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农业生产已进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推进农机化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及粮食安全的关键。本文分别从强化应急管理主体责任落实、推进农机化风险管控和“双控”机制建设、加强农机化应急预案管理、加强农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农机应急装备现代化建设和农机应急值守工作等六方面对如何农机化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农机化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 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会议上就应急管理工作发表重要讲话“要充分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新时代农机化应急管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推进农机化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意义
1、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及粮食安全的关键
《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规定“加强农牧渔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农业生产设施防灾标准,提升农牧渔业防灾减灾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我国是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因此,农机化应急管理工作是我国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防范化解农机事故发生及处置农机化生产过程中突发事件的保障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全程机械化生产率已达70-90%。农机化应急管理工作的职责:一是在农机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二是在发生农机事故后,积极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三是制定农机安全生产专项应急预案,处置农机化生产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3、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任务
2019年,我国共发生各类农业机械事故351起、死亡49人、受伤87人、直接经济损失569.4万元。因拖拉机肇事造成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1867起,699人死亡、18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582.3万元。因此,推进农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既是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任务。
二、履职尽责,加强农机化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1、强化应急管理主体责任落实
一是加强农机应急管理工作法制建设,强化政策研究,制定相关的农机应急管理规章和措施,为农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法制保障。二是将农机化应急管理纳入各级地方政府的综合应急管理体系中,形成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应急管理、电力、公安、交通等部门参与的农机化应急管理机制。三是督促指导农机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农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规章,完善事故预防、预警、应急值守、事故上报、现场救援处置、应急资金保障等规章制度。四是健全农机化风险评估标准,组织农机行业领域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风险源辨识、评估、登记建档、管控等。对农机生产经营单位上报的风险数据,评定风险等级,形成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对较大以上农机化风险,制定有效的管控处置措施。五是建立完善的统计分析制度,用大数据分析系统为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降低自然灾害对粮食安全生产提供预警。
较大以上农机事故和同类型频发的农机事故要形成事故调查报告,并及时通报。六是广泛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应急宣传,在利用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宣传的同时,充分发挥现代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的宣传效果,传播农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知识。
2、推进农机化风险管控和“双控”机制建设
生产经营单位要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分级、公告警示和措施管控,提高一线生产员工的风险意识,夯实农机风险管控责任落实。在农机生产经营单位推进安全生产“双控”机制建设,形成“风险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安全生产模式,将农机事故发生的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将隐患消灭在农机事故发生之前,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农机事故。
3、加强农机化应急预案管理
一是要提高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针对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分析可能发生的后果、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措施,分别建立农机化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二是建立完善预警机制。明确预警的分级、发布、响应、变更及解除等内容,综合分析预警信息。及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短信、网站等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之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做好防范准备、协同处置工作。健全完善相关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协调联动等工作机制,确保应急措施的有效实施。三是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对预案进行全程实战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指挥机构、应急处置措施和应急程序,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形成评估报告。
三、夯实基础,加强农机化应急能力现代化建设
1、加强农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是提高农机化应急指挥人员的决策水平,不仅要有农机行业内经验丰富的行政管理人员,还要充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家,并全程参与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提高对农机化突发事件预测、预防、预警,增强应急处置的水平;二是按照“专兼结合、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原则,以农机监管机关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人员为基础,组建县级农机化应急救援队伍。由农机监管机关的事故处理员进行一般农机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置,当遇到较大以上突发农机事故和农机化事件时,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调动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应急处置。
2、加强农机应急装备现代化建设
一是要加大先进适用装备的配备力度,提高突发事件响应和处置能力,二是要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趋势,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不断完善各地“互联网+智慧农机平台”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功能,用大数据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现代化。
3、加强农机应急值守工作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转变思想观念。把农机化应急管理工作从过去单一的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向应对各种突发灾害情况下发挥农机化在防灾减灾作用方面转换;二是加强对农机应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应急管理及处置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应急管理水平和处置能力,适应新形势下应农机化急管理工作的需要;三是应急值班常态化。严明应急值守纪律,严格领导带班制度,保持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做到事件有记录、处理有结果,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苏占培,薛红美.完善事故预处机制 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山东农机化,2019(01):27-28
[2]于立坚.山东:谋划落实农机事故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国农机监理,2018(0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