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早期铁路建设,为了支撑国家经济发展,铁路各个区间、战区、工区等房屋建设均以“短、平、快”的原则,全线生产生活房屋采用同一造型,形成“千城一景”的铁路房屋形象。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的不断提升,对城市公共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代表城市形象的站房建筑,而作为站房配套的生产生活房屋也是如此,提出 “一站一景”的设计理念,结合房屋所在城市的文化特色,融入建筑中,形成特色。未来城市的发展,铁路房屋与周边建筑的关系更为密切,难以再孤立设计。“站城融合”是未来旅客站房设计的发展趋势,也将是铁路生产生活房屋的发展趋势。本文以杭黄铁路的一站一景设计为例,阐述地域文化在铁路房屋建筑中的文化性表达,具有一定借鉴参考价值。
关键词:铁路生产生活房屋 地域文化特色 一站一景 建筑空间环境品质
引言:近年来,铁路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出现了大量各有特色的火车站,旅客在体验其便捷的同时,也更加关注站房的形象。十三五规划以来,旅客站房的设计从功能、造型等方面出现了质的飞跃,复杂多变的造型融入了地域特色,真正做到了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而与铁路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房屋,被挡在围墙内,旅客难以直接观察到,设计就十分简单,“方盒子”造型在各个站出现。实际上,每个站点设置,都是经过多方考虑,选址的城市各有特色,对于建筑设计来讲,深度挖地域文化,分析地方建筑特色,赋予建筑以艺术,打破“方盒子”式的造型,是未来铁路配套房屋设计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铁路生产生活房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铁路生产生活用房是指服务于铁路管理运营的生产房屋和生活房屋及各种设备用房。生产房屋如综合楼、调度楼、公安楼、办公楼、信号通信楼等,具有特殊的工艺要求,在设计时除了满足建筑本身功能的同时,也有很多特殊工艺要求;生活配套房屋主要是用于铁路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有宿舍楼、行车公寓、食堂、健身房、门房等。对于铁路沿线配套房屋来讲,功能繁多,数量庞大,其建筑功能主要有铁路旅客站房、四电房屋、生产设备房屋、职工生活房屋等,复杂程度几乎涵盖了建筑工程的全部领域。当前的铁路站区及工区里每一栋楼都是用围墙各自围挡起来,形成一个管理片区,这些站区和工区房屋布置于线路附近,站区房屋靠近旅客站房,但设计风格却与站房不相协调,整个站区不够整齐划一。
.png)
早期铁路沿线配套房屋 当前铁路生产生活房屋单体造型
.png)
当前铁路站区房屋整体建筑设计
早期,铁路生产生活房屋的设计及其简单,通常采用标准图,同样功能的房屋采用标准图纸施工,导致全国各地的配套房屋看过去都一样,鲜有特色。铁路建设已经过去几十年,但配套房屋的造型设计仍停留在八九十年代,很少创新。紧张的建设工期,也使房屋的施工质量,装修质量不尽人意。铁路房屋的重点是旅客站房,但鲜艳的红花免不了要有绿叶的衬托,配套房屋作为 “绿叶”,不能降低整个铁路房屋的设计水准,同样需要顺应周边环境,融入地方文化,使站房与配套房屋相得益彰,真正做到“站城一体化”设计。
二、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功能与艺术相结合
铁路生产生活房屋早期只注重功能,而不注重其文化艺术的一面,所以这些房屋的设计往往比一般公共建筑在文化性上的表达较为滞后。近几年,铁路配套房屋的大量建设,国家和政府部门开始注重一体化设计,要求生产生活房屋做到“一站一景”,要有地方特色,要能深度挖掘当地文化,传统建筑特色,运用设计手法,将文化性的元素结合房屋功能,通过造型表达出来。
其中,杭黄铁路和京张铁路是近年来非常优秀的设计案例。杭黄铁路是2019年开通运营的杭州到黄山的高铁线路,被誉为最美高铁线,该线路连接起杭州、富春江、千岛湖、黄山等名城、名江、名湖、名山,每个站点风格迥异,但整体又具有呼应,其生产生活房屋与站房一体化设计,结合每个城市的文化特色,房屋造型设计经过细部处理,充分表达出每个站区的建筑风貌。全线房屋按照各具特色、合而不同的原则开展设计,既体现出地域特色与时代特征,又实现了景观绿化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统一。比如宿舍楼,尽管采用同样的功能布局,但造型却多种形式,不仅站房的造型标新立异,配套房屋设计也经过精心优化,打造出精品工程。
