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脑心肌炎病毒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

发表时间:2020/7/2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刘慧
[导读] 猪脑心肌炎病毒病是由小RNA 病毒科的脑心肌炎病毒群引起的一种疾病

         摘要:猪脑心肌炎病毒病是由小RNA 病毒科的脑心肌炎病毒群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感染猪和啮齿类动物,尽管在许多种动物中普遍存在亚临床感染,但主要引起猪的零星死亡或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关键字:猪脑、心肌炎病毒病、临床症状、防治
         一、引言
         猪脑心肌炎又称猪病毒性脑心肌炎。是由脑心肌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对仔猪致死率极高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以脑炎、心肌炎和心肌周围炎为主要特征。该病毒的宿主范围很广,在多种啮龄类动物、野生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均有发现。人也可感染,但大多数不出现任何症状。猪是感染脑心肌炎病毒最广范、最严重的动物,以仔猪的易感性最强,20日龄内的仔猪可发生致死性感染,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最近发现,本病毒也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
         二、病原学
         猪脑心肌炎病毒是一种RNA 病毒,属于心肌炎病毒科小RNA 病毒属,在19 世纪40 年代就被分离到,与蟋蟀麻痹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猪脑心肌炎病毒粒子含单链RNA 病毒,分子质量为2.6×106 μ。尽管该病毒的抗原性很稳定,但是病毒的D区(编码衣壳蛋白VP1)表现出很大的遗传变异性,单一的核酸突变就可使猪脑心肌炎病毒株力减弱。猪脑心肌炎病毒中有一个多聚C 域,由不同长度的核甘酸组成,通常长度为80~250 bp。
         猪脑心肌炎病毒具有与其他小RNA 病毒相似的特性,具有乙醚抗性,在较宽的pH 值范围内可稳定存在,60 ℃经30 min 即可灭活。猪脑心肌炎病毒在包括啮齿动物、猪和灵长类动物的细饱培养物中能很好地复制。猪脑心肌炎病毒的凝集活性存在差异,病毒在细胞培养下的连续传代可以改变其体外生长特性,使毒力减弱,并影响红细胞凝集活性。
         三、流行病学
         猪脑心肌炎病毒在世界上广泛存在,在美国、澳大利亚、西亚和南非都有报道过暴发此病。啮齿动物特别是鼠为主要的无症状的贮存宿主,本病的发生通常与接触啮齿动物或其排泄物有关。从死亡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一致的动物中分离出病毒,证实猩猩、黑猩猩、拂拂、犬型猴、孤猴、美洲驼、树徽、某些羚羊类、黑犀牛和非洲象都易感。
         感染猪脑心肌炎病毒的猪可在短期内排出病毒。猪只之间的接触传播或接触过感染死亡猪是病毒的潜在传播途径,病毒可通过口腔感染健康的猪,使其心肌受损,尤其是仔猪可发生致死性感染,成年猪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呈隐性感染。从胎儿和死产猪中已经分离出猪脑心肌炎病毒,这说明该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染。
         四、临床症状
         感染时猪的年龄是判断临床疾病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刚出生几周即感染的严重病例,接近100%的死亡率的高度致死性,仅限于断奶前仔猪。断奶猪到成年猪的感染通常表现为亚临床症状,尽管一些成年猪可以发现死亡病例。感染猪脑心肌炎病毒的仔猪主要表现为体温高达41 ℃,采食量下降、共济失调、呕吐或呼吸困难,与急性心脏衰竭症状很相似,最后因心功能不全而突然死亡。成年病猪的临床表现各异,有的病猪在被驱赶或其他方法引起兴奋时突然死亡,有的病猪则出现流产、木乃伊胎或死胎等繁殖障碍。猪的EMC在临床上往往是亚临床感染。急性发作的猪可见短暂的精神沉郁、拒食、震颤、步态蹒跚、麻痹、发热( 41~42℃)、呕吐,下痢、呼吸急促、虚脱,往往是在吃食或兴奋时突然倒地死亡。EMCV究竟主要引起脑炎还是心肌炎与猪的易感性和EMCV的毒株有关:临床上主要是仔猪发病。除造成仔猪死亡外,EMCV还可引起母猪以产木乃伊胎和死产为特征的繁殖机能障碍。在发病期间或过后,猪群中仔猪或生长猪的死亡率可能没有明显增加,但木乃伊胎和死产的发生率都可能将有明显的增多。
         五、病理变化
         因急性心肌炎死亡的病猪可见心外膜出血,病猪尸体剖解时通常可见心包积水、胸腔积水和肺水肿,心脏特别是心脏右侧扩张,心室肌常有多个分散的白色区域或灰白病灶区。组织学可见典型的心肌坏死,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炎性浸润,未见到脉管炎和心内膜炎。从急性病例的很多器官中都可以分离出病毒,特别是心脏和脾脏,在感染后5~7 d就可检出病毒抗体。


