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7期   作者:罗涪林
[导读] 我国是能源大国,长期以来致力于构建新型能源格局
        摘要:我国是能源大国,长期以来致力于构建新型能源格局,本文主要介绍石油天然气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要素,并提出加强人员教育、健全管理体系、实现技术创新等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对策,旨在融合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充分健全石油天然气安全管理体系,降低石油天然气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关键词:能源格局;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人员教育

        引言: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面对能源供需格局的新变化以及国际能源发展的新趋势,我国持续推进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工作,使得能源应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石油天然气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是积极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渠道,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必经之路。
1 石油天然气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要素
        目前,我国正处于“美丽中国”建设规划推进的关键时期,基于能源供需格局的新变化,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全局角度出发开展石油天然气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以下对石油天然气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要素进行介绍:
        第一,人才要素。长期以来,我国致力于探索能源安全新战略,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有力政策,可知,人才要素在石油天然气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中不可或缺。
        第二,体系要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经济形势和能源形势对我国能源体系的影响日益明显,我国是能源大国,中国海关资料显示,2015年~201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为15580046.0万美元、13401314.0万美元、18733231.0万美元、28080486.0万美元和28275234.0万美元。由此可知,我国具有较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贸易规模,健全的石油天然气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是维持石油天然气进出口贸易发展态势,促进石油工业加强法规制度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依托。
        第三,技术要素。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相关现代化科技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已取得显著成就,面对日益扩大的石油天然气输送、开采、使用规模,融入新型安全管理技术是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和应急反应速度的必然选择。
2 石油天然气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对策
2.1加强人员教育
        安全生产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为有效提高石油天然气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效果,与石油石化产业相关的企业应切实加强人员教育,以下对其提出相关建议:
        第一,安全管理人才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石油天然气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针对历年来石油天然气安全事故的发生诱因及事故特点做好事故总结和反思,并以此为基础在选拔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时对其安全管理意识和安全事故管理思维进行重点审核,形成全新的人才引进体系,不断丰富企业的石油天然气安全管理人才体系[1]。
        第二,我国各地区能源管理部门应通过外部干预对与石油石化产业相关的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引导企业对内部人员进行精细化培训和有效教育,使内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形成安全管理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不断提高个人的安全管理能力,能够在生产工作和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以危机意识为基础,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三,相关管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针对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若是发生安全事故,管理人员应沉着冷静,并根据所发生的安全事故严重情况判定事故等级,并采取相应措施。

其次,启动安全事故应急方案,按照发生事件轻重缓急的原则处理相关问题。另外,管理人员应贯彻落实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而提高事故处理的效率,保护工作人员以及民众的安全。最后,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部门、各单位能够高效的处理安全事故,将事故造成的伤亡和损失降到最低。
2.2健全管理体系
        中国海关资料显示,2019年1~12月,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为2367257.0万美元、4459865.0万美元、6664026.0万美元、9157123.0万美元、11588076.0万美元、13937102.0万美元、16243952.0零万美元、185709001.0万美元、20805920.0万美元、23168928.0万美元、25674603.0万美元、28275234.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9%、9.4%、7.9%、9.2%、7.9%、7.8%、6.9%、5.3%、3.9%2.5%、0.8%和0.7%。由此可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仍旧具有较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贸易空间基于石油和天然气安全事故对进出口贸易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的严重影响,应充分健全管理体系。目前HSE管理体系在石油与天然气安全管理工作中具有多样性优势,该体系主要包括健康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和环境管理模块,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能够充分覆盖石油石化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管理环境,通过事前隐患识别和评价,确定生产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及后果的严重性,进而针对性开展事故预防、事故控制,降低安全事故发生风险。以HSE管理体系为基础,石油石化企业可结合内部生产机制充分细化健康管理内容、安全管理内容和环境管理内容,对企业安全环境和健康问题进行公众化和法治化处理,将安全生产意识与企业文化进行有效融合,从企业生产经营等多个层面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2]。
        除此之外,比起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更应在管理体系中纳入石油天然气安全事故预防机制,做到防大于治。因此,应通过该机制,将相关部门联系起来,确保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共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如此,还应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台,使相关人员与部门能够进行有效、及时的沟通。构建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便于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监管。从而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安全事故信息报告体系,提高对安全事故预防的实效性。
2.3实现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致力于实现能源科技创新,就石油与天然气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而言,能源科技创新体现在安全事故管理技术创新上。基于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在充分健全石油石化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管理规章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如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物联网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可在石油石化企业生产环境中灵活布设智能传感器,发挥物联网技术的信息管理优势,实现设备运行信息的充分收集,并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导出设备运行状态信息,支持安全管理人员快速定位安全隐患位置并加以排除。值得一提的是,自动化技术可与物联网基础、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协同配合,通过远程操作和故障自动化排除,提高安全管理人员排除安全隐患的效率和应急反应速度,有效满足石油石化企业的安全生产要求,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另外,石油石化企业也可以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为基础,对一段时间内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规律探究和事故原因挖掘,分析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的来源,继而针对性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更新石油天然气生产、运输和使用流程,定期科学开展设备养护维修,使石油与天然气企业具有更高的安全运营系数,深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推动我国成为现代化强国。
结论:总而言之,当前我国正处于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关键时期,基于石油与天然气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应以石油与天然气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要素为基础,切实加强人员教育、健全管理体系、实现技术创新,有效保证石油与天然气能源开采安全、运输安全和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冯阳.对石油天然气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的办法分析[J].石化技术,2019,26(07):335+337.
[2]樊星,高文强.石油天然气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策略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9,45(05):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