.png)
杭黄铁路线路图
.png)
阜阳站区鸟瞰图 桐庐站区鸟瞰图
各站区房屋结合站房立面风格与地域文化设计,做到一站一景。桐庐站设计建设以国画焦墨运笔为灵感,同富春山山体构成了“U”形景观山脉,其生产生活房屋的设计上,通过山墙面的高低起伏与当地山景文脉呼应,外立面的多样变化呼应站房的立面风格,将地域文化在房屋中体现。千岛湖站位于浙江淳安县,当地最具特色景点即为千岛湖,也是淳安县的名片。该站的生产生活房屋的设计,通过将屋顶多层次,多角度叠合,单体建筑给人以轻巧,空灵的感受,迎合了淳安县“小桥流水”的秀水青山环境,地域文化在建筑中充分体现。
.png)
桐庐站生产生活房屋单体造型设计
.png)
千岛湖站生产生活房屋单体造型设计
同样,京张铁路沿线的铁路房屋在一站一景的设计上,也十分吸引眼球,要做到这一点,房屋的造型设计不仅是华丽的外边,更需要赋予建筑文化的内涵。
三、未来铁路房屋的发展趋势及对设计的几点思考
在十三五规划中,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当前时期,我国的铁路网还处于“四纵四横”的发展阶段,由此可见,未来的铁路房屋数量会急剧增加,铁路房屋的设计也将进入发展创新时期。
“站城融合”是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车站建筑与周边房屋融为一体,整个大片区的一体化设计将是我们设计人员要面临的挑战。未来铁路生产生活房屋功能更加多样,为更加高效利用土地,单栋房屋将进行整合,并栋,单栋房屋的面积更大,形成具有规模的综合大楼,这就更需要进行房屋造型设计,以提升整个车站的建筑形象。
设计之初,可将整个站区的其他房屋一并设计,结合地方特色,与站房造型形成呼应,风格统一。对于沿线站点距离较近的车站,在设计单体建筑中,重点关注细部节点的处理,如外立面、空调机位、入口门楼、山墙、女儿墙等位置,在细部进行文化的诠释。
外立面的细部处理 室外构筑物及小品的造型设计
同样,注重站区、工区的构筑物的文化性的设计。按照现在铁路的管理规定,单栋建筑的四周都有围墙、大门、门卫室等小体量构筑物,也应一并考虑设计,结合地方建筑特色,文化元素加以处理,实现每个站点都有自己的建筑特色。
四、结语
铁路生产生活房屋是铁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我国目前的铁路配套房屋的造型设计还停留在早期的标准图模式,缺乏特色、创新,要想对铁路配套房屋造型设计进行提升,不仅要在设计阶段对车站所在地的地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剖析,还要结合整个站区,工区的整体规划,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站城融合”的理念去一体化设计,从而提升车站的整体建筑空间环境品质。我国铁路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铁路房屋的设计也将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建筑设计人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艺术修养,才能将我国的铁路房屋的建筑面貌提升到新的高度,为我国铁路建筑事业增添活力。
参考文献:
[1]闫晓鸣.西部地区铁路生活房屋设计方案研究[J].四川建筑,2014,34(02):50-52.
[2]王超,徐聪.遵小线铁路房屋建筑的设计特点[J].铁道标准设计,2007(08):120-121.
[4]杨江华.浅析铁路房屋总平面布置的绿化景观与植物配置[J].江西建材,2017(08):213+217.
[5]褚冠男.从站房角度谈京张高铁文化的表达[J].铁道勘察,2020,46(01):12-18+102.
[6]刘保红.浅谈铁路中小站房建筑的地域文化表达——以聊城站房设计为例[J].铁道标准设计,2012(06):131-134.
[7]唐雅男,刘俊山.基于地域性和文化性的城市交通枢纽建筑设计[J].铁道工程学报,2017,34(10):78-82.
[8] TB 10097-2019 铁路房屋建筑设计标准[S]
作者简介:黄 顺(1991-),男,建筑学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理论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