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现状及影响因素

发表时间:2020/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4月7期   作者:白 雪
[导读] 分析手术室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关防护对策。


白 雪

(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北京102300)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关防护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本院手术室护士37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分为暴露组(n=20)和非暴露组(n=355),调查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暴露环节、暴露源病原体、暴露后的处理方式以及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认知水平,对护理人员进行随访,对血源性感染的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为5.3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岗位分布、手术类型和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认知水平均为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最常发生在医护间传递器械的过程中;构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病原体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所有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护士均上报医院感染科并进行相关病原体血液学检测,对所有护士进行6个月的随访并进行血液学检测,均未发生血源性感染。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较多,暴露环节涉及到整个手术过程,严重危害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通过个人及医院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可以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避免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防护措施
   前言
   手术室是医院诊断、治疗以及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工作环境较为特殊,是职业暴露的高危区域。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节奏快、连续性强,具有繁琐性与无规律性等特点,同时加上患者病情复杂、患者患有传染病以及广泛应用各类消毒剂等,发生意外事件的概率较高。此外手术室护士在护理患者过程中,通常会暴露在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以及排泄物间,还有剪刀、手术刀、注射器针头以及X线照射等有损伤性的医疗器械中,明显加大了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对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收集
   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本院手术室护士37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分为暴露组(n=20)和非暴露组(n=355),采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岗位、手术类型等),暴露环节、暴露源病原体、暴露后的处理方式以及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认知水平,对护理人员进行随访,对血源性感染的发生率进行统计。暴露组共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2~30岁,平均(25.1±2.6)岁;工作年限2~10年,平均(3.7±1.8)年;岗位分布:器械护士15例,巡回护士及其他护士5例;传统手术18例,腔镜等微创手术2例。非暴露组共355例,其中,男78例,女277例;年龄22~50岁,平均(40.3±3.8)岁;工作年限10~18年,平均(13.4±2.9);岗位分布:器械护士167例,巡回护士及其他护士188例;传统手术180例,腔镜等微创手术175例。
   1.2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在调查和随访期间,375名手术室护士中,有20名护士发生过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为5.33%。
   2.2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影响手术是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岗位分布、手术类型和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认知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暴露后的处理方式及血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所有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护士均上报医院感染科并进行相关病原体血液学检测,见表3。对所有护士进行6个月的随访并进行血液学检测,均未发生血源性感染。
   
   3讨论
   3.1加强对职业防护的宣传教育
   自2003年经历了非典后,国内医疗机构普遍非常认可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加强了对职业防护的宣传、培训与管理,但实际工作中部分手术室护士仍会由于一些原因未实施职业防护措施,如害怕护目镜影响视野,担心手套降低灵敏度和影响手术进度等。因此,手术室在增加职业防护相关培训,教导护士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职业防护用具的基础上,还需加强护士对职业暴露及防护的相关知识的认知,促使其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防护习惯。
   3.2重视标准预防措施的执行
   标准预防措施是防止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最佳方法,其重点为将所有患者均视为潜在感染源,提倡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采取规范的防护措施,从而阻止双向传染,既能保护医护人员又能保护患者。面对高度怀疑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需穿双层手套并佩戴护目镜、防护鞋、隔离衣等防护器具;重视手卫生情况,脱下手套后或接触患者或污物后立即清洗双手并消毒。使用完毕的锐器利器扔进锐器盒,禁止二次使用,锐器盒达3/4容量后封存运输。协助麻醉时用纱布包裹或佩戴手套切开安瓿瓶。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必须回套时单手带帽。禁止徒手下压垃圾袋内的医疗废弃物,禁止缝合针、手术刀、手术剪等锐器在术中直接传递。
   3.3增加防护器具和心理疏导的投入
   医院应认识到职业防护器具对预防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重要性,增加资金投入,购置更多的隔离器具,如护目镜、防护鞋、隔离衣、质量较好的口罩和手套等。引进安全型医疗器械和器具,如安全性留置针、无针头注射器、防刺防漏锐器盒等,降低锐器伤的发生风险。另外,还需重视心理疏导上的投入,建立暴露后的心理干预与随访制度,请专业人士纠正血源性职业暴露护士的不良情绪和应激心理障碍,并辅助做好后续处理措施,提醒定期随访,帮助平衡心理状态。医院可以为手术室护士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接种疫苗,在帮助护士隔离病原体的同时也可以保护患者。
   3.4改进管理措施及体系
   建立职业暴露管理组织,包含手术室或护理部、医务科、预防保健科、感染科、检验科、药剂科等科室,健全包含防护培训、暴露后技术指导、提供化验服务、给予抗感染药物等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后处理流程。对手术室自身而言,管理者应合理进行排班,根据各科手术规律错峰调配护士工作以减轻其疲劳程度,避免操作失误导致的暴露发生。手术室管理者还应重视护理管理模式对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的作用。使用PDCA管理模式中的QCC管理方法对手术室护士进行管理,结果显示对照组职业暴露率得到了降低,安全防范意识得到了增加。
   针对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主要危害因素进行预防管理,可改善手术室护士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能够有效舒缓其身心压力,改善护士身体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吕婷.浅谈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2):217.
[2]官煜,张琳娟,车菁,等.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对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能力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8,17(2):60-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