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空中交通管制正处于从制度管理向绩效管理的关键时期。本文就我国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绩效指标体系建设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国在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绩效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的探索中主要存有在体系的研究和自适应性上的双重不足以及在“管理活动与运营业务”“安全指标与效率指标”“部门指标与个人指标”协同性上的短板,这将是未来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安全绩效;指标体系;评估办法
安全是民航发展的生命线,科学、高效、精准的空中交通管制是铸就民航安全的重要支点之一。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空中交通管制主要是以制度管理为主,与国际民航组织所提倡的绩效管理机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背离。2004年以后,在民航局的统一部署下,我国民航以国际民航组织相关文件为蓝本,开始了在管制机制和方法上的革新,并逐步地实现由空中交通安全管制由制度管理向绩效管理上的改革,但总体而言,航空安全绩效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其体系效能未能被充分地激发,同时就安全绩效指标体系而言,体系自身的绩效指标和评估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的进行完善[1]。
1我国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绩效指标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1.1安全绩效管理的研究跟进不足
航空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民航局发布了大量的安全管理文件,但这些文件主要是针对于空管单位、民航的生产经营单位等,多事从宏观制度层面来实现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和部署。这其中对空中交通管制单位的基本组成单元如塔台管制、进近管制等未能够针对性的建设意见[2]。安全绩效管理研究跟进上的不足,导致在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绩效指标体系的搭建中,这些单位存在着构建方式和评估方法上的各自为政,无法实现不同业务部门间的系统管理,进而导致安全绩效管理的受阻。
1.2管理活动与运行业务评估分立
安全绩效评估是基于国际民航组织的《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管理条例》的框架,这就导致体系偏向于安全管理的活动指标。在对控制安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也主要是采用简单的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来实现对空中交通安全管制的绩效评估。这导致对空中交通管制的评估多只是在管理活动层面予以了放映,而对告警指标、交通流冲突指标等运行业务指标联系上的不紧密。绩效管理活动与运行管理活动的系统性较低,进而导致空中交通管制安全指标体系无法全面地反映从运行到管理的一系列安全活动。
1.3安全指标与效率指标评估分立
当前所搭建的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绩效管理评估体系多是在结果层面进行反映,即这一评估体系更多体现的是结果性的安全指标,而不是过程性的安全指标。如管制原因事故征候万架次率等指标,对有如空中拥挤度指标、空中流量等指标的涉及较少。这也就导致当前的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绩效体系安全管理的过程性上的反映能力较低。这些安全指标与效率指标在协同性层面同样暴露出来一定的问题。就长远的发展而言,体系建设的目的应达成在对安全指标保障的同时,兼顾空中交通管理在运行效率上的指标[3]。
1.4部门指标与个人指标评估分立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当前在精细化程度上存有一定的短板,多是以部门为单位展开度量,而对空中交通管理的实施核心——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考核却较少地涉及。值得关注的是,对于在安全绩效管理体系的搭建中,对于个人的考核中,应充分地意识到管制员群体在工作内容、负荷等方面的内容,应以适度为原则实现对管制员工作的激励,而不是一种安全的高压。因此,应在考核过程中,以部门安全指标为主,来兼顾管制员的指标,以实现从部门到个人的全面考量。
1.5安全绩效管理的自适应能力不足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绩效管理评价的前期实践中,在指标评分体系和指标的权重计算体系上存有一定的问题。从理论层面上而言,指标评分体系应采用原始数据并可基于这些原始数据完成等价转化;权重计算体系应采用主客观评价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以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为主观评价,以神经网络评价法、熵权法为客观评价。主客观评价法的结合使用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评估体系的适应性。这也是当前需要重点探索的一个问题[4]。
2空中交通管理安全绩效指标体系建设的相关建议.
就空中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建设目的而言,其旨在对过程性安全的保护,而非结果性安全的评估。这一体系的搭建是致力于空中交通管理相对稳定的安全能力建设。因此,在空中交通管制安全指标体系的搭建过程中,一方面要基于空中管理的制度、设备及人员现状确立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各指标的跟进来实现安全管理的目的。另一方面则需要在指标体系的搭建过程中,形成动态化的维护机制,使得指标体系能够不断的改进管理过程和考核内容。
当前,我国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绩效管理中所存在的安全研究绩效和指标体系自适应力不足的问题外,“管理活动与运营业务”“安全指标与效率指标”“部门指标与个人指标”的分立是当前我国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绩效指标体系建设中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应基于系统的思想,从“管理活动与运营业务”“安全指标与效率指标”“部门指标与个人指标”三个层面展开创造性的探索,变分立为协作,变孤立为融合。
3结语
相对于国际民航组织、欧洲航空安全组织,我国在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层面、绩效考核评价及安全政策等层面都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基于协同思想的“管理活动与运营业务”“安全指标与效率指标”“部门指标与个人指标”上仍存有一定的欠缺,不能为民航局和管制单位提供高效的手段来完成对整个空中交通管制情况的安全评估工作。在未来的探索中,有待于在评估方法手段上的创新及评估体系上的完善,保障在空中交通管制中实施安全绩效管理的效能,进而为航空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高嵩.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安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8,(1):95.
[2]刘嵩威,张军峰,郭海鹏.民航管制运行效率评估研究综述[J].航空计算技术,2019,49(5):129-134.
[3]杨智,罗帆.空中交通管制班组安全行为风险告警阈值界定[J].工业工程,2012,15(5):1-7,50. 1.
[4]刘祥彬.A空管单位管制员绩效考核制度优化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