         六、诊断措施
         繁殖障碍和断奶前仔猪死亡可作为诊断的重要特征,猪脑心肌炎病毒引发的繁殖障碍需与细小病毒、伪狂犬病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相区别。猪细小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情况是胚胎早期被吸收及不规则的返情,且可见到窝仔数减少、流产及木乃伊胎增加。伪狂犬病可引起的生殖问题有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仔猪羸弱,在新进感染的猪群,可见到的其他症状有发热及呼吸与神经系统症状。此外,猪脑心肌炎病毒病要与猪白肌病进行鉴别诊断,猪白肌病会出现神经症状以及心肌灰白的症状,病猪的尿液中有血红蛋白。
         七 防治措施
         目前国内 对猪脑心肌炎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主要靠综合性防制措施加以预防。首先应当注意防止野生动物,特别是啮齿类动物偷食或污染饲料与水源。猪群如发现可疑病猪时,应立即隔离消毒,病死动物要迅速做无害化处理,被污染的圈舍场地应以含氯消毒剂彻底消毒,以防止人的感染。尽量避免使猪产生应激反应,可使猪的病死率降低。美国已有商品灭活疫苗,效果良好,接种疫苗的猪能产生高水平的体液免疫。猪脑心肌炎具有传染性,一般以预防为主,防止野生动物污染饲料和饮水。避免刺激。患病的猪需要将其进行隔离,但是不可以驱赶和惊吓病猪,避免其受到刺激。将病猪隔离后,对猪舍进行消毒,为病猪进行诊断,在预防刺激的时候,可以用氯丙嗪按每公斤体重用1毫升-2毫升,肌肉注射。同时,也可应用安定、巴比妥钠、盐酸苯海拉明,维生素C等抗应激反应药物。对症治疗。使用复方聚肌胞注射液,猪按每公斤体重用0.05毫升-0.10毫升,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5天。该药属于干扰素诱导剂,可以和猪的细胞干扰素基因抑制物的结合来改善抑制作用,使用后,猪体内会出现较多的干扰素,可以提升病毒的抵抗能力,让猪免疫力提升。
         7.1 疫苗预防
         目前尚无治疗猪脑心肌炎病毒病的有效方法,但猪脑心肌炎病毒灭活疫苗在市场已商品化,疫苗的预防效果很好,因为在免疫过的猪体内检测到了高效价的抗体。当用脑心肌炎病毒的野毒株进行攻毒时,可以保护猪不发生临床死亡。同时疫苗对经胎盘感染也具有保护作用,病愈后康复的猪可以获得坚强的免疫力,但可能会长期隐性带毒和向外界排毒。
         7.2 饲养管理
         因啮齿动物在猪脑心肌炎病毒病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为防止临床病例发生,须保持好环境卫生,尽可能保持设施和饲料无啮齿动物污染,特别是在疫情发生区。如果发现猪群出现疑似病猪,要立即将其隔离,采取分群饲养[3]。做好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含氯、碘、醛类、过氧化物类的消毒剂对杀死病毒都有效。建议猪场可以使用20.0%~25.0%过氧化氢溶液按1∶300 兑水后,带猪进行全场消毒,每周1 次。疫情发生时,可以每周2~3 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猪脑心肌炎病毒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措施和防治措施进行介绍,旨在加深养猪户对猪脑心肌炎病毒病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梅玉国.猪脑心肌炎病毒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J].兽医导刊,2020(09):6.
        
         [2]侯晓利.猪脑心肌炎病毒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J].养殖与饲料,2019(12):92-93.
        
         [3]史梦宇,刘心仪,朱慧欣,延君芳,李亮,李仕海,范慧,姜平,白娟.塞内卡病毒A和脑心肌炎病毒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OL].中国兽医科学:1-9[2020-06-05].https://doi.org/10.16656/j.issn.1673-4696.2020.0124.
        
         [4]吴云,赵月,吴庆荣,陈柯君,张俊辉,万华印,李茹冰,李健.猪脑心肌炎病毒VR-129B株VP2重组蛋白的构建表达及其免疫活性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34):116-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