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非洲无电人口大约有6.21亿人。发电设施的匮乏以及电网系统的薄弱是导致电力危机的最大原因。随着非洲经济的发展,大批电力基础建设和升级改造工程将得到实施。城市配网项目的实施对项目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对此本文就非洲城市配网项目环境及社会管理工作进行探究,希望对非洲城市配网项目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配网项目;环境及社会管理;
1环境状况的简要描述
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全年高温地区的面积广大,有“热带大陆”之称。境内降水较少,仅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一带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的地区占全洲面积50%。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一带属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沿岸一带夏热干燥,冬暖多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北非撒哈拉沙漠、南非高原西部雨量极少,属热带沙漠气候。其它广大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干旱,多属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属热带雨林气候。
2潜在的环境和社会影响
环境分析包括确定可能受到影响的环境来源和活动的组成。在项目建设期,城市配网项目活动一般包括:开挖、混凝土的浇筑、电缆敷设、线路的架设、电气设备的安装、交通运输等实施活动。在运行阶段,活动一般包括:电网设备的运行、检查和维护等。
在项目的建设期,项目对当地劳动力的招聘、生产及生活物资的采购行为。将会积极带动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从而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在项目的建设期,项目的生产活动也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施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粉尘、废气、废物和废水的排放等对生物的影响。针对上述影响,项目管理单位也会通过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比如:(1)实时监测在建设阶段具体管理措施和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2)采取有效的保护环境和社会的措施;(3)监测选定的环境和社会指标,以及项目在运行阶段所产生的环境和社会参数的变化;(4)评估、审查项目PGES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消除和降低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
2.1潜在的积极影响
2.1.1建设期的积极影响
项目的建设期,将为项目实施地区和其他地区的人提供就业机会。项目管理单位会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招募当地劳动力来从事一些施工生产的工作。同时也会带动商业、农业、渔业、旅游和运输等相关领域的基础设施和多机会的发展。
2.1.2项目运行期的积极影响
(1)改善电力供应
城市配网项目实施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供电短缺和改善供电质量的问题。电网的升级和扩展将会提高当地电力供应水平。
(2)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
项目运行后,将促进当地经济活动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复苏,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电力供应将为当地居民创造新的领域工作(如焊接、硫化、食品加工厂、制造业、工业、服务行业、旅游等等)。
使更多的家庭获得电力的供应,用于日常的照明、烹饪食物、储藏新鲜物品、冷藏饮料、使用电动工器具等,从而提高和改善家庭生活条件。
(3)提高文化和娱乐活动的安全性
城市配网项目的投入也会加强城市主干道的公共照明,这将有助于提高人民的安全。将促进城市的文化活动和娱乐活动的发展,有助于改善教育和医疗机构的生产条件。
2.2潜在的负面影响
2.2.1建设期的负面影响
(1)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是工作中最大的负面环境影响。开关站、线路杆塔、地埋电缆的开挖工作会改变土壤的完整性等物理性质。
如果规定的施工工艺和要求进行施工,这种影响在雨季或者恶劣的天气下将被放大。在项目建设期,这些强降水会迅速破坏开挖处及邻近的土壤。如果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将会导致影响扩大化。
(2)土壤和地表水污染
在整个项目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还涉及到土壤和地表水的污染,这可能是由于燃油、变压器绝缘油等液体泄漏造成的。在使用重型设备的工作中,可能会出现意外泄漏或各种油泄漏的情况。由于天气原因,这些污染物的意外排放可能会造成地表水和土壤污染。
(3)空气质量的影响
在施工阶段,现场开挖、平整、回填等施工作业活动,以及运输各种材料的车辆和重型机械的使用,以及对危险品和残留物的管理不善也会产生废气排放。可能会导致粉尘和其他污染物的上升,并导致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的局部增加。这些粉尘的持续存在可能会破坏能见度,降低空气质量。
(4)对生物环境的负面影响
城市配网项目的建设对影响开关站及线路运行的植被,要进行修剪和砍伐。对野生动物生存的环境可能会造成干扰和破坏。由于生存环境发生改变,野生动物往往会选择逃离,并寻找适合生存的栖息地。
(5)对人类环境的负面影响
1)产生废物的影响
在施工生产的过程中,将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施工垃圾、生活垃圾等废物。废物中的有害成分将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和人体,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多方面的危害。
2)交通拥堵和交通干扰
