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后,在我国社会高速发展下,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以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电气设备逐渐网络化,在高效率、高精度、多功能、智能化和高可靠性发生变化。要做好电气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必须按照国家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行事。坚持特殊管理与集团管理的分离;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的分离;分离设备管理和生产;设备维护与程序维护分开;分离设备维护和技术改造管理系统。
关键词:煤矿;电气设备;检修
引言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电气设备和供电系统是该工程项目开展的重点内容,也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首要前提。对于煤矿开采工作人员而言,煤矿作业具有高风险、高难度等特点,如果没有技术力量和电力系统的支持,很容易引发较多的安全事件,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煤矿开采中,应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力度,向其传授更多的安全知识,告知工作人员设备故障排查方法以及解决措施,提高工作人员对施工安全的重视程度,能够正确辨识出工程施工存在的隐患风险,为整个施工团队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虽然,我国科技力量不断强大,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供电系统也逐渐趋于完善,并且初步实现了自动一体化功能。不过,在煤矿开采环节中,仍然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包括设备线路、系统运行以及超负荷工作等方面。基于此,应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对煤矿电气设备和供电系统运行中存在的故障问题进行排查,必要时可利用现代智能化技术,及时发现设备和供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得到有效的解决,以此来提高供电设备的运行效率。
1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结构及优点
煤矿电气设备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系统指令、判断分析和系统执行三部分组成。设备电气系统功能与控制系统是一致的。电气系统具有占用面积小、搬运设备方便、设备防爆性强、对复杂环境适应性强、外壳坚固不易损坏的优点。按照电气系统的运行方式可以将电路系统分为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通常由主电源、保护装置、控制回路、按钮、指令执行、各类数据监测设备、下游电路指令及有序电路组成。随着我国现代化矿井的不断建成,根据使用方式的不同以及各供电系统间基础和定义不同,电气设备的供电系统具有不同的控制系统,可以通过电气系统的集成控制来改变供电系统的交叉过程。
2电气设备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
2.1短路故障
当电气设备发生短路故障后,线缆内产生强大的电流。短路电流一旦超过了设备的额定电流,就会造成供电系统设备损坏,而且供电系统发生短路故障后,各类保护监测设备会自动跳闸断电,将会引起整个供电系统瘫痪。1)由于井下供电设备工作时间长且工作环境差,很容易造成线缆由于老化造成线缆的绝缘层受到破坏,线缆内的三相电缆发生接触而发生短路故障。2)供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线缆挤压,维修人员如没有及时发现,线缆内的三相电缆发生接触而发生短路故障。
2.2许多设备存在安全风险
煤矿中有一些旧的、病态的设备操作,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完整,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问题,如无缓冲升降系统和防脱轨装置;制动和电控系统保护不完善;轨道铺设不符合标准,倾斜轴没有地滚。另外,一些电流表不定期检查真空计、压力表和电压表,地下安装的电气设备未按规定进行测试,不使用照明信号综合保护,漏电保护,煤电钻综合保护,燃气电锁等相关保护措施或测试记录不标准。为了降低成本,仍然使用非阻燃电缆和过时的电气设备,导致电气设备频繁失效。
2.3供电系统超负荷工作
如今,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力更加激烈。尤其是在煤矿开采行业中,想要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大煤矿开采力度,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煤矿资源。
不过,在这种形式下,也存在较多的不良风气。部分企业一味地追求利益,在电气设备的投入上不够重视,设备在长时间的运作下,没有得到较好的维护与保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较多的故障问题,尤其是一些功率较大的电气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载状态,很容易造成内部零件的损坏,加上作业环境恶劣,煤矿开采难度更大,故对整个煤矿开采团队的工作进度造成影响。
3降低电气设备故障率的技术措施
3.1加强设备检修力度
1)电气设备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设备的检修力度,电气设备在安装前应对设备内部元件进行检查,保证设备零部件完好,并对设备进行充放电实验,确保设备具有隔爆、防爆性能。2)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安装,对供电系统合理选择合适参数的电气设备,设备安装后进行供电实验,并进行电流、电压整定;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对设备电气系统、控制电路等严格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更换。
3.2遵守电气设备维护规则
现在电气设备越来越多,很多设备都是最新研制出来的,当面对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设备时,很多人会感到无助,特别是新手维护,看到电控箱中复杂的控制线会无奈,事实上,无论电路有多复杂,其规则都要遵循:①先排查然后继续:对于有故障的电气设备,没有必要在紧急情况下处理,有必要查询故障前后的过程和故障现象,对于不熟悉的设备,还应熟悉电路原理和结构特点,遵守相应的规则。拆卸前应充分熟悉每个电气元件的功能、位置、连接方式以及与周围其他设备的关系,在没有组装图的情况下,应单侧拆卸,并做出标记;②首先外部,然后内部:检查设备是否有明显的裂缝和缺陷,了解其维护历史、使用寿命等,然后检查机器内部。拆卸前应拆除周围的故障元件,确保拆除后找到内部故障,否则拆卸可能会使设备更加严重;③机械前电气:只有确保机械部件无故障,再进行电气检查。检查电路故障时,应使用检测仪器找出故障位置,确认故障没有接触不良后,有针对性地检查电路与机器之间的操作关系,以免误判;④先静电再动态:当设备未上电时,应识别电气设备的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和保险丝的故障,以确定故障位置。电源测试,听声音,测试参数,识别故障,最后进行维护。
3.3完善漏电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电缆漏电也是电气设备运行中常出现的问题。一旦发生电缆漏电现象,往往会导致线路短路,如果工作人员没有正确的辨识意识,很容易出现触电事故,继而对员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此外,在电缆漏电时,线路中的电流运行状态发生异常变化,周围金属管道也会遭受电力的侵袭,造成管道的毁损或腐蚀,严重情况下,还会引起管道爆炸,从而引发更大的安全事故。此外,漏电问题处理不当,在电火花的作用下,周围燃点性能较低的物品很容易成为火源,进而引发更大的灾难。
结语
只有合理地检查,维护和维修,才能使电气设备长期保持良好的运行和工作状态,确保煤矿企业安全、有序、正常的生产,降低煤矿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落实相关业务要求,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对煤矿电气设备的检修和维护更加详尽、细致。
参考文献
[1]刘太彪.电气设备应用中的故障排查及改进[J].内燃机与配件,2019(2):287-288.
[2]马燕鹏.煤矿电气设备维修与改进措施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19(10):123-124.
[3]杨建国,杨艳玲.国内煤矿机电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机电信息,2010(12):49-49.
[4]刘雅朋,李永彬.浅析煤矿机电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J].科技资讯,2010(17):14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