服务、智慧交通等领域发展。2016年底,在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管”。截止至2019年底,已有3000多家社会团体发布了12000多项团体标准,涵盖智慧交通、共享经济、养老服务等领域。2019年,人民银行大力推进金融服务企业标准“领跑者” 活动,希望以此激发市场主体参与金融标准建设的活力,营造“生产服务看领跑、使用消费选领跑”的氛围,推动金融机具和金融服务企业认真落实《标准化法》,发挥企业标准引领质量提升、促进消费升级的作用。
        2.2 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不断健全
        从市场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邮政局等部门推动升级的快递绿色包装标准;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部门发布的实施生产性服务业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还有民政部大力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全国妇联等协同推进家政服务业标准化等等这些工作来看,都表明我国服务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不断在健全,在向着完善度不断提升的方向发展。
        2.3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加快建立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部门启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54个市、县人民政府先行先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积极推进试点。福建省率先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3标准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标准制定水平相对较低,标准化内容中应包含该领域中的先进技术内涵和管理理念,但针对现有服务业标准化体系进行分析,部分标准内容相对较为简单、陈旧,相关单位无法对这些内容及时进行修订,标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4应对办法
        4.1 持续对服务业标准化技术进行研究
        服务业是不断发展的,服务业相关的标准内容和标准化技术必然也会不断变化,相关主管单位应主动研究国际上先进的服务业标准化理念,进而结合我国国情研判我国服务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而确立服务业标准化体系。


        4.2 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制定工作
        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推动服务业标准制定修订,加快制定基础和通用标准,带动行业提升标准水平。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制定并公布本行业相关产品和服务标准清单,指导企业完善服务标准,鼓励行业内企业开展企业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
        服务业标准制定需要更多地融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考虑人、社会、伦理、公序良俗、个人偏好、人文关爱、责任和法律界线,引导整个行业构建以人为导向的商业逻辑,丰富人文内涵。
        4.3 提升服务业市场竞争力
        第一,需要服务业中的相关企业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找准自身定位,依据合理策略稳步发展。第二,开发潜在的目标市场,重视品牌效应,引导企业加快产业升级,优化并调整服务业内部结构,提升金融保险业、房地产和计算机软件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地位。第三,企业要创新经营模式,打造自身文化品牌,提高服务质量。最后,促进企业间的良性竞争,以市场竞争倒逼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加速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整个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4.4 关注服务业标准化的全面发展
        服务业中包含了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等多项内容,而在标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相关部门应避免仅关注经济效益较高的服务内容的情况,合理调整服务业标准的结构,提高标准质量,实现服务业标准化的全面、系统发展。
        4.5进一步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
        升级生产性服务业标准体系,研制跨境电子商务、绿色金融、社会信用、现代物流等领域标准。完善生活性服务业标准体系,实施家政服务标准化试点专项行。建设统筹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在托育服务、养老服务、社会保险、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全民健身和残疾人服务等领域研制发布一批标准。开展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专项行动,推进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做好经验总结与宣传推广。
        4.6加强宣贯培训
        积极推动服务业标准化教育和人才培养,针对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基础相对薄弱,从业人员的标准化专业知识缺乏等现状,面向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企业等,以科研、标准制修订项目为核心,定期开展关于服务业标准化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养。并根据服务标准的颁布实施,通过出版相关的宣贯教材、发布标准解读等手段,提高标准使用方及公众对服务业相关标准的了解。
        5结语
        总的来说,为了保障我国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必须能做好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并与社会上的标准化研究机构、企业等展开合作,保障标准的制定与服务业自身的发展速度相符,只有这样,服务业才能更好的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出正面作用。
        参考文献
        [1]梁苑. 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的现状与分析[C]. 中国标准化协会.第十四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标准化协会,2017:730-734.
        [2]彭嘉琳.我国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3,7(04):24-28.
        [3]郭昕,苏晨.我国通信服务业标准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传输,2010(06):74-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