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高度重视空军发展,相关总体训练纲要的出台,空军训练进入到了新的发展时期。我国航空事业的深入发展,随之而来的军航与民航相冲突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了飞行安全。本文主要针对在空中交通管制运行军航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风险的有效管控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军航活动;空中交通管制;空中交通
引言:随着我国切实加大在航空领域的建设研究支持,军航训练任务量逐渐增多。同时,国家经济与百姓人均收入的提高,民航在各个方面发展迅猛,运输量显著提升。近年来,在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区域,军航、民航相冲突事件的时有发生,为我国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敲响了警钟,因此应切实落实各项风险管控工作。
1.军航活动对空中交通管制运行影响分析
军航活动开展时,民航将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其原有活动范围将受到制约,飞行航路航线被严格管控,高度上也会出现明确要求。虽然通过对民航飞机在各方面的管理可以实现军民航飞机冲突的减少,但是其飞行航路、活动范围以及高度的变化,又创造了新的冲突机会。这就要求管制员应注重把控相关限制条件,及时在思路上予以调整跟进。一旦其按照原始习惯指挥,将会加大飞机冲突的概率,不利于飞机的安全运行。
1.1空域高度限制影响
1.1.1高度限制
通常而言,民航飞机不允许偏离航路,因此,要想实现民航飞机的有效避让,应从高度上着手。但是高度限制的出现往往会使很多航班无法实现巡航高度的理想化,还会造成油量的使用紧张、飞机颠簸等情况。同时,不同军航管制区对飞行高度限制要求不同,当飞机从一个管制区飞往另一个管制区时,如果高度限制相差过大,将会导致飞机被迫降落、返航等。
1.1.2雷雨天气影响
强对流天气具有瞬时性,将加剧飞机飞行的不确定因素。针对雷雨天气,各航空公司对其飞行标准差异不一,同时,各机型飞机在相关性能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结合具体雷雨天气情况,对民航飞机绕航等相关要求也千差万别。因此,管制过程中,相关信息的上报不及时,将会导致处理工作上的滞后[1]。
1.2军航飞机偏离
军航飞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根据协议、临时协调等方式,军民航管制部门可针对一些活动范围、使用高度、上升下降点位等具体活动事项进行明确。飞机偏离在飞机实际运行中较为常见,并且管制人员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偏离的发现。同时,军航与民航飞机在管制员联系方面并不具有直接性,将会造成现场运行沟通不畅的情况。
1.3信息传递滞后
军民航飞机在现场运行中往往存在联系方式单一的情况,其主要运用的联系方式为专线电话,涉及到管制的相关部门并没有直接性联系,这就导致即使发现对方飞机出现偏离,等到消息传递完成后,已经变成了事后处理,同时,这种方式加大了信息传递偏差的可能性,造成管制员对军航活动动态了解准确度下降,甚至与对方原始意图相冲突,造成民航飞机安全间隔不足、出现在活动区域现象。
1.4安全余度间隔不足
军航活动会造成民航在各方面的限制,因此,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全新要求进行管制。如果管制人员仍然根据原有方式完成指挥,没有及时对安全间隔、冲突处理的时机加以调整,相关潜在可能造成的飞行影响的因素将无法得到及时察觉,一旦出现飞行意外,工作人员将难以立即作出反应,同时,受到运行环境的制约,无法得到解决空间的施展,加大了管制人员错误判断的依据。
2.军航活动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风险管控
2.1业务学习
基于频发的军航民航飞行冲突,虽然尚未产生严重后果,但是却起到了对相关管制单位的警示作用。空中交通管制单位应针对具体的飞行冲突案例展开分析,系统研究其冲突原因,从中进行经验的汲取,并根据单位内部实际管控情况加以反思,确保自身管控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管制单位应积极开展各项培训工作,组织员工系统了解、学习区域内的空域分布、军航协议等相关知识,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2.2监控雷达动态
应充分发挥自动化系统在军航活动中的突出特色,使管制人员能及时得到军航动态的把控,一旦出现军航飞机偏离事件,能第一时间予以处理。当出现大型军演活动时,各级运行人员应高度集中精力,加强在飞行全环节中的管控。在军航开始飞行之前,建立在军民航协调纲要的认知基础上,制定出详细的避让方案,使管制人员明确飞机演练涉及到的具体空域领域、路线等信息,落实视频图工作。同时,要在临近开飞前再次检查避让方案,强调管制人员应对方案牢牢把控并在现场予以流控发布,注意对带班主任进行视频图打开加以提醒。在飞机起飞后,管制人员应确保避让方案的完美执行,对空中动态加以监控,针对一些不明情况应及时向上级反映。在军演结束后,管制人员要回顾整个军演流程,及时反思,推动自身管控水平的有效进步,实现后续工作的经验积累。
2.3余度增加,飞行冲突通报
2.3.1调配余度增加
与民用航空器相比,军航飞机因涉及到特殊任务的执行,对性能要求相对较高。其良好的性能加剧了地面指挥人员对其飞行状态的控制。因此,管制人员应将民航与军航在调配思路方面区别开来,特别是针对军航航空器的冲突问题,要保持水平与垂直上的余度间隔。
2.3.2 冲突通报增强
增加冲突通报的优势在于及时提供民航飞机准确的军航动态,使其注意避让,同时,当航空器处于不明状态,可对民航飞机加以管控,使其处于平稳状态,不可随意改变航线。另外,针对军航空域范围内有演习存在的情况,可提醒民航注意不要偏航,如果必须偏航,应注意与军航飞机保持间隔,并上报军航部门进行避让指挥。
2.4强化制度规范与决策协同
相关部门应从航空公司、机场与相关管理部门等主要涉及利益方着手,在综合权衡各方面因素后将考虑进入到决策过程中,进一步健全管制部门协同决策机制,使在民航军航相关决策中各方面责任更加明确,同时,建立在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下,促进各主体参与方在情景意识上保持一致,运行可预测性更高,各项空域资源得到更加良好的调配,实现了军航活动在流量控制方向的有效管控,飞机运行安全系数更高。除此之外,空中交通管制部门还建设了具体的现场协调机制,实现了军航、民航在大型军演活动中相互的现场管制,促进通报动态的资源共享。
2.5加强应急处理能力
雷雨季节将加剧管制人员的工作困难程度与工作量,同时其与军航活动相结合将进一步形成双重压力,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更高的专业化管控水平。除必要雷雨天气的集中组织指挥外,还要加强对管制人员培训工作的进行,培训内容应格外注意对军民航防撞相关理论以及雷雨天气中涉及到管制技能等方面的学习[2]。单位内部要积极组织各项模拟机培训,全面深化管制人员的专业现场工作水平,使其拥有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
结论:空中交通管制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国在空域管理机制在运行方面相对较为特殊,不同地域环境在运行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管制人员应切实加大对军航、民航飞机的防冲突管控力度,针对飞机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加以识别,确保空中交通管制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彦俊.军航活动下管制运行模式变化的风险防控[J].民航管理,2019(01):58-60.
[2]唐敏骞.复杂军航活动情况下的空管保障[J].科技信息,2017(05):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