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425241981****2210
摘要: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水文地质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质灾害的发生,尤其是不良的水文地质因素容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严重威胁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因此有必要加强水文地质因素的分析,深入研究水文地质因素与地质灾害之间的联系,并制定相应地措施对地质灾害进行预防。基于此,本文则是重点分析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同时研究相应地预防措施,以此为我国地质灾害的预防提供一定地参考建议。
关键词:水文地质;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一、引言
我国国土面积非常广阔,地质环境种类较多,并且地质灾害较为多发,但受我国地质环境的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种类也较多。而水文地质因素对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其中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加强对水文地质因素的分析,深入研究水文地质因素与地质灾害之间的联系,则是有利于为资质灾害的防范提供重要措施依据。本文首先对水文地质及其结构运行进行分析,并分析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进而研究相应地对策和措施。
二、水文地质与其结构运动分析
对于水文地质的解释则是自然界中地下水的运动以及变化情况,由于地下水运动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区别,影响着水文地质环境的变化。地下水在组成我国水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地下水的水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城市在建设发展以及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中所需的水源。但地下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某些情况下地下水的结构会发生相应地变化,则会引发沼泽化、滑坡等地质灾害。
地下水有不同的来源,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将地下水的补给形式主要划分为地表水的伸入和大气降水。另外,地下暗河渗透是地下水对河流和湖泊等进行补给的重要方式,并且地下水能够直接进入海洋[1]。地下水的上层部分也就是土壤中含有的地下水,一部分会直接蒸发,而另一部分则是能够被植物的根系吸收,并在吸收之后散发到空气中,形成地球上的水资源循环系统并产生促进作用。但实际上在这一过程中,地下水容易受到不同地区地形地貌的影响在自身的运动下导致滑坡、溶蚀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熔岩塌陷
一般来说,发生熔岩塌陷需要一定的特殊条件,大部分溶洞的形状为开口型,根据相关检测发现,内部的岩石成分多为碳酸盐,而覆盖在岩石上层的土壤具有疏松的特点。由于岩石下层的水流在长时间的运动下,对岩石以及溶洞底层结构会产生冲击和破坏作用,尤其是导致岩石地层结构的牢固性变差,影响整体承重力,当若是承重超出实际承受范围之后则会发生自然塌陷。熔岩塌陷主要发生在陡河段地带,主要是因为这一地区的沉积岩层存在较小的厚度,岩石由于埋深较浅并且地下水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塌陷。
(二)砂土液化
砂土发生液化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不同的地质条件下,砂土液化的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容易造成对地质的破坏。一般来说,若是某些地方的沉积颗粒较粗,则土层在不断增加时,颗粒中的水压随之也会增大,当覆盖层的压力明显小于水压的力量时,则会导致大量沙粒会随着地下水冒出地表,然后破坏地质结构,但这一情况在盆地中比较多见[2]。
(三)地面沉降
水文地质因素会引起地面沉降这一地质灾害的发生,但实际上,发生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工农业的生产活动对地下水的开采引起的。维持工农业正常生产活动的矿产资源或者是油气资源以及其他资源等基本上都存在与地下,加上当前工农业生产活动对地下水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在开采过程中若是没有按照开采标准和要求展开开采工作,或者是进行大量开采,则会导致地面发生沉降,对地面上的建筑物则会形成不利影响。
四、水文地质因素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措施和对策研究
(一)加强勘测,实时监测
水文地质因素根据自身的特点容易出现变化,在达到某一环境或条件下,则会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有必要重视并加强对水文地质因素的勘测,及时对地下水的深度以及流动情况等进行监测分析,以此确保水文地质因素在正常变化之中。在多雨的季节,应实时监测地下水的基本情况,如流速和流量等,并根据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时制定相应地措施,预防控制水文地质因素变化引起的地质灾害。
(二)科学合理开发
目前现代社会工农业的生产活动对水文地质因素的变化存在较大的影响和作用,整个社会的工业生产,以及对农业进行灌溉时对于地下水的需求量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在对地下水进行开采时,没有按照开采标准和要求,并且没有限制地对地下水进行开采,导致在某一区域内深层地下水量大量减少,也就是形成地下“漏斗”,进而引发了地面沉降这一地质灾害的发生。当前社会的发展不仅对于地下会的需求增高,同时对维持工农业正常生产活动的地下矿产资源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同样也会使水文地质因素发生较大的变化,引发地质灾害[3]。因此在对地下水资源以及其他矿产资源在开采时应制定合理地开发利用措施,尽量保证整个资源的开发是在不破坏地质环境的情况下展开的,同时对于开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某段出现地面沉降等应及时进行填充工作,或者是通过开发人工湖等对地下被挖孔的地质结构合理填充,降低或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对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应及时做好紧急处理,尤其是对于地质灾害发生的地区内,组织现场人员展开紧急处理工作,并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范围尽力控制最低程度。另外对于不同地质灾害的类型,还应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以及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理措施。在制定紧急处理措施时应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确保人员的安全性之后进行财务救助。例如对于熔岩塌陷、砂土液化等地质灾害可应对地质适当加固进行处理,提高地质以及结构的稳定性,防止或减少进一步塌陷和液化的发生。
(四)重视对水文地质环境的保护
在水文地质因素的影响下,地质灾害相对很多,因此这就要求能够重视对水文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并尽量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对水文地质的破坏。首先,在对水文地质环境进行保护时,应做好植被的保护工作。众所周知,植被的覆盖越密集,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则越强。一般情况下在雨季的时候,地表的植被若是受到破坏,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则会使地表的土层流失比较严重,对地表结构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第二,应注重工农业污水的排放处理工作,工农业污水一般要经过处理后循环利用,严禁直接排放到河流或者是地下,主要是因为污水排放到地表后,污水会出现向下渗透的情况,长时间下会破坏地下水循环结构,影响水文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其三,则是需要水文地质环境进行科学准确的勘测并合理规划,尤其是对于水文地质条件不允许的地方,应避免兴建较大规模的建筑工程,避免出现由于超过水文地质环境承载压力的工程的施工对水文地质条件产生的不利影响。
总结: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发生产生着重要作用,其中比较常见的且影响较大的地质灾害为熔岩塌陷、地面沉降以及砂土出现液化等的地质灾害,不仅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对地质环境有严重的破坏,并且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存在一定的威胁。因此为了做好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就需要对水文地质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相应地防治对策,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促进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永胜,王建斌,范增顺.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J].世界有色金属,2018(22):255+257.
[2]赵蔓.水文地质因素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06):160-161.
[3]李万龙.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略述[J].世界有色金属,2017(23):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