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和
(驻马店市西平县中医院;河南驻马店463900)
摘要:目的:比较温针灸肩三针与传统肩三针应用于肩周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针灸科于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24例,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肩三针疗法治疗,研究组则给予温针灸肩三针疗法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疼痛及肩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经采取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6%,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疼痛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温针灸肩三针在肩周炎治疗中与传统肩三针疗法进行对比更有治疗优势,可加快患者恢复,减轻痛苦,加大肩关节功能的改善程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肩周炎;温针灸;肩三针;肩关节功能
1前言
肩周炎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肩周疼痛,以及疼痛导致的肩周功能障碍,此类疾病的病机尚未阐明,因此西医缺乏特效治疗方案。肩周炎在中医中也被称为“冻结肩”、“肩凝症”等,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女性发病率较高。针灸和手法推拿是目前临床治疗肩周炎的两种主要方案,由于中医治疗的特殊性质,不同的针灸方案和推拿手法都会影响疗效。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针灸科于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24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肩周炎的诊断标准。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男37例、女25例,年龄26~67(48.62±2.35)岁,病程5~87(35.56±3.12)天;研究组男35例、女27例,年龄28~70(49.53±3.56)岁,病程6~91(36.42±4.01)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纳入标准
①患者就诊时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全程均接受中医针灸治疗;②与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对肩周炎诊断及鉴别的标准相符;③有肩部受寒、受潮及损伤史,缓慢发病,肩部外展、上举以及旋转时受限,有持续性疼痛感,以肌痉挛为主要急性表现,以日常梳头等动作受限为慢性表现;④肩缘突、三角肌和肩峰下、肩脚骨内上角处存在广泛压痛感,三角肌出现萎缩倾向;⑤通过X线检查时,可见肩脾冈轴线及其肪骨干轴线之间夹角<140°,而胧骨大结节则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症状;⑥能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近1个月未使用药物治疗,自愿参与本研究。
2.2.2排除标准
①年龄<18岁,入院时生命体征存在不稳定情况者;②入院时有各种慢性感染或急性感染情况,或经实验室检查如腹部超声、CT、血常规、体液培养等确诊为感染者;③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或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⑤对本组用药过敏或者存在恶性心律失常表现者;⑥由于本身存在颈椎病或肩化脓性关节炎等引起等肩关节疼痛者。
2.2方法
2.3.1对照组
给予传统肩三针疗法治疗:选择肩髃、肩贞、阿是穴为主穴,鱼际、臂孺、天宗、合谷、后溪、阳陵泉等为配穴。使用0.35×40mm华佗牌针灸针,患者取坐位,穴位处皮肤常规消毒后,把毫针以直刺或斜刺等方式刺入主穴0.5~1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后拔针;配穴则用针直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后拔针。每2天施针1次,6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2.3.2研究组
给予温针灸肩三针治疗,以髃穴、肩前、肩后作主穴,配以合谷、鱼际、天宗、臂孺、后溪、阳陵泉,选择0.35×40mm华佗牌针灸针,以纯艾条配合针灸,患者取侧卧位,患肩在上,将手臂自然置于躯干上,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以患侧“肩三针”刺入,缓慢推进1.2寸左右;针刺得气后,将一小段艾条套于针柄上,点燃艾条,使其自然燃烧,留针30min后拔针;配穴以直刺方式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每2天施针1次,6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2.4观察指标
2.4.1疗效标准
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中关于肩周炎的疗效标准拟定。治愈:治疗后,患者肩痛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活动恢复至正常状态;改善:治疗后,患者肩痛症状得到一定好转,活动逐渐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肩痛症状部分好转,活动得到一定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肩痛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改善率+有效率。
2.4.2疼痛程度
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疼痛感进行评价,分数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强烈疼痛,由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选择相对应的数值,分数越低表示疼痛感越轻。
2.4.3肩关节功能
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表对疼痛、日常活动、肌力、关节活动等进行评价,分值分别为15分、20分、25分、40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肩关节恢复效果越好。
2.5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s)表示,自身前后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均由SPSS23.0进行统计。两样本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检验,结果以平均Ridit值(R)表示;由DPS7.05进行统计。α=0.05。
3结果
3.1临床疗效经过采取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6%,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3.2恢复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4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肩周炎是由于肩周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退变引起的慢性无菌炎症,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中医理论中肩周炎属于“痹症”的范畴,是由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失所养,或外感风寒之邪而至气血瘀阻,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因此在治疗上主要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为主。
针灸主要经过神经调节来提高患者的疼痛阀,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促进肩部血液循环,以消除水肿和改善关节内环境等。同时,通过温针灸能借助上下痛觉神经抑制传导通路,让中枢神经元整合起来,从而实现止痛效果,加快炎症吸收,修复受损组织。
参考文献:
[1]孙华堂,万欢,张录杰,何晓慧.减压放血针加电针治疗急性期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6,36(09):933-937.
[2]陈泉彰.传承堂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3]陈勤仁.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4]谢烽.太极拳运动与功能锻炼对肩周炎康复效果的对比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