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桩基结构强度对建筑安全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必须深入分析工程实况,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标准执行,以此加强桩基施工质量。 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介绍该项技术工艺在建筑桩基工程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对相关技术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深入分析旋挖钻孔成桩技术特点与施工流程,为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旋挖钻孔成桩技术采用斗式钻头,通过液压对旋转钻杆钻进作业进行控制,提升挖土、装卸土操作的便捷性。旋挖钻孔成桩技术多应用于粉质黏土、砂土条件下。当地质土层比较松散时,在钻进施工期间需要应用泥浆护壁措施,严格控制水泥浆的灌注量,以此加强土体密实效果,防止产生孔洞坍塌问题。
1旋挖钻孔灌注桩桩基施工中的不足
1.1 施工准备工作不足
为确保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效果,首先应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但一些施工人员在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之前,忽视详细开展现场调查,所制定的施工方案不科学。也没有按要求准备好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忽视施工人员管理培训,影响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任务顺利完成和工程质量提升。
1.2成孔施工不到位
成孔是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关键,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存在问题包括:对成孔的垂直度控制不到位,成孔过程管理被忽视,没有加强成孔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检测和验收,难以提高成孔施工效果。
1.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被忽视
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作,包括成孔、钢筋笼制作与安装、导管安装、混凝土灌注等。为确保施工效果,提升桩基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应加强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每道工序质量合格。
1.4 质量缺陷处理不到位
例如,部分施工人员在桩基施工任务完成后,忽视加强施工现场调查,也没有详细掌握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基本情况。对存在的质量问题未能及时采取修复措施,最终影响施工质量提高。
2建筑桩基工程施工中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2.1 旋挖钻孔施工技术
2.1.1场地平整处理
施工之前,采用机械清理场地障碍物,如果场地坡度较大,需要进行开挖、夯实、平整处理。为了确保旋挖机运行良好,必须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碾压处理,保证基层的承载能力。在后续施工中,如果发现钻机沉降,应当及时暂停钻孔施工,以免对成孔质量造成影响。按照工程设计方案,对桩体位移进行测量,同时做好记录工作,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在测量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误差,保证桩基布设准确。在具体施工中,还应当对桩位进行复核。
2.1.2 埋设护筒
为了保护桩孔,可以采用埋设护筒方式,避免钻孔坍塌,还可以明确桩位。一般来说,采用钢护筒进行埋设,保证护筒直径比桩孔直径大200mm,严格控制护筒高度。施工人员可以将箍筋焊接在钢护筒特定位置。在桩位中引出轴线端点,确保护筒中心与端点一致,将误差控制在3cm 以内。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钢护筒埋设深度。如果地表土层质地松软,应当将钢护筒埋设到硬土层,至少深入 0.5m。当钢护筒到达设计深度后,必须分层回填黏土,同时进行夯实处理。
2.1.3旋挖钻孔施工