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地埋电缆开挖施工的过程中,电缆沟将成为车辆行驶的障碍,会导致一些道路中断或者限行。
3)噪音及滋扰的不便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机械的运行、施工作业活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音。尤其夜间施工产生的噪音,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较大。
4)对安全与健康的影响
在安全方面,必须认识到,在建设阶段可能会出现工程机械的伤害、交通安全、物体打击、高空坠落等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对工人,而且对周围的当地居民都存在安全和健康的影响。
在健康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区域的工人,可能会携带一些传染疾病的病原体。
2.2.2项目运行期的负面影响
(1)对物理环境的负面影响
运行期预埋线路和电气设备检修后,如果没有按要求进行开挖部位的回填、夯实、以及植被的恢复,会造成土壤完整性的损失。在遇到龙卷风、暴雨的情况下,可能会加速这些地方和邻居土壤的侵蚀。
(2)对生物环境的负面影响
为了避免由于植被干扰,导致电网运行故障。在电网运行和维护过程中,要定期对开关站和线路沿线周围的植被进行修剪。这样会抑制植被的正常生长,导致动物生存的环境发生改变。
(3)对人口健康和安全的影响
当地居民有时会试图尝试进行非法私接电源、窃取变压器油,上述行为的发生,将会对居民的健康和安全产生安全风险。
3保护措施
项目建设期,项目管理单位应严格遵守当地环境及社会管理规定。同时针对上述项目建设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制定以下环境保护措施。
3.1减轻对物理环境的负面影响的措施
3.1.1土壤保护措施
在项目施工生产中,可能会导致土壤完整性的丧失、以及燃油、废油对土壤造成侵蚀的现象发生。
为了防止或减轻这些影响,项目管理单位应在施工现场建立一个停车场、施工机械加油区,以及废物和废油管理系统,从而控制上述风险的影响。
3.1.2空气质量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空气不受灰尘和其他污染物的影响,项目管理单位应加强以下工作:
(1)定期进行洒水,减少粉尘的产生,并根据计划降低粉尘的上升;
(2)运输扬尘材料的车辆,必须采取遮盖和封闭措施;
(3)制定和实施废物管理计划;
(4)加强对工程机械的维护,以减少废气排放。
3.2减少对生物环境负面影响的措施
城市配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单位应采取移植、种植幼苗等措施,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减少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负面影响。
3.3减少对人类环境负面影响的措施
3.3.1预防废物的影响
为了区分不同的废物,必须对废物进行描述。项目管理单位应结合废物的特点和数量,制定废物管理计划。该计划可围绕以下几点进行:①产生废物的特点;②废物存放地点的描述;③储存设备的描述;④现场储存、收集和处置程序的说明;⑤有关结构的介绍等等;
所有收集的废物必须记录废物的来源、类型和数量、运输日期、使用的承运人和最终目的地。
3.3.2避免交通堵塞和交通干扰的措施
为了避免项目建设期造成交通堵塞和交通干扰,项目管理单位应在中断和限行的道路旁设立禁止通行、限行和限速的标识。必要时通过修建临时道路,减少造成大范围交通拥堵的现象发生。
3.3.3防止噪音和滋扰的措施
项目管理单位应根据项目现场的实际情况,把一些大的声源放在远离居民区的地方,并建造符合隔音标准的围挡。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降低夜间施工产生的噪音。
3.3.4对人口健康和安全风险的措施
针对不同施工阶段所存在的危险源,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员工安全意识。为员工配备劳动保护护具,以降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空坠落等风险。同时加强工地安全管理工作,对进入建筑工地的人员及车辆进行监管和控制。
在健康方面,对应聘的员工,应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后,再进行录用。同时定期对员工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消毒,避免传染病的滋生和传播。
4环境监测和监测方案
4.1监测的目标和内容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确保环境措施的有效执行。它的主要目标是:(1)确保项目的实施遵守相关法律条例;(2)遵守政府关于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报告所规定的准则的要求;(3)在未预见的影响出现时,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使项目管理单位对预期的缓解措施的失败或其他未预见的影响作出迅速反应。
为了确保有效检测的项目环境,应采取以下步骤:(1)准备监测方案;(2)定义要控制的操作;(3)确定监测的要素;(4)编制环境保护措施清单。
4.2主要监测项目
项目管理单位应对以下项目进行监测:(1)遵守建筑工地的环境和社会管理规定;(2)职业安全与健康;(3)废物管理;(4)土壤完整性;(5)水质;(6)空气质量和噪音水平;(7)项目周围植被状况;(8)保护野生动物;(9)现场噪音对现场邻近社区的滋扰。
4.3监测工作参与者
项目管理单位应组建环境和社会管理小组,通过环境和社会管理小组对项目环境进行监测。环境和社会小组的主要作用是确保环境和社会管理计划得到有效的执行。
5结论
本文主要针对非洲城网改造项目潜在的环境和社会影响。环境和社会管理计划实施后,将会更大程度的降低或消除项目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黄文历.试论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环境管理与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7)
[2]朱家华.建筑施工中环境管理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9)
作者简介:刘文军(1986.10.12),男,汉族,籍贯:辽宁桓仁县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孙遥(1990.05.12),女,满族,籍贯:吉林德惠市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