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4月7期   作者:潘莲
[导读] 对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潘莲
(常州市肿瘤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  要:目的 对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在本院急诊科收治对病患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在风险管理标准下进行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病患对护理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护理投诉、护理缺陷都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科室护理管理中,使用风险管理效果更佳,可以为病患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病患的满意度,进而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医患关系。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满意度
   在许多医院,急诊科室的护患矛盾相比其他科室要多一些。急诊抢救工作是和死亡作斗争的科室,对许多突发疾病来说,抢救时间非常重要,特别是要抓住黄金抢救时间,作为急诊科室的医护人员,也必然以病人的生命健康为第一要求,也就相对的忽视了对家属情绪的估计和病人心理上的关注,从而使得病患和家属对医院以及医护人员存在了误解,也就出发了护患矛盾。为了减轻护患矛盾,医院多方探索,采取了不少举措来积极改善服务水平,争取提高病患和家属的满意度。本文就针对风险管理在急诊护患管理当中的作用进行了探析,希望通过研究能够给予病患全方位的护理,尽可能提高急诊科室护理水平,为急诊病患建立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9年1月到2019年11月在本院急诊科收治对病患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人。对照组病患中,病人的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16岁,平均(50.32±3.24)岁,女性病患有26位、男性病患有34位,。在观察组病患中,年龄最小17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51.04±3.21)岁,其中有女性31位,男性29位。两组病患的年龄、病程、婚姻状况等基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此次研究中,对照组依旧采取的是急诊科室日常的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则在风险管理下进行急诊护理。通常,急诊科室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指的是对急诊病患进行相关的基础护理,包括用药护理、饮食护理、换药护理等等。风险管理下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针对急诊科室的护理实际情况进行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由资深急诊医护人员共同研究确立,研究出合理、科学、有效的护理举措,设置监督岗位,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召开护理,研究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措施,稳步推进急诊护理工作。
   二是制定护理风险评价表,对急诊病患进行风险评分,根据病患的病情和风险程度进行评分,通常以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伤程度进行评分,其中:风险发生概率从一到五分,一分到五分分别为极少发生、很少发生、可能发生、基本发生、一定发生风险事件;风险损伤程度也以一到五分评分,一分到五分分别为微小、较小、中等、较大、最大损伤。风险评分为发生概率和损伤程度评分的乘积。如果风险评分小于五分,则认为是低风险,如果风险评分为六到十五分为中风险,十五分以上则为高风险。在对病患进行风险评分后,要进行医疗风险登记,并要求所有的护理人员按照医疗风险登记表进行严格登记。
   三是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在开始研究前,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制定具体执行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执行力,确保护理人员按照相关规范开展护理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应急能力和急救意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加强急救科室人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为做好急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采用SPSS 2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用( x± s)来表示计量资料,用 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为n、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数据比较,观察组的病患对护理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 1。

   2.2 护理投诉情况对比
   整理病患住院期间情况,根据病患的反映,观察组存在1例护理缺陷,没有护理投诉,对照组出现了4例护理缺陷,4例护理投诉,可见,观察阻断护理缺陷和护理投诉都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到急诊进行治疗的病患多为重症、危症、急症,病患和家属都会出现慌乱、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如果不得到及时的纾解,就有可能妨碍正常的治疗,甚至和医护人员发生冲突。作为医护人员要理解病患和家属的焦急情绪,要努力帮助他们排解这种情绪,鼓励他们勇敢的面对,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从而配合救治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在遇到多人次的急诊发生时,由于环境影响、病患的病情多变恶化等因素导致急诊护理的不良事件发生。为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笔者探究了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作用。在本次实验当中,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制定针对急诊患者的风险评估体系,对急诊护士进行培训,提升护士的护理专业水平,并由专人监督风险管理下的护理过程,进而降低急诊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进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研究结果也表明,风险管理下的急诊护理使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百分百,且在护理缺陷和护理投诉方面也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取得较为显著的护理效果,使得急诊科室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急诊科室的医患矛盾也明显减少,给患者营造了更加专业的护理环境。
参考文献
[1]杨艳青,谭春兴,吴木富,等.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5,22(8):177-178.
[2]张燕茹,富宁宁,彭惊妮.分析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J].医药前沿,2018,8(12):323.
[3]刘军平.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6):19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