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及风险预警应用分析 谢争志

发表时间:2020/7/22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6期   作者:谢争志
[导读] 铁路隧道施工具有风险高且难度大的特点,并且还是极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一项工程。在一般情况下,影响到铁路隧道施工质量的因素,一般为自然因素,但同时也有可能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这些所有外界的因素,最终都会进一步加剧施工的安全风险程度。而为了进一步对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管理和防范,就必须要提高对施工安全问题的重视,并通过建立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来缩小安全事故的影响范围。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铁路隧道施工具有风险高且难度大的特点,并且还是极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一项工程。在一般情况下,影响到铁路隧道施工质量的因素,一般为自然因素,但同时也有可能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这些所有外界的因素,最终都会进一步加剧施工的安全风险程度。而为了进一步对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管理和防范,就必须要提高对施工安全问题的重视,并通过建立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来缩小安全事故的影响范围。
        关键词: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风险预警;应用
       
        一、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内容分析
        首先,各施工单位在针对铁路隧道工程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时,一定要确保能够将工程具体的安全管理目标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和源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安全工作人员们的各项工作脱离管理重点,并同时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同时,为了确保相关单位能够真正地明确各项安全管理内容,必须要根据铁路隧道的具体情况开展二次测量和规划工作。通过准确地测量之后,才能把握铁路隧道工程的基本结构,以及掌握工程的周边环境信息。在掌握这些基本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的雷达监测技术,便能够准确地认识到铁路隧道区域的地质和岩层状况。通过以上这些工作任务的完成,才能够真正地对工程的现实状况进行精准地辨识和分析。并且还可以根据所了解到的基本状况,制定相对应的施工计划和内容。由于铁路隧道的施工过程具有较高的风险性特点,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确保每位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要对此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计划,从而实现保证工人安全的目的。除此之外,还要在施工区域周边的合适位置安装监控设备,这样才能时刻掌握隧道周边岩层和地质的实际变化情况。从而避免由于岩层的隐性危害,而最终影响到施工的正常开展。最后,工程的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要保证,所使用的一系列安全管理方式,都完全符合工程的实际需要。同时,还要配合施工人员的正常施工工作,从而实现维护工程正常运行,并提高工程整体质量的目的。
        二、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施工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意识
        铁路隧道施工的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熔岩、断层等多种复杂地质有着较为广泛的分布,这也会导致隧道作业的难度在不断提升,使施工工序更加复杂。而施工人员则应该能够做好地质预报工作,提升工程变形量的监控水平,根据围岩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变更设计。另一方面来说,在施工过程之中,要能够对火电使用有着较高的安全意识,而在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之中,往往会因为施工人员对安全缺乏敏感意识,导致事故问题的产生。举例而言,在某某项目隧道8号斜井的施工过程之中,就出现了防水板与泄水管因为钢筋焊接而被引燃的事故,最终引起了严重的火灾问题,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2、设计方案与地质勘察的深度不足
        地质条件是决定铁路隧道施工设计的首要因素,而为了确保铁路隧道施工能够顺利开展,就应该做好相应的地质勘察工作。然而有些设计单位为了能够减少施工成本,追赶工程进度,往往缺乏深入的地质勘察与施工设计,导致勘察数据与实际的水文信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难以对隧道中断层破裂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存在异常的地区也没有更加合理有效的勘察手段,这也导致整体铁路隧道施工设计方案深度不足,勘察数据与实际的情况存在着相脱离的问题,这也导致在施工过程之中容易出现突水突泥和塌方的情况。举例而言,在某某项目隧道斜井施工作业过程之中,就出现了掌子面初喷掉块的问题,在后续的施工作业之中,掉块和坍塌的问题持续出现,最终造成了钢拱架被压垮的情况,出现了大规模的施工事故。


        3、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不足
        在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之中,往往是洞内作业的情况,施工的条件较为复杂,劳动强度较高,其空间较为狭小,然而其工资与劳动强度往往难以成正比,这也就导致很多从业素养较高的施工人员不愿意持续性的进行施工作业,整个行业人才的流动性较高。而在这种条件之下,临时工和农民工就成为了作业的主力人员,这些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专业性不强,往往会凭借着自身的操作经验进行施工,其文化素养较低,对施工技巧和要求缺乏理解,导致其安全意识不足,缺乏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措施。如果在这种情况之下,一旦在铁路隧道工程之中出现安全问题,就会导致这些从业人员无法顺利逃生,最终酿成较大规模的安全生产事故。
        三、风险预警技术在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应用
        1、构建安全管理与风险预警模型
        一般来说,所构建的风险预警模型必须要符合工程的实际状况。也就是说,在构建模型时,必须要充分地结合已监测到的各类信息。同时,还要合理地运用数据采集层、数据库层和数据访问层,这三层不同的系统结构。数据采集层就是将所获取的所有信息经过整合之后,最终录入数据库当中。而数据库就是将之前录入的所有信息进行分类储存,之后利用信息化、科技化技术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合并,并最终实现对风险进行预警的效果。数据访问层就是将处理过后的数据信息,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在管理人员面前。之后,再利用技术直接提取出各类报警信息,从而为后续的安全处理工作提供条件和便利。当然,也只有将这三层系统结构进行有效地结合,才能够真正地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明确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平台结构
        风险预警平台主要由三层结构组成,并以此为依托,为整个系统的安全提供保障。首先,监测数据采集平台的主要工作就是,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以及使用标准,正确地操作自动化检测设备。之后利用人工采集数据的方法,实现对超前地质信息的预测和评估,这样便能够为后期采集地质信息提供一定的便利和依据。其次,规划数据传导渠道一般会利用网络或无线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数据系统的规范性和标准性。最后,便是利用技术实现风险预警平台的科学性管理和规划,从而完成对施工区域周围状况的动态解析以及风险评估等工作。
        3、贯彻落实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平台的功能
        想要对施工区域的安全状况进行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就必须要以隧道的实时监测情况作为基础,并利用一些信息化的数据解析方式。同时,通过以上各类措施的开展,还能够进一步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但实际上,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始终处于单一化的状态。也就是说,在传统的检测方式当中,只能针对某一类情况进行单独的总结和报告,从而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合理管理和控制。但是,目前这种传统的经验方式,已经难以适用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并且长期使用还会最终影响到预警平台的全面性和时效性。
        四、结束语
        目前,在我国铁路隧道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或轻或重的安全风险问题。因此,构建铁路隧道的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是一项十分有必要工作。但是,如果想要使工程长期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那么便要求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并从以往的工作中寻求经验。从而实现增强风险预警技术应用效果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工程整体的质量和安全,并为推动我国铁路隧道行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刘园,王峥.试析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与风险预警技术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7(9):117.
        [2]高文超.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与风险预警技术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6).
        [3]王飞.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与风险预警技术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7,36(35).
        [4]殷艳萍,顾向阳.关于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与风险预警技术的运用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04):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