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0/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4月7期   作者:崔朝霞
[导读] 临床分析在护理风险管理的急诊科护管理中的既有十分巨大的应用价值。


崔朝霞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100039)

摘要:临床分析在护理风险管理的急诊科护管理中的既有十分巨大的应用价值。
   方法:作为研究对象,从去年的一月份开始,到同一年的十月份,我们医院院一共收治了两百一十七例急诊手术患者。进行选择后将一百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根据一般护理模型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是为了比较两组护理的效果,所以使用了护理方法中的风险管理模式。
   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的频率和投诉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概率不大于0.05)。
   结论:在急诊室进行护理和治疗,在护理方案中管理治疗风险的效果要优于传统护理方法。风险管理的使用减少了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喂养投诉的频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更加明显。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急诊科护理;具体应用
引言
   最近这几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压力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由慢性病引起的急性重疾病在临床上已变得越来越普遍,因此急诊科越来越多地接待急诊患者。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急诊科的救助率与护士的工作质量成正比相关,护士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水平与护理方式密切相关。现进行统计报告,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信息
   从去年的一月份开始,到同一年的十月份在我们医院的急诊科就诊的两百一十七例一级和二级患者被随机选入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半数的在急诊科进行治疗过程中由医务人员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方式的病人作为实验组,其余半数作为对照组。
   入选标准:所选患者经检查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并具有相应的急诊特征。
   排除标准: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由三十一例男性患者和十九例女性患者组成,年龄在二十五至七十五岁之间,平均年龄(49.2±4.5)岁。在实验组中,年龄从二十五至七十五岁的二十七名男性二十三名女性,平均年龄(46.7±2.3)岁。总体患者数据无显着差异(概率不小于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和可比性[1]。
   1.2、方法
   试点小组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医院管理部门应定期更新基本护理服务,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确保患者安全并根据患者的特定临床特征进行辅助治疗方法。医院应定期进行人员培训。更加熟悉基础结构的工作方式可以减少许多安全风险。紧跟最新技术,将新技术集成到具体的工作中并提高服务水平。要重视场所管理,积极分析和识别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管理中的风险因素。按照灵活规划的原则,可以合理分配,减少高峰时段的工作量,遵守日常的病房检查制度,不断提高预警风险管理部门的能力。高风险药物必须贴有某些标签,并严格遵守药物管理系统的规定。特殊警告标签适用于外观和声音相同但功能不同的药物,并且应分开放置,以避免使用不当和使用错误。所有药物均按照“左边送进右边取出”的规则进行服用和分配,并创建使用记录,结合具体的特殊工作条件,提供并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来管理患者的护理工作,或关键部位的特殊护理,以确保患者护理的安全。在患者转移的期间,需要专业的人员及方法进行:护士必须注意患者的安全以及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情况。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尽量减少由护理人员的健康问题引起的不良护理事件。对照组急诊科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模式[2]。
   1.3、观察指标
   (1)对不良事件发生的频率数据进行统计,例如服药错误、病床坠落以及两组人和医护人员之间发生医疗纠纷的次数统计;(2)申请表用于评估护理质量,以及风险评估,急诊,护理技能和基本护理等。从四个方面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进行了评估。每次评价的分值范围为零至五十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高[3]。



2、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分别为:23.16%(共存在24例)和1.97%(共存在3例),χ2=17.337(无差错出现概率),两组的投诉频率为24.78%(共存在27例),3.75%(共存在5例),χ2=16.487(无差错出现概率),两组提供急救措施不及时的病例为:17.63%(共存在19例),0.79%(共存在1例),χ2=14.948(无差错出现概率),观察组的护理缺陷,投诉和急救不足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结果差异性概率不大于0.05[4]。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质量要求也变得严格。传统护理模式难以满足临床需求。急诊科是治疗重大疾病的重要场所。尤其是急诊的患者会突然发作并且可能会快速发展。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对于提高救治的成功率至关重要。当前,各大医院越来越多地使用风险管理,这可以显著降低急诊部门的护理成本并避免浪费人力资源。将风险降到最低,有助于科学合理化和各种服务流程。风险管理要严格遵守科学和程序管理的原则,使用详细的管理流程来提高管理水平有助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护理服务。护理手段的人性化保证了护理质量[5]。
   急诊室的护理很复杂,也面临许多潜在风险。风险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和治疗现有或潜在的医疗风险,并旨在预先预防和控制医疗工作中的各种风险,从而最大程度保证医疗人员将意外情况对病患的伤害降到最低。风险管理是识别和评估潜在伤害风险是采取的预防措施。骨科患者是进行风险管理的高风险人群。有特定的危险因素。识别和评估骨科患者的风险,并提供护理风险的措施。本院该项研究的实施提供了给临床提供了依据。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预防意识,使护士克服盲目和意外的护理,进行规范护理活动,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和精简。在护理领域,引入预防措施以预防患者各种状况的风险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可能性。常规团队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急诊室的护理管理中,分析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并提出并实施了具体的保护措施,以帮助消除隐患并提高患者的医疗安全性[6]。
   在这项研究中,在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后,有效地减少了医务人员发生事故的频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并改善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在这项研究中,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紧急护理管理后,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通过定期对护士进行有关风险管理问题,风险识别方法和应对措施的意识培训,提高护士预测,识别和应对风险的能力;通过加强其对技能,知识等的定期评估。通过定期检查并保持对物品、药品和工具的高度了解,为临床抢救提供重要保证[7]。
   因此,在急诊患者的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急诊科护士的安全护理技能,从而可以保证安全护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值得推广的优质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孙艳,马红英.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6):126.
[2]沈争艳.PDCA循环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1):101+111.
[3]郭雅波.整体性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2):121.
[4]张伟珍.细节防范管理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1):87-88.
[5]李文波.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C].上海市护理学会.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上海市护理学会:上海市护理学会,2019:1010.
[6]王建辉.激励艺术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7):88.
[7]郎艳.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5):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