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规划与建设管理养护的若干问题和对策 吕艳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7期   作者:吕艳
[导读] 农村公路发展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历程,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使农村公路得到了进一步的建设与发展,有效的缓解了由于交通不便而导致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为了能够使农村公路充分发挥其价值,需要不断的将管理养护体制完善、加大对于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资金的投入、构建起以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为基础的长远发展体系,为农村公路迅速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为农民增收、农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交通运输基础。
        身份证号码:3412811989****6105
        摘要:农村公路发展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历程,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使农村公路得到了进一步的建设与发展,有效的缓解了由于交通不便而导致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为了能够使农村公路充分发挥其价值,需要不断的将管理养护体制完善、加大对于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资金的投入、构建起以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为基础的长远发展体系,为农村公路迅速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为农民增收、农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交通运输基础。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问题;思考
       
        一、引言
        农村公路是乡村与城市的纽带。随着乡村振兴、脱贫致富政策的提出,公路作为扶贫中的重要环节,不仅仅阻碍了农民增收,而且使区域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想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把农村公路作为先导和基础支撑。现如今,“四好农村路”的美丽曲线正蜿蜒在广袤的乡村。“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没有过时。“四好农路村”修的是路,改变的是农村的面貌与老乡的生活近年来,农村公路有了很大改善。然而,农村公路的“养护”令人担忧。一些农村公路修建时厚度、宽度不达标,材料配备比例不合格。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去年修的路,今年路面就出现裂缝、“起渣”等现象。“三分修,七分养”,农村公路的养护和修建同样重要。
        二、农村公路建设、管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农村地区从总体情况来看,不同地区间公路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特别是一些地理环境较差的农村地区公路无法实现有效贯通,并不是村村通公路,而且公路建设技术等级并没有达到标准。如果从国土面积以及人口总量上来看,农村的公路总规模仍然较为落后,整体路况也不尽人意,特别在欠发达地区和山区,坡陡、弯急、缺桥少涵,抗灾能力差。
        农村公路建设缺乏科学规划指导,行业管理薄弱,技术政策不尽合理,投资效率不高。虽然针对此情况国家对于农村公路也加大了资源投入的力度,但是农村公路从特点上来看,规模较小且数量较多,前期准备工作规范性、深入性缺乏,没有科学合理的技术方面的政策,投资效率仍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对于数量的片面追求仍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路基作为公路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各项指标不达标,路面、指定的建筑物设置的标准不合格,路面使用时间较短,畅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除此之外,技术含量较低,与规范要求不相符,特别是一些重要的路口对于线路线型的设计要求很高,但是这些并没有达到要求。另外危桥险涵并没有与公路建设同步进行,仍然存在很多桥窄路宽的现象,对于建设标准有直接的影响。
        缺乏稳定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并且投入力度较小。农村公路的建设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目前这些资金根本无法得到保障,从而导致农村公路建设无法正常实施。在农村地区,一些小型机动车所缴纳的养路费成为了主要的公路建设资金的来源,而这些资金数量较小,根本无法满足农村公路建设的需求。地方自筹是农村公路建设主要依赖的方式,大多数都是由农民自己投资建设的,农民负担很重。村村通公路大部分已超过使用年限,现在很多需要修缮重建,工程量大,资金落实困难。各镇(街道)受资金限制,乡村级公路建设积极性不高
        路政的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随着农村公路数量的不断增加,设施设备备也逐渐趋向完善,而这时候强化对于公路的管理工作就显的极其重要。农村公路中超载、超限车辆的行驶,使路面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使公路使用的寿命减短;矿石、渣土撒漏,既损坏道路,又留下安全隐患。
        在有些地方的乡村公路上,交通标识牌和安全提示类标识设置很少,与日益繁荣发展的农村经济和不断增加的车流量形成反差。农村公路提示危险的标识不足,交通设施不完善,路面交通秩序混乱,不仅给人们出行带来安全隐患,也给过路司机带来不少麻烦。比如,有的地方有90度转弯,却没有急转弯警示标识和相应的安全设施。因此,为农村道路设置必要的交通标识刻不容缓。


        三、解决农村公路建设与管护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        目标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
        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过程中,要构建起方案明确,清晰的职责以及多管齐下的体系,明确资金投入职责,并且鼓励社会资源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将治理能力提高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治理的体系。农村公路建成以后,要融入到养护计划中,达到100%的列养率,每一年的养护工程占比在5%以上,部分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公路要在75%以上。对农村公路提前做好规划,强化各个参与主体的交流与沟通。构建起系统的、完善的管理养护体系,使城市与农村交通服务均衡化发展,不断的将二者的距离拉近,使路况、公路周边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提高治理的能力,形成逐渐完善的农村公路治理体系。
(二)        县级政府是责任主体
        县(市、区)政府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要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明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使每一条公路都能得到管理养护,并且确保养护必须要到位,针对养护中资金及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支出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统筹安排,强化履职能力建设,加大管理养护投入力度。鼓励县(市、区)政府将重要乡道的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县(市、区)管范围。不断拓展公路路政管理范围,将农村公路涵盖其中,也可以实施以乡镇、村落为主的路政监督体系,同时要对乡镇责任明确,以便责任到人,使农村基层干部责任心增强,可以通过激励机制的构建,使干部对公路管理养护的积极性提高,对养护的资源进行优化与整合,使管理效率提高。二是加大治超力度。要加强部门联合,加大执法力度,实施综合整治,保护公路设施,建议公安、交通联合执法,加大治超力度,严厉查处超限超载运输行为,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三)设置公益岗位吸收贫困户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
        乡(镇)政府要确定农村公路有专人负责管护,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都能意识到爱护公路是利国利民的,并且将其融入到村规中;针对那些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做出贡献的村民要给予奖励,以榜样的形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鼓励农村组织、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以为农村公路管护提供物资,也可以是资金;与此同时农村公路管护与脱贫致富挂钩,为一些贫困户设置公益岗位,增加贫困户就业机会。养护队伍要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能独挡一面的养护能手,因而,要加大培训力度,多措并举抓培训,提高养护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一支专业化养护工作队伍,把每个养护队员培养成为公路养护的行家里手,夯实公路养护的基础工作。
        (四)全面推进“路长制”施行
        积极开展农村公路养护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对建设达标的试点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全面推行由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模式,省政府进行统筹领导,设区市政府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县级政府全面推进“路长制”施行,将单一的部门管理转变为“路长”负责的综合管理,加强“路长制”常态化运行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公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农村公路管护市场化发展的步伐。结合资金使用效率、管护质量、受益程度以及农民对公路满意程度,以此为依据,使农村公路管护逐渐的向市场化转变,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辅的模式,科学合理的进行分工,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提供保障。
        总结:建设通村公路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修一条路,而是要让这条路真正给群众带来方便。建好农村公路,要“建”“管”并重,不仅仅资金上要有所保证,监管上更需层层设防,实现无缝对接,从根本上避免“重建轻管”的困局,切实让农村公路建设成为服务农村、惠及农民的实事。
        参考文献:
        [1]覃潜.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体制改革[J]技 .术与市场,2013(7)
        [2]谢金伟.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现状探讨[J] .四川建材,2016(3)
        [3]陈家安.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体制改革[J] .住宅与房地产,2016(6)
        [4]李正欣.论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的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4)
        [5]张天赦.“十三五”期交通扶贫拟新增及改善航道里程2600公里[N] .中国水运报,2016-1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