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享汽车作为公用性交通工具,酒后驾驶的不在少数,本文主要介绍了根据酒精检测装置加装在共享汽车上的方法与内容,运用酒后无法驾驶共享汽车的手段,达到减少酒驾共享汽车的目的。
关键词:共享汽车;酒驾;酒精检测;禁止驾驶
至2019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亿辆,其中汽车2.5亿辆;在汽车保有量中,私家车保有量为1.98亿辆,2019年1-6月,共有1242万辆汽车注册登记。随之而来的驾驶安全问题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尤其是酒驾问题已成为世界性大难题。,2019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酒驾醉驾90.1万起,其中醉驾17.7万起,因酒驾醉驾导致死亡交通事故1525起,造成1674人死亡。据调查统计截至2018 年11月装有共享汽车行业app的用户规模达952.4 万。共享汽车的防酒驾措施的实施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内容
本文主旨是在共享汽车上加装酒精检测装置,进行配件改进,从而使饮酒人士无法驾驶共享汽车。
1.酒精检测装置
以最简单最常见的半导体酒精检测仪为例,酒精检测仪是用来检测人体是否摄人酒精及摄人酒精多少程度的仪器。它可以作为交通警察执法时检测饮酒司机饮酒多少的检测工具。半导体酒精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是当具有N型导电性的氧化物暴露在大气中时,会由于氧气的吸附而减少其内部的电子数量而使其电阻增大。其后如果大气中存在某种特定的还原性气体,它将与吸附的氧气反应,从而使氧化物内的电子数增加,导致氧化物电阻减小。半导体一氧化物传感器就是通过该阻值的变化来分析气体浓度。酒精测试仪实际上是由酒精气体传感器(相当于随酒精气体浓度变化的变阻器)与一个定值电阻及一个电流表组成。原理图如下:图中R1为定值电阻,酒精气体传感器R2的电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如果驾驶员呼出的酒精气体浓度越大,那么测试仪的电压表示数越大(见图1)。
.png)
图1 酒精检测电路图
2.预防措施
为防止驾驶人员与检测人员不一致,研究将在共享汽车车主认证中,进行延时认证具体步骤为:驾驶人员在上车时,开始人脸识别认证,认证系统将持续开启,此时认证人员需要拿起酒精检测装置进行酒精识别,若认证人员中途换人,或闪躲或停止吹气,则验证失败需要重新验证,驾驶员这时可以选择重新验证或下车。在进行验证时,保证驾驶人员与检测人员一致,可以有效防止酒后驾驶共享汽车。
3.工作原理
酒精检测装置和声光报警装置设置于汽车中控台之上,人脸识别系统设置于汽车仪表盘正上方,A/D转换器、信号处理系统置于副驾驶储物盒内。A/D转换器通过数据线与信号处理系统连接。信号处理系统通过数据线分别与人脸识别系统和声光报警装置连接。酒精检测装置通过A/D转换器连接至信号处理系统,信号处理系统与共享汽车ECU相连。上车后进行人脸识别,同时酒精检测仪开始工作,驾驶人进行酒精检测,通过人脸识别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脸部特征信息与数据库中用户人脸信息进行比对,比对一致后则返回核验通过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系统接收核验通过信息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给出开锁的控制信号给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收到信息后打开钥匙盒,用户可取出钥匙,驾驶汽车;反之,驾驶验证人员与酒精人员不一致,则无法驾驶该车辆,并会退回驾驶员信息,结束本次使用。
.png)
图2 工作原理图
二.创新点
车载呼吸酒精检测装置是目前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方式,但是仅仅是检测并不够,私家车的车载呼吸酒精检测装置的主要目的是检测酒精含量是否能上路驾驶汽车。我们的设计是让驾驶人员在饮酒后进行共享汽车认证时,无法驾驶共享汽车,防止酒驾现象的出现,设计灵感基于共享汽车机制本身要求驾驶员需要人脸识别的同时进行酒精检测才能驾驶,在驾驶的同时是会实时核实驾驶员的信息,是否有更换驾驶员,注册人信息和驾驶员信息的一致性可以很好的得到保证,这也就保障了这款技术的实施性和实用性。
三.结论
车祸猛于虎,本设计通过附加设备进行检测驾驶人员的酒精含量,并阻止其驾驶共享汽车,可以有效减少酒后驾驶共享汽车的次数,减少酒后造成车祸 的几率。可以有效提醒驾驶人员依法驾驶车辆,拒绝酒后驾车。在共享汽车上防止了酒驾的产生,也减少了对他人和驾驶员的危害。本设计是附加产品组件,无需更改车辆本身的设计,减少成本,提高效率。
【作者简介】郗智伟(1999.03-),男,汉族,山东省济宁市人,山东英才学院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汽车服务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