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月6期   作者:高姗 彭丹妮
[导读] 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责、焦虑、孤僻、逆反心理、抑郁、神经衰弱、攻击性、社交困难以及破坏行为等

         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责、焦虑、孤僻、逆反心理、抑郁、神经衰弱、攻击性、社交困难以及破坏行为等,这些心理负面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较大缺陷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优化:加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引入优秀心理健康教育人才,扩大师资队伍、建立综合性的辅导网络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辅导
         随着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愈加重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从心理层面上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相对滞后,正处于心理问题的高发时期。进人高职院校学习后,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生活目标,自我意识强烈,在就业以及人际交往中存在更大压力。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状况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呈现:扩展性、多样性、普遍性的特点,高职院校大学生t3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关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高职大学生认为别人总会误解自己,超过3成的的高职大学生认为自己没有生活的热情,觉得生活很无趣,超过一成的高职大学生认为自己就读高职是出于无奈,超两成的高职大学生不愿意学习,认为自己的专业没有前途。以上调查数据表明,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当中,对生活的态度过于消极是排在首位,其次是学习与就业问题。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责、焦虑、孤僻、逆反心理、抑郁、神经衰弱、攻击性、社交困难以及破坏行为等,这些心理负面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度不够
         部分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度不够,对其工作的开展仅仅停留在“考评、绩效考核”的层面上,未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存在“一切看领导”的作风,领导重视,则狠抓心理教育工作,领导不重视,则做做表面工作,应付上级检查与考评。这种开展工作的思想态度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有序、高效的开展。
         2.2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根据教育部在2011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高校应根据学生的总数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与此同时,每个高校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不得少于2人。根据当前高职院校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情况来看,不仅专职教师人数达不到要求,甚至有的高职院校仅仅用一名兼职老师来充数。师资力量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再者,有的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辅导员直接由思想政治课教师担任。思想政治课的老师并非心理学专业科班出生,自身对心理学理论不甚了解,在教学中只能照着教材念,带着学生过一遍教材而已,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中根本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2.3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较大的缺陷
         当前大学生网络犯罪以及网络行为的失范呈逐年上升趋势。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上都存在较大的缺陷,甚至是缺失。

也有少部分高职院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但是对后台的运行维护不足,要么长时间不更新,要么做不到及时的互动,或者根本不互动,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未很好的解决。
三、解决对策
         3.1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要注重对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不要轻视、忽视,但也不要过分放大,营造自由、包容的心理健康氛围;引入积极心理学,进行“促进发展、张扬个性、激发潜能”的目标定位。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和判断。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推测和判断能力往往都很低,一方面是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偏见,另一方面也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本身的成绩不理想。而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技能水平的发挥,因此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注重培养和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霞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成就动机高的人,有很强的学习驱动力,较快的反应能力,相对于成就动机低的人来说,更容易取得成功。此,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可以极大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豪感和成就感,防患于末然。
         3.2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保持教育一致性。
         高职院校应主动承担主导者的地位,组织一系列活动,向家长和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同时,要专门针对家长进行心理知识的普及,同时教授一些技巧帮助家长有效的与孩子沟通;还可以专门建立家长群,在网络上进行探讨,了解孩子的表现,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共同促进高职院校大学乍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3.3构建校园四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虽然在本次调查中,心理健康状况很差的学生只占调查总人数的4%,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因为心理问题而导致非正常死亡,都是令人痛心和不可挽回的。因此构建学院、系部、专家组、班级四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是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降低非正常死亡率的必要措施。另外建立班级心理观察员、宿舍长,辅导员培训机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通过这个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及时对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有效避免南学生心理危机演变为校园安全事件的风险。
结语:
         总之,通过此次调查,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容乐观,如何改善高职生在适应、人际、学习、就业以及恋爱等方面的困扰,引导他们更好更快的成长,走出心灵的泥沼,是每一名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蓝琼丽,王勇健,熊少青.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2(4).
         [2]李曼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_投资与合作,2017(11).
         [3]李鹏.90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J].管理学家,2017(7).
         [4]李加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7(16).
         [5]杨晶晶.高职基本职业素养课程体系下的心理健康课程建设[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