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合理使用麻醉药物的必要性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4月8期   作者:郑美
[导读] 探讨麻醉药物在疾病治疗中合理应用的必要性。


郑美
(鹤岗市人民医院麻醉科;黑龙江鹤岗154101)
摘要:目的:探讨麻醉药物在疾病治疗中合理应用的必要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共64例,根据手术麻醉方式的不同应用,将其分组展开实验。按照以往常规麻醉处理方法,使用肌肉注射麻醉药物完成对照组患者的临床麻醉,组内成员共32例。其余患者归为观察组,使用自控镇痛泵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含量的变化情况、疼痛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从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上来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的T2、T3时间段中,两组患者的SBP、DBP和HR三项指标对应数值降低,与T0时间点检测数值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手术患者麻醉处理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治疗安全、镇痛效果等各方面因素,合理选取相应的麻醉药物,使用规范性操作,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
关键词:麻醉药物;合理应用;必要性
前言:手术是外科患者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因手术创伤的原因,术后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受到生理以及外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身体的尽快康复。通常情况下,在患者手术前,均需要进行麻醉处理,能够达到镇痛的效果,便于手术的顺利开展。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外科手术麻醉方案的选用成为了不少麻醉师所研究的重点内容。为了降低患者手术治疗的风险,在麻醉药物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到安全性的问题,还需顾及到效果的发挥情况。从目前来看,在外科手术开展过程中,自控镇痛泵与肌注麻醉处理方式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64例术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实验,探讨以上两种麻醉方式的应用效果,希望能够为医疗机构外科手术麻醉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参考意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64例,均选自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应用,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其中,观察组患者共32例,共男性17例、女性15例,最大年龄为76岁,年龄平均值为(41.23±2.36)岁。对照组患者男女人数分别为21例、11例,平均年龄为(42.15±2.43)岁。在临床诊断方式下,所有患者均已经确诊。患者的精神正常,心肝肺等重要脏器健全,从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的整理上来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将肌肉注射麻醉药物镇痛处理方式用于对照组。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使用肌肉注射杜冷丁药物,使用剂量把控在50-75mg范围内。将自控镇痛泵镇痛处理方式用于观察组,在给药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合理把控药物剂量,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1]。
1.3观察指标
   合理应用VAPS评分量表,完成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评估,分值范围为0-10分,术后无痛的评分标准为0分,轻度疼痛的评分标准为1-3分,中度疼痛评分标准为4-7分,重度疼痛评分标准为8-10分。于麻醉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和插管后3min四个时间段中,分别对患者的舒张压(DBP)、心率(HR)和收缩压(SBP)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的发生概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的整理依靠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完成,(x±s)为计量单位,%为计数单位,前者使用t进行检验,后者使用x2进行检验,当组间差异符合P<0.05的要求时,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1从两组患者T0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上来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2、T3两个时间段中各指标含量显著低于T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请见表1.


2.2术后两组患者的镇痛评分比较:观察组为(10.62±2.45)分,对照组为(17.52±2.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12.5%(4/32),对照组为15.63%(5/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外科患者而言,手术的开展均会对患者的身体带来一定的创伤,加上外界环境的刺激,通过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之间的传导,患者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疼痛,从而出现机体应激反应。在该反应的刺激下,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疼痛程度,还有可能会出现血管痉挛收缩的症状,不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尽快康复,甚至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再次造成伤害[3]。
   在本次研究当中,两种患者分别应用了肌肉注射麻醉、自控镇痛泵两种麻醉处理方式,从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上来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上来看,观察组患者对应分值明显低于另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T1、T2与T0三个之间段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的比较上,T1、T2对应指标数据显著低于T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来看,许多医学专家认为自控镇痛泵的麻醉效果更好,在镇痛方面也具有较好的应用优势,使用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推广[4]。
   综上所述,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的选择对于手术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镇痛效果的发挥起着较大的作用,相关麻醉医师应谨慎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麻醉方案,达到更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敏,李凌海.麻醉药物应用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神经药理学报,2018,8(03):32-37.
[2]朱仲军,李良,张云峰.痔切除术后疼痛原因及局部长效麻醉药物镇痛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5):110-111.
[3]杨建彬,李贺,宋宣芝.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06):189-190.
[4]张艳杰.右美托咪定在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0):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