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病的诊断与防控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7期   作者:刘超
[导读] 近年来,受猪口蹄疫病影响,我国生猪养殖业遭受了严重的经济重创,
       摘 要:近年来,受猪口蹄疫病影响,我国生猪养殖业遭受了严重的经济重创,也给相关生猪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信息打击,致使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萎靡不振。对此,笔者将就猪口蹄疫病展开深入研究,通过论述猪口蹄疫病的诊断标准,总结、探索对应的防控技术、措施,以及能为生猪养殖户提供科学的养殖参考建议,重振生猪养殖业经济前景。
        关键词:猪口蹄疫;诊断;防控技术
        口蹄疫作为一类受病毒感染而导致的人畜共患病,其携有显著的传染性特征,该类病症集中表现在动物的口蹄区域,如水疱、烂斑等。口蹄疫属于急性病症,且流行速度、感染率双高,病毒不但会在动物群体内传播扩散,同时还会通过气溶胶的方式,以空气为媒介实现远距离传播扩散。除此之外,口蹄疫病还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多发于春冬季节。而如果口蹄疫能够得到及时防控,可有效抑制其传播速度,实现有效康复治疗。
        随着近年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猪口蹄疫病更是屡见不鲜,除了在动物群体内传播,造成生猪养殖业经济效益亏损,其所隐含的人畜共患风险,也给各生猪养殖户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故而,加强对猪口蹄疫病的有效诊断及防控,避免疫病传播,不单是维护生猪养殖业经济利益所需,更是对养殖者本身生命安全的有效保障。
1 猪口蹄疫病诊断
1.1 临床症状诊断
        口蹄疫属于急性病症,且流行速度、感染率双高,病猪会于两天内出现感染症状,具有较高致死率。通常情况下,病猪感染口蹄疫病后,发病初期会出现高烧症状,体温约达41度左右,同时还会伴随着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或是断食的状况。随后,生猪口鼻、蹄冠蹄叉周围,包括口腔黏膜、乳头皮肤等区域逐渐浮现水泡乃至糜烂等症状。尤其是对于机体发育不健全的仔猪,口蹄疫疾病的影响更甚,严重情况下会出现肠炎、心肌炎等并发症,致死率也更高。常规猪口蹄疫病的发病周期为7天,在此病程内,口蹄疫呈持续恶化的发展趋势,倘若饲养环境相对优越,发病位置在未被其他真菌感染的情况下,口蹄疫概率会在此期间逐渐康复。
1.2 病理研究
        经由对病猪的剖检研究,可观察到感染口蹄疫病的生猪,其机体内部咽喉处、气管,包括支气管等区域都会伴随有溃烂的症状。剖检仔猪则发现,其心包表层存在渗血症状,同时心肌切面还夹有淡黄色或是灰白色的斑块,心脏较绵软,无弹性。
2 猪口蹄疫病的传染源和传播方式
        通常,生猪一旦患上口蹄疫病,其传染源覆盖面极为宽广,无论潜伏期,亦或是发病期的病猪,其身上的任何器官组织均会携带病毒,且会经由病猪分泌的唾液、尿液、粪便等将病毒带出体外,再以空气为媒介实现外界传播、感染,因此其传染源范围面难以估量。
常规的猪口蹄疫病主要依赖两种方式进行传播,首先是通过接触来传播感染,其次则是以空气为媒介实现的传播感染。
        所谓接触性传播,又可细化为直接与间接两大类。该类型传播多集中出现于同一猪舍或猪圈内,譬如当患有口蹄疫病的新猪入舍时,会以极快的速度将整个猪舍猪群感染得病,此类情况就为直接接触传播。而相对的,间接接触传播就是经由外部病原媒介或载体携带病毒随机传播所造成的感染,简单来讲,就是部分鸟类、猫狗或是野生动物本身携带口蹄疫病原体,之后通过和生猪的接触将病毒过度给生猪,致使其感染病症。
而对于空气传播,该类传播形式又是猪口蹄疫疾病实现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由于口蹄疫病毒其本身病原体生存力较强,可以于空气内停留很长时间,并转化为一种颗粒单位极小的气溶胶,再以风为媒介实现远距离传播,扩散距离可达上千米。

