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汉尔姆钢结构有限公司 山东省淄博市 255000
摘要:随着社会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实用性都有高层次的追求。装配式钢结构设计本身在建筑工程中就具有一定的优势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展,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此,文章结合某工程实例,针对装配式钢结构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钢结构;结构设计;应用
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采用装配式钢框架结构建筑,南北向长度70.5m,东西向长度57.5m,建筑面积9713.85m2,建筑共6层,一层层高4.5m,其余层高3.9m,总高度20.1m。设计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面粗糙度为B类。围护体系设计采用钢丝桁架复合外墙板,预应力混凝土钢肋叠合板和ALC条板内墙。基础采用筏板基础,楼梯采用预制混凝土板式楼梯。
2主体结构设计
工程主体结构为钢框架结构体系,钢框架柱截面尺寸:H400×400×18×28,钢框架梁截面尺寸:H550×200×10×16,次梁截面尺寸:H550×200×10×16,材料均为Q345B,柱强轴方向采用端板连接,一方面降低跨中弯矩,另一方面构造简单避免施焊,实现施工过程中的装配化,梁端部钢板厚20mm,以M20高强螺栓与钢柱翼缘相连,方便现场操作,柱弱轴方向上采用栓–焊节点连接,梁上下翼缘与钢柱上翼缘连接板采用坡口对接焊缝连接,梁腹板与钢柱上腹板连接板采用10.9级高强度螺栓连接,主次梁的连接采用铰接。外墙采用钢丝桁架复合外墙板,楼板与屋面板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钢肋叠合板,楼梯采用预制混凝土板式楼梯。对主体框架采用MIDAS进行结构分析,其中可变荷载标准值如下:楼面2.0kN/m2,楼梯间2.5kN/m2,卫生间2.0kN/m2,基本雪压0.3kN/m2,基本风压0.45kN/m2。分中考虑双向风荷载,地震荷载采用MIDASGEN2006软件中的地震反应谱进行计算。经验算,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均满足规范限值要求,钢框架的构件强度和稳定均满足要求。
3围护体系设计
3.1外墙设计
工程采用200mm厚钢丝桁架混凝土复合墙板,板的内外两侧为mm厚C30混凝土,中间采用φ4@100mm的钢丝网填充100mm厚的EPS保温板形成三层加芯结构(图1)。复合墙板接缝采用柔性设计,通过构造防水和材料密封防水相结合方式,设置20mm宽的企口缝,缝内中间填充PE橡胶棒,外侧用硅酮密封胶封堵满足保温隔热、隔声防水的要求。
.png)
图1钢丝桁架混凝土复合墙板
复合墙板与钢框架的连接节点采用“下托上拉”式连接节点,可通过滑移和转动抵消部分墙板受到的地震力,有效的保护墙板。上节点为Z字形钢板,开有与复合墙板同向的长圆孔,受力较大时,表现为柔性节点,允许一定的变形位移和转动,同时具有一定的耗能效果,下节点整体为槽型,侧边微有悬挑,与墙体通过螺栓和弹簧连接并与钢梁焊接连接。每10m2采用两套连接节点,相比较钩头螺栓,节约用锚固钢件量60%(图2)。
图
.png)
2钢框架与复合墙板节点示意
3.2楼板、屋面板设计
工程楼板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钢肋叠合板,由混凝土底板、波纹钢腹板、混凝土上翼缘组成。其中底板厚度为30mm,波纹钢腹板高度为45mm,混凝土上翼缘厚度为30mm,总高度105mm,波纹钢腹板优先选用厚度1.5mm,其上下两端分别锚固于混凝土上翼缘和底板内,其中在底板内的锚固高度为25mm,在上翼缘内锚固15mm,相邻两条混凝土上翼缘之间的距离为600mm。预应力钢筋使用1570级螺旋肋高强钢丝φH5.0,单根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应力σcon=0.55ƒptk,超张拉5%。底板内另设置均布横向钢筋C8@200,上翼缘内设置通长纵向钢筋2C8,预应力筋及上翼缘内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均为15mm。该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开裂荷载大于6kN/m2,极限承载力为8~18kN/m2,跨中挠度为7.75mm,与相同板跨的钢丝桁架楼板相比,其承载力提高了3.3倍。
预应力混凝土钢肋应力叠合板可根据线缆布置情况,现场在钢腹板开孔或工厂预制开孔,而底板与钢腹板一次浇筑成型,没有施工缝,预制板重量也更轻,解决了PK板T形肋与底板易剥离的问题,支撑跨度提高至4.2m,远高于目前钢筋桁架楼承板的1.5m的支撑跨度。材料成本价约45元/m2,加人工成本10~20元/m2,预应力混凝土钢肋应力叠合板底板的总造价约为60元/m2,远低于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图3)。
.png)
图3预应力混凝土钢肋应力叠合板板截面示意
4经济性研究
分别将计算钢框架、钢丝桁架混凝土复合墙板和预应力混凝土钢肋叠合板的成本。钢材用量475.38t,工日1436,较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柱600mm×600mm,框架梁300mm×750mm,次梁250mm×600mm)节约工期50%。钢丝桁架混凝土复合墙板较200mm厚砌块加50mm厚EPS保温墙板相比,工期节约高达67.8%,节约建筑面积325.57m2。成本较砌块+外保温外墙和200mm厚ALC外墙板降低10%和20%。预应力混凝土钢肋叠合板施工周期较130mm厚现浇楼板减少68.5%,与130mm厚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相比成本降低24%,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5结论
(1) 工程采用钢丝桁架混凝土复合墙板,预应力混凝土钢肋叠合板,预制混凝土板式楼梯,钢梁钢柱,装配率高达95%以上。
(2) 相较于普通砌块+外保温墙板,预制钢丝桁架混凝土复合墙板自重减轻了30%,节约工期67.8%,成本降低10%,强度重度比约为砌块墙板的1.14倍,节能效果达65%以上。
(3) 采用“下托上拉”式连接节点,可通过滑移和转动抵消部分墙板受到的地震力,有效的保护墙板,同时减少连接件使用数量。
(4) 在相同板跨时,相较于钢丝桁架楼承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承载力提高了3.3倍,叠合板底板与钢腹板一次浇筑成型,没有施工缝,预制板重量更轻。
参考文献:
[1]赵延军. 探索装配式钢结构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 中国金属通报,2019(9).
[2]张博文. 装配式钢结构在民用建筑上的应用分析[J]. 建材发展导向(上),2019,17(9).
[3]张晓湘,戴伟. 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设计要点及经济性研究[J]. 中国房地产业,2019,000(00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