按照场地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旋挖钻机,由技术人员对设备参数与性能进行调试,防止机械故障,并在钻机就位时重新测量、定位。钻孔施工期间,必须确保钻杆垂直。当钻头下放到预定深度且破碎土体之后,利用仪表盘对料斗装料量进行判断。在满料后提升钻机,通过旋转、提升与卸土方式,全面确保桩孔施工的顺利性。完成钻孔施工后,必须及时移除钻机,同时对桩孔直径、孔形与垂直度进行检测。确保桩孔成孔合格后,及时进行清孔处理,彻底清除孔底沉渣。
2.1.4制作与吊放钢筋笼
在施工之前,必须对钢筋材料强度与直径进检验,确保其满足施工技术要求,避免不合格材料应用到施工现场。根据工程设计方案制作钢筋笼,确保节点位置焊接牢固。当主筋数量比较多时,可以采用交错点焊方式。当钢筋笼合格后,现场分节制作并吊装入孔,按照钢筋笼总体长度确定制作节数。在吊装钢筋笼时,需要设置两个起吊点,其中一点位于骨架下方,另一点位于骨架长度中点之上。钢筋笼下沉必须对准孔径,沿着垂直状态缓慢下沉,禁止出现旋转和摇晃问题,以免损伤孔壁。钢筋笼下沉期间,若遇到障碍物必须停止下放,经过对应处理之后再继续施工。
2.1.4混凝土灌注施工
在旋挖钻孔桩施工过程中,需要应用导管提升法进行混凝土灌注,导管内径选用 准250~准280,底管长度为 3~4m,采用丝扣连接,导管内壁光滑、内径一致、接口严密性高,避免出现浆液渗漏问题。在灌注混凝土之前需要进行拼装,同时对导管组装的轴线偏差进行控制,确保其处于10cm 范围内。将作业平台高度和孔深作为依据,计算导管长度。导管底口和桩孔底部距离控制在 30~40cm。混凝土灌注施工时,还应当密切检验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坍落度,确保其满足施工要求。若施工材料不满足设计标准,必须进行集中处理。将混凝土灌注到导管顶部漏斗内,坍落度控制在 20cm,确保和易性良好,避免堵塞导管。当混凝土灌注面达到设计标高时,及时停止施工。
2.2桩基混凝土灌注质量问题防控措施
导管使用前进行试拼试压检验,并自下而上编号、标示尺度。导管长度配置要准确,杜绝因误装造成断桩。导管底端距离孔底控制在 40cm 左右,确保封底达到最佳效果。混凝土灌注前清孔分两次进行,成孔经检查合格后进行第一次清孔,利用钻机自带的泥浆循环系统进行正循环换浆法清孔,第二次清孔为利用导管、泥浆泵进行换浆法清孔直至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桩底沉渣厚度不大于20cm。混凝土灌注施工阶段,需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以避免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可选用直升导管法施工,先完成第一段混凝土灌注,应提前进行计算,确保灌注量充足,具有足够大的冲击能量,可促使导管内的泥浆全部排出。然后对孔底沉渣进行置换,保证导管下口部位埋入到混凝土内1m内,但需避免造成堵塞。这样在制作漏斗时,需以第一段混凝土灌注数量为依据,在其下端设置翻转式闸阀,能在灌注时自动打开将混凝土注入孔底,排开存在的泥浆与沉渣,短时间内将导管下口埋住,完成第一段混凝土灌注。整个过程中还要避免钢筋笼上浮,因此在混凝土顶面接近钢筋笼底部时,要适当降低灌注速度,待埋深达到4m后,方可恢复到正常灌注速度。随着灌注混凝土量的增多,要提拉导管,使其在混凝土内的埋深保持在一个稳定值,避免孔内混凝土增多造成堵塞,影响后期浇筑作业。在导管提升到法兰接头露出孔口一定高度后,可拆除 1~2节导管,且要确保拆除过程快速进行,中间停滞时间控制在15min内。需将拆除后的导管清洗干净,按要求保存。
2.3常见问题及处理
钻进过程中一旦出现卡钻现象应立即停止钻进,在上提钻头时将其反转,等钻头上升高度达到30cm时可适当进行正钻,但不能回落,可妥善解决卡钻问题。在钻机钻进时,如果出现埋钻现象应检查泥浆浓度。如果泥浆浓度不达标,有必要增加泥浆浓度,清理孔内泥沙,钻头露出后提钻。如果出现塌孔现象,施工人员有必要改进泥浆性能,选用性能优良的泥浆施工,并在钻进期间合理控制进尺速度[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旋挖钻孔成桩技术可以提升施工效率,且单桩承载能力高,可以加强桩基稳定性与强度。所以该该项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可以维护工程建设质量。在未来发展中,应当将旋挖钻孔成桩技术推广应用到更广泛的建筑或桥梁桩基施工中,以此提升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增加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春辉.建筑桩基工程施工中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的应用[J].门窗,2019(23):123.
[2]蒋占明.建筑桩基工程施工中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27):193.
[3]韩志德.建筑桩基工程中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水泥,2019(08):255.
[4]李娇.建筑桩基工程中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22):34-35.
[5]张宇.建筑桩基工程中的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