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高校校园管理防控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7期   作者:李莹
[导读] 高校的安全防控工作是确保师生生命安全,保证高校正常管理和教学的主要环节
        摘要:高校的安全防控工作是确保师生生命安全,保证高校正常管理和教学的主要环节。对于新形势下重大疫情对高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通过分析疫情与高校管理之间的联系,进而找出目前高校在应对疫情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高校应对疫情的管理机制。本文就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高校学生管理防控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新冠状病毒肺炎;防控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迅速扩展至全国各地,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多个省份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目前,在党和政府坚强领导下疫情虽得到有效控制,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境外输入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不断增多,治愈复阳者时有出现。高校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通过对高校学生的管理,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现状
        安全是高等院校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石,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同时也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高校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的成效也是全社会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衡量。高校师生人数众多、流动性强、人员密集、接触面广、容易交叉感染、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给高校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任务。因此,为了维护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及时有效的建立一套高校疫情防控工作对策迫在眉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学生存在防控法律意识淡薄、道德缺失、社会责任感不强、生活规律失衡、心理异常等现状。目前,我国关于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等,但是针对高校这一特殊主体的防控法律法规仍然不足。高校管理是由行政管理、学术管理、后勤管理有机结合的复杂系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少数高校往往因为缺少有效的预防机制和防治对策,加上高校师生群体的特殊性使疫情防控工作难度增大。高校疫情防控期间,绝大多数大学生可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做好自我防护,配合高校各项防控工作,如退役大学生主动参与抗疫工作,返乡大学生主动支援防控站点排查工作等。但仍有学生存在私自返校、不采用防护措施、不上报体温数据等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行为。虽然部分高校已经给与私自返校学生处分,甚至有些返校学生受到法律制裁,但大学生私自返校行为已经反映出特殊时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的缺失。
        2 新形势下高校应对重大疫情的防控策略
        2.1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心理健康教育
        为提升大学生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高校应充分认识预防教育重要性,在心理层面开展专项训练。一方面要强化大学生危机预警能力,使之能够根据周边环境、舆论变化,研判事件性质、走向并沉着应对。另一方面,应通过心理危机疏导、模拟危机演练、危机实践操作训练等形式,提升大学生抗压能力,增强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突发事件给部分学生造成心理创伤,需加以干预、疏导。高校应借助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最大限度降低学生恐惧感。同时,可邀请校内心理辅导教师等专业人士,对学生给予治疗、帮助,提升心理危机干预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借助心理健康普查、危机图片展览、危机处理座谈会等形式,提升学生抗挫折和化解危机能力。

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作用,对各种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并基于不同个体情况开展个性化帮助与治疗。
        2.2 提前谋划校园预防工作
        随着疫情蔓延的有效遏制,学生返校工作也应引起重视。疫情不仅威胁学生的生命健康,还有诱发其他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学校应及时对应急响应机制进行更新升级,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信息平台,实现疫情期的信息收集与信息共享,对疫后可能引起的校园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另外,高校管理者应总结疫情期防控工作,树立忧患意识,加强校内与校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建设,并将预防工作日常化。应对突发事件不仅需要成熟完善的预案,还需考虑物质资源要素:基础资源、师资力量、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等等。其次,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与心理健康的测评也需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是高校的构成主体,也是校园突发事件的制造者或者受害者。除自然灾害、传染疾病等不可抗因素,其他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是有迹可循的。学习生活与人际关系是当代大学生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两大根源,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性,个别学生的问题可能引发校园内一系列的蝴蝶效应,最终酿成校园安全事故。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校园心理疏导活动的开展在疫情结束后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应作出物力、人力的充足准备,以期学生正向成长的实现,尽量降低校园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2.3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的首要任务是教学,教学作为高校第一课堂,无论在任何时候其重要性都不可以被忽略。辅导员通过开展第二课堂,为全校师生在特殊的疫情期间保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高校辅导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高校辅导员配备比例不足、专业化不强,辅导员队伍相对年轻化,存在缺乏应对危机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突发状态下的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高校疫情防控的实效性。因此,高校要加强辅导员危机应对理论和实践培养,尤其是结合实践的个体性案例,将案例教育纳入辅导员危机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2.4 整合资源,保障“停课不停学”
        为了在疫情期间可以跟上学习,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比如,钉钉直播平台、QQ、微信等社交互动软件开展线上教学,为教师提供教学平台和资源服务,保障在线教学的正常开展。利用各类信息化交流平台全程在线答疑,针对教师在线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和分类指导,尽可能为师生线上教学提供便捷指导。
        3 结束语
        对于高校而言每一次危机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危机我们积极应对,并在疫情过后积极总结经验和教训,结合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并指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将危机日常管理落到实处,确保危机突发时可以冷静应对,也可以在最大限度内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成本,做出做好的成效,确保高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N〕.新华网,2020-02-05.
[2]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学习强国,2020-0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