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7期   作者:吴丹
[导读] 当今,我国正在大力推展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的建设,
        摘要:当今,我国正在大力推展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的建设,这个项目可以让已经遭受伤害的植物早点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况,从而能够推进发展生态平衡的状态,以此来达到一个让生态能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的。要制造好一个关于如何修复生态的计划,并对此进行大力的宣传,运用好于此相关的科学技术,还要得到相关技术部门的大力支持,从而能够建立起一个完美的生态修复系统。不断地为该项目修改和加强相关技术方案,在保护生态修复的建设上发挥出最大的优点,给生态修复项目创造一个坚实的环境。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建设;作用分析
        引言:生态修复主要是利用一定的生物和生态技术手段来改造或斩断生态循环系统,优化不利于发展生态建设的因素和过程,达到让生态循环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能够统一目的。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情况出发,将生态修复收入到水土中,帮助植物自身恢复功能,最大程度地完善生态系统,从而达到以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能够进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一、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1.1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生态修复可以提高人们对水土保护意识和生态复原的认识,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宣传,加强人们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保护的认识,加强环保意识,水土保持能够有效提高和改善在发展过程中的遇到的环境问题,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大力发展科学化、多元化,这对促进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生态修复主要是植物在自然生态循环链上坚强的生命力[1]。以绿化为出发点,提高生态修复系统的平衡能力,这项工作在中国获得大力的支持并加强对生态复原建设的宣传,直接加强当地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并让他们主动参与了当地生态修复工作。
1.2直接提高当地绿化的普及率
        由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恢复工作顺利进行,不仅减少了当地水土面积的流失,还促进了地绿化环境的改善,提高了当地绿化覆盖面积,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后,我国植物覆盖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根据调查显示,2017年中国大部分城市绿化覆盖面达到30%-50%,水土流失的情况受到有效的抑制,有效缓解洪涝灾害,改善当地生活环境和生态系统。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总体上说,生态复原缓解了生态系统发展的压力,利用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恢复在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二、水土保持中的生态恢复措施
2.1生态修复技术路径
        一方面,环境是耕田复林的关键方向,农耕地是我国水土流失的主要地区,根据地理要求,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重新开垦,要想实现该地区农业返林作业,就要结合国家农耕环境政策,巩固陡峭的坡道环境,利用政策优惠条件和补贴便利来让农村居民的收入得到保障[2];另一方面,做好封山工作,在返还农地的同时,保护森林,禁止放牧,给生态环境要继续做好减压等工作,以农村振兴战略背景为基础,做好农村产业化发展,从而降低农村发展经济给生态环境造成的依赖情况。
2.2建立农村生态保护责任机制
        首先,将新农村建设、美丽的农村建设等政策紧密的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管理模式和管理活动,树立一个有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管理责任的政策,在政府绩效评价中实现生态环境责任制度,严格按照奖惩制度的实施。最后,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科学地指导各地在农村生态发展规划中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工作。
2.3加强水土维护宣传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中国成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和贡献者等等。”这是党提出的19大报告的重要要求,可以证明水土建设状况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中[3]。在新的情况下,要大力宣传和开展水土流失工作建设,对新的内容要求有新的认识,保护生态环境,使生态恢复的新计划在地方实践中得以实现,为了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制定了以下几种维持水土的宣传方案。以宣传工作为首要,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一个相关学习的平台。结合以往的实际案例分析和说明,通过广播、发小广告已经电视播放宣传片等主要形式,广泛地进行宣扬。
2.4推进科学合理的建设工作
        在大力推展建设工作的同时,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建设工作,否则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因此,为了维持生态的建设,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合理推进和开展工作。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生态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自然环境。也就是说,自然环境是促进生态建设发展的基础[4]。
2.5完善生态修复体系
        提高生态系统的建设水平,全面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确保生态系统整体恢复水平,加强绿化建设,确保生态系统的自救能力建设,在发展过程中,在生态系统的中,保障自我恢复能力的建设[5]。为了发展生态系统的绿化能力,有关部门要规范自己的职责,将水土保护和水生态恢复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全面加强生态系统的绿化覆盖和恢复能力,并且相关部门在选拔人才时,应加强对员工的环保意识的审核和工作能力,让员工根据现场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推进定制施工方案,使得水土维护和水生态恢复建设能够顺利的进行。
结语:总体而言,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受到一定的控制,积极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同时注重生态恢复的重要性,实现生态复原事业的根本,促进生态建设健康发展。在进行复原工作时,更注重生态环境的实用性和系统性,协调当地的实际情况,达到因地制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管智宇.浅谈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科技风,2020(15):150.
[2]于耀义.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及应用类型[J].现代农业科技,2020(07):206.
[3]李树彬.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6):104.
[4]王盼.生态修复在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5):278-279.
[5]陈巧云,袁华光,章龙飞,范世俊,刘晓敏.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7):212-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