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园林集团 重庆 401120
摘要:在现代文物保护与管理过程中,如何创新性使用信息化管理,是当前相关人员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本文主要以文物保护与管理为主题展开分析,在简要介绍文物保护信息化管理及其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文物保护与管理中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在文物保护与管理中加强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文物保护与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效果
文物作为人类精神及物质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物,广泛应用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主要功能包括学术研究、传播传统文化、遗产保存等。伴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受到信息化的冲击,文物保护与管理亦是如此,也要与时俱进,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此提高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促进文物价值最大化奠定良好的基础。鉴于此,本文对“文物保护与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展开深层次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文物保护的信息化管理及其重要性概述
文物保护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文物进行采集、传播和保护等工作过程,可以快速存储文物信息,构建文物资源库,从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科学管理。文物保护的信息化管理是建立文物信息共享、检索与管理系统,以此实现文物信息传播共享的过程[1]。在文物保护与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重视计算机、多媒体等的广泛应用。
现阶段,我国在文物保护与管理中,广泛应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一方面保护了文物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在文物保护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到传统文化传播中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全方位了解文化遗产,并有利于不同地区的不同人群利用计算机参观文物[2]。
2.文物保护与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2.1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信息化管理受制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资金匮乏等多种因素,使得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同时,文物保护与管理中,强调实体建设,忽视了软件更新和资源整合,不利于基础设施的完善,从而给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现阶段,在文物保护与管理过程中,数据库机房、机房火警系统等没有完善,且相关安全措施没有落实到位,无法保证文物安全。而信息化管理文物既可以长久保存文物,还可以实现文物的共享。但是当前因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使得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3]。另外,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系统软件中漏洞较多,且计算机在同一系统上运行,若出现非法入侵,会给文物保护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2.2文物保护与管理重视度不高
现阶段,我国普遍没有认识到文物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性,造成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严重不足。尤其是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在文物保护与管理过程中,没有重视文物保存环境的优化,使得文物容易被损坏。另外,我国部分地区的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时间过长,部分基础设施因维护不到位,出现了严重的损坏,从而不利于文物保护与管理。另外,信息化管理在我国文物保护与管理中的起步时间较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系统兼容性差等都会直接影响文物保护与管理[4]。同时,当前我国对文物保护与管理的宣传不足,造成人们没有意识到文物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无法为文物保护与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这对文物保护与管理也是极为不利的[5]。
2.3信息化水平不高
现如今,我国文物保护与管理正朝向信息化管理方向发展,虽发展时间较短,但是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绩。要强调的是虚拟空间技术、云平台等新技术的发展,对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文物保护的信息化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经济水平的提高,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水平,因而对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况下,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要求不断提高文物服务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只有加强信息化建设。但是当前我国文物保护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严重不足,使得其服务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广大受众的真实要求。
3.文物保护与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途径分析
3.1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文物保护的信息化管理可打破时空限制,向全世界大众展现文物,从而可以更好地宣传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当前,我国文物保护与管理信息化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因宣传力度不足,造成其影响力不大,且制约了我国文物保护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国在文物保护与管理中,要重视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加强文物保护宣传。首先,不断完善和优化网站服务功能,更新网页设计,以此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其次,网站设计互动模块,设计休闲小游戏,让观众可以在愉悦的氛围中了解文物,可以让社会大众更加了解文物,调动人们保护文物的积极性。最后,充分发挥互联网、媒体等平台的优势,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以此扩大文物的影响力。
3.2建立文物信息数据库
当前文物保护与管理主要以纸质和电子归档两类,两者各有其特点,且有着不同的优缺点,在管理过程中都有一定的不足。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文物管理水平,要重视文物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以此弥补两种管理方式的不足,有效提高文物管理水平。首先,基于传统人工模式的文物管理,因文物量大,且文物管理内容较多,如文物条目编码、建档、损耗维护等,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精力,还不具有高效率。同时,人工操作容易造成文物二次损坏。而文物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在计算机及其相关软件系统的支持下,通过检索方式快速查询到相关文物信息,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还不会对文物产生二次破坏。其次,统计工作是文物保护与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文物信息数据库之后,可以充分运用其优势,可以在减少文物统计工作量的同时,有效提高文物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这对文物价值的开发利用极为有利。另外,文物信息数据库中包含了与文物相关的各类信息,如保护信息、修复信息等,这样一来,用户在即可运用计算机通过检索快速查阅某文物的具体信息,并可以通过当中包含的信息,深入了解文物的历史。最后,文物信息数据库的建立,除了可以存录各类文物信息之外,还可以按照文物展览要求,定制化设计程序。例如:理解展览主体细致化分类文物,可分为自然类、科学类等。同时,在文物展览过程中,要展出某件文物时,只需要在数据库中输入其相关信息,便可以快速、便捷查阅到用户所需要的文物。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文物保护与管理中,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文物保护和管理水平,使得文物价值得以最大化。但是在实践中,文物保护与管理中面临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文物保护与管理重视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文物保护与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更加紧迫,不利于文物价值的发挥。因此,在文物保护与管理中,要予以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文物信息数据库、加强文物保护智能化研究应用等良策,加快建立文物保护与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有效提高文物管理水平,为文物价值最大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健.当前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4):90-91.
[2]刘阳.新时代信息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明日风尚,2018,000(015):P.310-311.
[3]赵龙.试论信息化管理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中的创新应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9):106-108.
[4]陆思洋.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措施分析与解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3):181.
[5]买尔毕古丽.浅谈计算机信息化在馆藏文物管理中的应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9):28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