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应用及管理探析 杨坤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7期   作者:杨坤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这一现代社会城市人群出行方式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逐渐成为城市人口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国内的城市中运营轨道列车设备对提高城市居民的通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轨道交通设施的维护管理部门需要强化对列车行车安全的管控,并对影响实际列车运行的各类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合肥工大共达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这一现代社会城市人群出行方式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逐渐成为城市人口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国内的城市中运营轨道列车设备对提高城市居民的通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轨道交通设施的维护管理部门需要强化对列车行车安全的管控,并对影响实际列车运行的各类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应用及管理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是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的一种公共交通用方式,不仅具有速度快的运营特点,而且运量大、安全准点,逐渐成为了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轨道交通日常运营过程中,行车组织作为是轨道交通系统的核心内容,通过调度员实行高度集中,统一指挥,使各个环节协调运作,保证列车安全、正点运营。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中的问题
  1、调度体系还有待完善
  现阶段,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调度体系还有待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中,所有列车都按照提前制定好的线路进行有序的往返运行,其在不同时间的车次和到达的目的地都是运营部门根据不同时间、不同路段、不同客流量经过严密的计算得出的结果,在列车运营的过程当中如果不出现意外情况一定要严格地按照制定好的流程进行运行。由于城市的地形比较复杂,所以列车轨道的建造也有多种不同的线路类型,分别有分段式列车交路、共线交路、大小交路三种类型,其中分段式交路可以将客流量平均进行分配,对早晚高峰期的拥堵有着明显的缓解。共线式交路指的是多辆列车同时在一条轨道上进行运行,简而言之就是一条轨道上同时运行两条以上的线路。该类型交路方式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充分地对轨道资源进行利用,客流量过大的时候可以很大限度上的缓解客流量问题。最后是大小交路,大小交路指的是轨道运营部门根据不同的需求对不同组别进行特殊处理,为列车进行编组运行,这种交路方式在乘客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十分实用,能有效地减少调度工作的复杂程度[2]。
  2、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我国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加强,具体表现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还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人才,尤其是在轨道的调度工作过程中,调度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使得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晚点等问题,对国民的正常出行造成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安全事故。
  3、轨道交通调度设备较为落后
  轨道交通调度设备的先进性直接影响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调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但是,就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的基本现状来看,其在实际的调度工作中,轨道交通调度设备还较为落后,使得设备的性能无法满足新时期下轨道交通调度工作的要求,在实际调度过程中,很多工作还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人为操作,影响工作效率。
  二、轨道交通行车调整方式与应用
  在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中,列车运营图是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凡与列车运营有关的各岗位都必须根据列车运营图的要求组织工作。调度员需确保严格根据列车运营图进行指挥工作。如果实际情况无法按图行车、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即需要能够对服务影响以及列车运营安全进行充分的考虑,良好的兼顾行车安全以及正点运营。在具体方式方面,主要有列车下线与停运这两种方式。

对于存在故障或可能对服务产生影响的列车,需要积极组织下线或者停运处理,使故障列车退出服务。该方式能够应用在终点站与始发站。而对于处于运营状态的列车,则可以组织其进入到中间站存车线中,或组织列车回到车厂。该方式在列车运营图中,即表示为“抽线”,即同实际运营图中列车相比,计划运营图中的列车数量更多。具体调整方式的应用类型为:第一,列车加开、替开。列车加开即对列车运营图图外车次增开列车,在缓解大客流的同时,也可增加正线的运输能力。替开方式主要是列车故障下线及行车列车调整时,为对列车服务数量进行保证、保证按图行车,组织备用车或车厂出车替开下线列车。第二,列车停运、下线。如列车在运营当中发生故障、不具备继续运营服务条件,即组织列车下线或停运处理,以列车退出正线服务。根据列车故障实际情况以及所产生的影响,组织列车至到终点站、始发站以及中间站退出服务;第三,限速运行。在处理列车故障时,为保证车站与列车具有充分的时间处理故障,确保行车间隔均匀,避免后续列车出现排队拥堵情况。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对后续列车限速运行,对实际停站时间适当增加,达到对运营节奏进行控制的效果。
  三、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分析
  1、协调运营线路
  管理部门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当中,需要能够以科学的方式对运营方案进行调配。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体系中,在不同线路间将存在一定的交叉情况,该情况的存在虽然能够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体系的完善程度进行提升,为乘客的出行提供便利,但从管理角度来说也具有较大的难度。对于该情况,相关部门即需要合理的布置规划列车运营路线。首先,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积极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研究轨道交通的运营图,均衡布置列车运營线路,确保每列车按图行车。其次,轨道交通管理部门须确保轨道交通线路运营的正常性,提升运营效率。通过该方式不仅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维持运营秩序,且对城市交通体系发展起到积极推进的作用,对于列车运输乘客能力及运营效率的提升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合理设置停站时间
  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在运输能力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具有更大的乘客运输能力以及客运量。在此情况下,管理部门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不仅需要轨道交通列车在运营效率与速度方面能够满足需求,且需要根据车站周围情况及进站量,合理设置车站停站时间。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不仅能够使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具有规范的特点,且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实现良好的创造条件。
  3、提升旅行速度
  轨道交通旅行速度的提升能够对运营组织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进行提升,对轨道交通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部门在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编制时,即需要能够从全面、多元的角度充分考虑列车运营情况,合理设置参数,提升列车旅行速度,对列车开行方案进行改进、优化,以此实现轨道交通列车运营效率的提升。旅行速度的提升不仅说明列车开行方案的合理性,更能够提升乘客乘车舒适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着我国大部分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其安全运行和服务水平之间关系着城市居民出行的质量。因此,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部门应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网络发展,通过加强车站引导工作、制定完善的运行计划以及建立并完善行车监测系统和信息公布平台等措施来提高行车组织能力,最终促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方禹程.浅谈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J].科技风,2018(17):131.
  [2]张家赫.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专题思考[J].科技风,2018(17):236.
  [3]黄小兵.浅谈轨道交通行车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24):27.
        [4]原方方.浅谈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科学与信息化,2017,000(001):120,122.
  [5]黄纯强,HUANGChun-qiang.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行车组织优化相关问题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6):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