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7期   作者:元佳伟
[导读] 山西中煤平朔北岭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朔州 036000
        摘要:通风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矿井的救援带来巨大的困难,还会威胁旷工的生命安全。当通风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时,煤矿井下有害有毒气体的浓度会急剧升高,保证矿井通风安全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煤矿的通风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巨大的威胁。为了防治矿井通风安全事故,应该加强安全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完善通风管理,杜绝安全隐患,更新安全设备,保证监测效果。
        关键词:矿井通风;安全事故;防治对策
引言
        煤矿生产中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安全因素,安全管理也是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而针对其中最为关键的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来说,需要针对影响矿井通风安全的人员、自然、管理以及资源等方面的因素,确保相应科学管理措施的落实,在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同时,实现生产效益的提升以及煤矿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1煤矿矿井通风系统概述
        在社会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在持续增加的背景下,由于煤矿开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不断推进矿井开采深度和广度的增加。但是在上述发展形势下,矿井通风条件成为制约煤矿开采的重要因素。目前矿井煤矿通风系统主要是由通风机、电力网络、巷道网络以及空气质量信号检测系统等多个单元系统组成,主要的作用就是将矿井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及时排出井外,同时将地上的新鲜空气向井下源源不断的输入。具体地说,通过矿井通风系统的应用,首先就是起到向矿井中输入作业人员所需氧气的作用。其次就是对矿井作业环境中的瓦斯浓度进行稀释,减少或避免瓦斯浓度超高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最后就是起到降低作业环境中粉尘浓度的作用,保障人员安全以及设备的正常运行。正是由于矿井通风系统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系统和基础设施,因此对此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此系统可以在井下发生安全事故时可以及时改变风向和风量,还可以降低井下温度以及改变火焰方向,实现事故造成损失的有效控制。
2矿井通风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2.1过度追求经济效益
        为了保证煤矿生产时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很多煤矿企业出现了违规行为。为了提高出煤量,部分瓦斯矿井加快了回采的速度,导致瓦斯大量逸出,引发严重的通风安全事故。虽然国家制定了一些相关规范,但是在实施时却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在实际开采时,很多煤矿企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偶尔违规开采不会带来很大的问题。此外,很多煤矿企业对通风安全监测设备的投入较少,不少监测设备已经超期运行,很难起到有效的监测作用。为了节约成本,煤矿企业对上述情况视而不见,认为安全设备的投入会大大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最终导致对矿井通风中一些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缺乏有效的监测,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2.2矿井管理十分落后
        在很多情况下,矿井通风安全事故的发生多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在出现安全隐患后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由于对监测设备的投入不够,很多情况下需要安检员到煤矿井下巡视,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并予以处理,再加上安检员对煤矿井下的巡视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更为重要的是有些矿井通风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因此依靠人来监测通风安全事故具有非常大的滞后性。通风管理的重点是解决瓦斯积聚问题,这也是管理的难点。瓦斯积聚导致通风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强的滞后性,若忽略了对瓦斯的管理,则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此外,对于一些安全设备,使用主体的划分并不明确,有时候安全设备被划分到机电部门,而有时候又被划分到安全部门,导致安全设备的检修成为一个盲点。


3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策略
        3.1做好对矿井通风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其实,煤矿企业不论是在开采还是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都要做好对矿井通风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而对于在井下工作的人员更要定期对其展开安全教育的培训,进而不断提升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培训的方式可通过岗位描述、手指描述的形式将安全培训工作灌输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思想中,并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向结合的培训方式,将井下安全工作人员的生产进行细化;还可采用模块化与系统化的培训方式,以岗前培训加实践操作模式完成相关的培训工作,加强对煤矿矿井工作人员技能的考核,并将考核的结果与工作人员的年终奖挂钩,调动矿井通风安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对矿井通风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让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掌握和明确具体的安全规范,提升大家面对安全事故发生时的应对能力和安全隐患的预防能力。
        3.2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安全监管管理的机制
        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监管机制的根本目的是对矿井中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精准跟踪与监测,进而得出准确的生产数据,掌握矿井内的工作人员在井下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这与煤矿的开采工作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安全监管管理机制是需要结合矿井内的实际情况再进一步的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的,这不仅需要对矿井通风安全管理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还需要结合矿井内的安全生产系数,以及通风安全管理的合理划分,为煤矿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3.3构建安全信息为支撑的通风安全管理系统
        以安全信息为支撑的通风安全管理系统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启停区通风的调整、通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以安全信息为支撑的通风安全管理系统基本上是由煤矿企业中的总工程师和相关的领导来负责的。在决策的过程中,负责煤矿矿井通风安全信息管理的主要领导应当根据任务的安排对通风的记录进行决策,这种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具有相关任务进行直接和快速排查的优点,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总工程师和主要领导做出科学与合理的决策。
        3.4改进和规范煤矿矿井的通风安全管理工作
        截至目前为止,依然有很大一部分的煤矿企业存在着对现场管理不及时的问题,排查和落实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的工作做得不到位,矿井的通风安全管理秩序比较差,矿井内工作人员中毒窒息的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得到根本的落实。这就需要煤矿矿井的通风安全管理要达到标准,并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使用,杜绝和禁止无风、微风以及循环风问题的出现和产生。
        3.5更新安全设备保证监测效果
        很多小煤矿认为在安全方面投入的太多,会很难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一直采用比较老旧的矿山监测设备。由于这些老旧设备服务时间过长,对一些安全问题的监测效果可能较差,这导致不能及时地发现通风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长时间的演变下可能诱发通风安全事故。对于中小型煤矿企业,政府应该对其予以扶持,使其有能力购买一些先进的监测设备,从而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出台相应的文件,规定煤矿生产中必须采用某些设备。
结束语
        矿井通风安全是煤矿安全工作的核心内容,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矿井通风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煤矿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预防通风安全事故对于煤矿的高产高效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钟凯.矿井通风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06):156.
[2]程雁鹏.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及防范策略[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04):77-78.
[3]苏祖来.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J].科学技术创新,2019(05):156-157.
[4]宋伟国.浅谈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金属通报,2019(01):274-275.
[5]马周.矿井通风安全事故原因与预防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9(0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