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航运输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它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这都得益于民航飞机的舒适性,便捷性。然而,与此同时,民航运输业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民航劫机犯罪事件仍然时有发生,时刻威胁着民航运输业的稳定发展。本论文正是基于此研究如何更好的预防劫机事件的发生,一个好的应急预案对于突发的劫机事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通过研究劫机犯罪的特点,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航空公司防劫机的预案,制定了一个预防劫机的应急处置措施及方案设计。
第一章 绪论
1.1背景
从20世纪初世界第一架飞机被美国一对名叫“莱特”的兄弟发明到1919年世界第一条民航航空器定期航线的建立,再到民航喷射机波音707被广泛使用,再到如今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享受着航空运输为人类带来的便利和快捷。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来,航空运输业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支持下有了飞速且持续的发展,也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坚实的大型经济文化交流平台。在环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与之密切相关的航空运输市场也将稳步扩展。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民航运输快速发展的几十年来,航空劫机事件也时有发生。一些丧心病狂的不法分子将他们恶魔之手伸向了航空器,为了达到某些目的,犯罪分子不择手段地对航空器采用暴力威胁等方式实施劫机行为[1]。他们想方设法潜入驾驶舱,控制驾驶员,或者利用自己所控制的飞机迫使民航飞机改变方向等方法.令航空器改变原有目标,而顺着歹徒的意愿下航行,最终达到劫机者的犯罪目的。
1.2研究意义与目的
近代国际劫机事件
1976年6月27日,法国航空公司的139号航班在台拉维夫飞往巴黎的途中受到了劫机,该次劫持飞机的行动由巴德尔—迈因霍夫团体和巴勒斯坦国民解放阵线合伙构造的,飞机路过利比亚,开释了飞机上除去犹太人之外的所有人质后,飞机在乌干达降落。当时的乌干达独裁者伊迪·阿明总统支持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阵线的行动,该次航班上的103名人质被临时关押于机场候机厅。到了当天深夜,以色列特种部队实施了人质救援行动,该次行动被称为“恩德培行动”。2命人质最后在该次劫机事件中遇难,剩余人员全部被特种部队救出。
2001年9月11日,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劫机事件,基地组织恐怖份子挟持了美联航93号航班,175号航班以及美国航空11号航班,77号航班,并使其飞向世贸中心、五角大楼,意欲撞机,其中11号航班及175号航机在被劫持的情况下先后撞上世贸中心,77号航机则撞上了五角大楼。值得一提的是,93号航班因为机上乘客及机组成员们的奋勇抵抗而在宾夕法尼亚州郊区坠毁,据称机上恐怖份子其实该次的目标是撞击美国国会山庄或白宫。此次事件超过3000人遇难,这次“911”劫机事件是航空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空难。
国内劫机事件
1998年10月28日早晨,国航的一架准备执行北京-昆明-仰光的客机,8点零5分,飞机起飞,一切都很正常,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机长袁斌将把飞机劫持到台湾。
2012年6月29日,天津航空7554号航班于12:25分起飞,原定从新疆和田去往乌鲁木齐,但是起飞后不久飞机就被6名歹徒暴力劫持,随后在机上人员一同努力下将歹徒制服,飞机随后决定返航,于和田机场安全着陆,6名歹徒被当场抓获。机组人员和乘客在和歹徒搏斗的过程中受到了一些轻伤,但所幸并未造成更大的损失。
研究的意义
民航劫机犯罪分子作出劫机的举动,往往是在一些政治、经济、民族利益上等因素的驱使下所实施的,包括国际上的恐怖分子,民族极端分子以及其他一些不法分子。劫机事件的发生往往涉及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因此航空劫机是世界各国都在高度关注的问题, 劫持民航飞机的恐怖活动是人类航空史上主要的犯罪形式[2]。劫机事件的发生往往涉及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因此航空劫机是世界各国都在高度关注的问题, 劫持民航飞机的恐怖活动是人类航空史上主要的犯罪形式。这一系列直接和间接的关于危害民用航空安全行为的定罪和在相关法律法规上的规定,贯彻和体现了国际航空安全公约的一种精神和内涵,也更有利于预防和严惩危害航空安全的犯罪行为,这是世界国际航空安全公约的目的和宗旨[3]。由上述民航劫机案例可以看出,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航空劫机事件的发生明显地频繁了起来。因此,研究预防劫机的应急处置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第二章 预防劫机应急处置
2.1应急处置原则
因为劫机案件的突发性和严重性,国内外所有的航空公司都会有一套自己的劫机事件处置程序。以国内国际航空公司为例,该公司也有一套自己的劫机事件处置程序。首先,在该应急处置流程下,有一个处置原则。该处置原则包括:
1任何形式的劫机行为,应尽最大的努力在地面解决。
2在地面时,应设法阻止被劫持飞机起飞或再次起飞。
3在空中时,设法争取飞机降落,争取在地面解决。
4当航空器在地面时,应要保持航空器周围的环境。
5机长在航空器被被劫持的情况下,应尽量保证航空器、旅客的安全,拥有航空器最后的处置权。
处置劫机事件的过程中也有许多要求,在与劫机犯进行斗争时,必须坚持确保飞机、机组、旅客安全原则,特别是对持有爆炸物歹徒的处置,更要谨慎从事。在采取任何的措施时都要保证飞机及旅客安全为主要目的,处置劫机事件时,采取必要措施时应得到机长的同意,服从机长对航空器的最后处置决定。在与劫机者进行斗争时,尽量保证重要部位不受侵害,在飞机中,驾驶舱是飞机的要害部位,因此在采取必要行动时尽量避开驾驶舱。
2.2应急处置流程图
2.3应急处置措施与方案设计
2.3.1航空器在不同的状态下被劫持,应急处置措施也会有所不同,这是由航空器其特殊性决定的,因为航空器往往承载着上百人旅客,并且它的飞行往往还涉及到一些其他航空器或机场设备的问题,再加上航空器的体积庞大,高科技性,不适当的处置措施反而会危害到航空器的安全。