在猪口蹄疫病空气传播过程中,空气湿度是决定病毒存活时间的关键性因素,倘若空气湿度超过55%,此环境下口蹄疫病毒能存活更久,倘若空气湿度超过70%且气温偏低的情况下,病毒的传播距离甚至可攀升至100千米甚至更远。转而言之,当空气湿度处在55%以下,口蹄疫病毒便会失活。
3 猪口蹄疫病的防控技术
3.1 加强对饲养环境的布防力度
        卫生管理作为生猪养殖的关键任务,饲养环境的优劣与整洁度直接关系到生猪的健康与生长,倘若饲养环境较恶劣,生猪的患病概率与风险也会随之提高。因此,要想有效预防猪口蹄疫病,必须要从源头切断其产生与传播的渠道,即加强对猪舍的清扫力度,严格执行标准化的消毒管理流程,做好卫生保障工作,构建干净、整洁的猪舍养殖环境。此外,生猪养殖人员还应确保猪舍干燥、通风,过度潮湿的环境会滋生大量细菌,影响生猪健康,降低机体抵抗力,进而增加感染风险。最后,养殖者还需做好猪舍的消毒工作,在消毒液的选择与兑制上要避免使用高浓度的产品,预防猪群中毒。
3.2 完善隔离防护措施
        口蹄疫病作为生猪养殖中的常规性疾病之一,具有显著的传染性特质,因此生猪养殖务必要遵循全进全出的基本原则,从根源消除病原微生物的生存空间及可能性,削减猪舍内的病毒含量指标,严防上批次生猪疫情病毒过寄到新猪体内。倘若猪舍出现感染症状,要对已感染的病猪采取及时的隔离防护措施,划分特定的隔离区域,隔绝健康猪群,并展开相关药物治疗,削弱口蹄疫病的传播力度与感染力度。此外,口蹄疫病受生猪的年龄,包括其本身的饲养环境影响较大,通常生猪育龄越高、环境越优渥,生猪的体质和抵抗力也就越强,因此,养殖户可根据此特点实施分点饲养的养殖模式。例如三点饲养,即将猪舍划分三个区域,区域一用以饲养妊娠与分娩期的生猪,区域二用于饲养保育阶段的仔猪,区域三用以饲养育成及育肥阶段的生猪,做到针对化防护管理。
3.3 严格把控饲料品质,做到合理均衡搭配
        猪饲料作为生猪营养的根本来源,饲料的品质关系到生猪体质的健康与否,倘若饲料劣质,会极大程度削弱生猪的机体免疫力,因此,生猪养殖户应致力做好饲料品质的把关工作,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工作,禁止使用变质饲料进行投喂。此外,在饲料的营养选择上要做到合理、均衡,同时注意维生素的有效搭配,借此有效增强生猪免疫力,强健体质。
3.4 推进免疫接种覆盖面,加快疫苗接种落实进度
        猪口蹄疫病作为一类高传染性的疾病,要想实现高效率、高疗效的防控,免疫接种是最有效的措施。对此,各生猪养猪户应认真落实疫苗接种的相关事宜,接种对象应主要侧重种猪与母猪两类群体。当下我国生猪养殖业针对猪口蹄疫病所采用的最常规的疫苗品种为油佐剂灭活疫苗,该品种疫苗注射密度达80%以上,对猪口蹄疫病具有绝佳的防治效果。
4 结语
        猪口蹄疫病是当下各生猪养殖专业户养殖过程中难免遇到的常规性病种,携有显著的传染性、致死性以及人畜共患等基本特性。故而,各养殖户务必要严肃重视、严加防治,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构建更整洁、舒适的养殖环境,加快落实免疫接种工作,科学把控猪饲料品质与均衡饲料营养,强健生猪体质,从而有效抵御口蹄疫病毒感染。针对已患病的病猪,养殖户要及时发现、趁早隔离、针对治疗,将传播、感染风险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周建国.口蹄疫、猪瘟和蓝耳病三种疫苗同步分点免疫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2013,11(01):24-25.
[2]杨玉亭.如何做好猪口蹄疫的免疫工作[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8(6):116.
[3]王凤,罗险峰,汤德元.猪口蹄疫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J].猪业科学,2011(10):42-47.
[4]刘振宝.猪口蹄疫的诊断及其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2,33(08):112-113.
[5]袁丽,郭凤英.春季猪口蹄疫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5):224-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