航空器在空中飞行时被劫持:
(1)立即启动空中警戒系统,时刻跟踪监视被劫航空器飞行状态和飞机数据。通过民航运输、机务部门,查清当前被劫航空器机型的起飞地点及所载人员、货物情况。根据航空器的适航能力估测出航空器的可能降落地点,提前做好准备。
(2)立即与被劫航空器取得信息联系,通过被劫航空器上的机组人员了解机上劫机者情况和机组,旅客的情况。
(3)提出使用地面武装部队的要求,随时准备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发生
重大损失。
(4) 对于被劫持的外国航空器,要尽快与该航空器机组、登记国取得联系,要求提供航空器及机组人员情况、所载旅客货物情况以及其他一些相关情报。
(5)机组人员按照预案要求行动,如果机上人员已经在航空器上制服了歹徒的劫机行为,那么应当立即要求航空器尽快确定降落机场或迫降场地,同时与地面现场指挥部取得联系并指示他们做好应急解救准备。如果劫机者并未被控制住,则应配合机组人员,对劫机者采取麻痹的方式,抚慰和安定劫机者的情绪,使其不做出某些过度的危害行为,同时耐心劝降劫机者,争取尽早降落地面处置。
航空器在尚未起飞时被劫持:
(1)在机场地面设置明显的障碍物,阻止或延缓航空器起飞,以此来拖延航空器的起飞,争取足够的时间,与劫机者进行谈判。
(2)派遣武装部队,消防和医疗人员,并设立警戒区和禁区,做好应急救援的准备。
(3)与机上机组人员建立联络,尽快了解机上处境,开展与劫机者对话、劝降和谈判工作。
航空器在已经落地后被劫持:
(1)如果被劫航空器已经安全降落,但是劫机者并未被制服,则可以按照上一种情况处理。
(2)如果被劫持的航空器安全着陆,并且通过机上人员的努力已经劝降或制服了劫机者,迅速出动警察登机抓获劫机者,及时安排医疗人员抢救伤员病员,同时紧急疏散安置旅客,做好后续调查工作。
(3)假如航空器在水上或其余的某些地形迫降,并且劫机者仍未被制服,要即时调派武装人员施行强行登机,展开抢险救生工作,紧急解救机上人员。
第三章 总结与展望
总结:
由于本论文关于航空史上各类劫机犯罪的真实性,通过图书馆寻找相关资料,有民航书籍杂志类的,也有民航相关的新闻报道,论文等,同时结合互联网相关事例的查询,对航空史上发生过的一些著名的劫机犯罪有了一定的了解,以这些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劫机案例作为研究该课题的背景。航空劫机事件的危害往往是极其巨大的,它不仅仅危害到某个国家某个地区的安全,甚至是危害到整个国际社会的安全,上个世纪以来,航空劫机事件发生越来越频繁,犯罪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这也让人意识到预防劫机事件的重要性。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认识到防劫机预案是如此的重要,有一套合适的、具有可行性的防劫机事件的预案,这对于航空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对于整个民航安全、稳定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于是,本论文开始着重研究预防劫机事件应急方案的设计。为了要考虑到预案设计出来是合理性,可行性,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先理清预案的大致思路和流程,同时必须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参考相关的行业规范,这对于预案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将有很大的帮助,必须在与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不冲突的情况下设计预案。
最后在参考国航的预防劫机应急处置方案后,结合自己查阅的其他相关资料,融入一些自己的想法,设计了一套预防劫机的预案。预防劫机事件的发生是一个国际性的大课题,它不仅仅是一个部门,或者是一项工作的完成就可以解决的。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在过去发生的那些劫机犯罪事件中,吸取教训,一步步完善预防劫机的方案,在每个部门的工作上同样如此,借鉴过去此类事件的经验,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劫机事件的发生。
展望:
21世纪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民航运输业作为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产业为全世界的科技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一个更方便快速的平台。目前21世纪以来,我国民航发展正在完成一个重大的转变,即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转变。在不久的将来,民航将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因此,如何更好地预防航空劫机犯罪事件是一个长期不能松懈的任务,我国民航法律法规在未来还需要更加的完善和完整,这对于降低民航犯罪是大有裨益的,坚决不能让少数极端分子有钻法律法规漏洞的机会。在近十年来的国内外的各种航空劫机事件后,都应该成立调查小组,进行详细的事故分析,尽管由于很多劫机空难事件的特殊性,使得事后的事故分析特别苦难,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研究,但是调查清楚每一次空难的背后事故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查明失误的因素,针对事故的原因和有不足的地方予以技术上和安排上的改进,降低事故再次发生的概率,航空公司应对劫机事件的处置预案也可以在吸取这类教训的基础上更加的完善。劫机事件的处置预案一直以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哪怕是在科技更加发达的未来,也是不可或缺的。相信在无数民航人的努力下,劫机事件的处置预案会越来越完善,科技水平的提高,民航法律法规的完善,从而达到预防、遏止和减少航空劫机犯罪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守芬,苗生明 《论我国新增设的劫持航空器罪》.中外法学, 1993(2).
[2]林泉,《对中外劫机犯罪的分析与认识》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3]付强,《论危险国际航空安全犯罪》
作者简介:周强(1990-10),男,汉族,籍贯:浙江杭州,当前职务:计划运控管理,当前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机场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