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发表时间:2020/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4月8期   作者: 段连萍
[导读] 针对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对策的有效率研究。

           段连萍   
   (云南省临沧市中医医院;云南临沧677000)

【摘要】目的:针对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对策的有效率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48例,患者均接受胰腺炎的对症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变化及治疗后好转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患者的临床指标;有效治愈患者17例(35.41%),好转患者30例(62.50%),无效患者1例(2.08%),数据差异显著,均具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消化内科综合对症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有极大的帮助,辅助提升其生活质量,推荐使用。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临床指标变化

   胰腺是人体的重要组成器官之一,可以帮助人体对脂肪、蛋白质及糖进行消化,对血糖调节、胃肠运动、胰液分泌及胆囊收缩均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我国胰腺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有直接关系,酗酒、胆道疾病及创伤等均可导致胰腺炎的产生。急性胰腺炎发病突然,胰腺出现的水肿、充血及坏死情况,伴随患者强烈上腹疼痛,并向肩背部放射,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及黄疸等并发症状,使患者出现休克或致死,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1]。本文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进行临床的综合对症治疗方案,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变化及治疗后好转率进行记录并对比,结论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范围为55-75周岁,平均年龄(65.25±9.75)周岁。病发程度:其中重症30例,轻症18例。致病因:暴饮暴食5例,高脂饮食15例,嗜酒10例,胆源性18例。合并疾病:冠心病21例,高血压27例,糖尿病30例,高血脂25例(包含同一患者患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合并疾病)。患者年龄、性别、病发程度、致病因及合并疾病等数据统计结果差别不显著(P>0.05),校准合格。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关临床对症治疗:(1)引导患者科学禁食,持续对胃肠减压;(2)待患者腹痛、腹胀等症状消除后,引导其食用流质食物;(3)对血氧饱和度降低患者,进行吸氧辅助治疗,并密切监测其临床指标及生命体征,适时对血容量进行补充;(4)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制其胃酸的过度分泌;(5)20U乌司他丁溶于500mL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给药,2次/d,持续15d;(6)采用广谱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如甲硝唑、氟喹诺酮等。根据患者实际细菌培养试验及药物试敏反应情况,给予针对性抗生素给药治疗[2]。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变化及治疗后好转率。临床指标对比患者的白细胞及白蛋白水平。有效:患者胰腺水肿、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均痊愈;好转:患者胰腺水肿、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均改善,需通过调整或继续治疗得到更好疗效;无效:患者胰腺水肿、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均未改善,或症状有加重迹象,或伴有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好转率=有效+好转。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指标越趋近于正常范围,临床症状改善越好,好转率越高,治疗有效率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选取的48例消化内科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对症治疗后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分析。t检验校准其计量数据(临床指标变化),数据采取“平均数值±标准差值”形式表达,x2检验校准其计数数据(好转率),数据采取“n%”形式表达。P<0.05有统计学价值,与此相反则无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接受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1)

2.1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好转率比较
   治疗后,有效治愈患者17例(35.41%),好转患者30例(62.50%),无效患者1例(2.08%)(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抢救无效死亡)。
3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急症,会导致胰腺及其周围脏器受到影响,出现充血、水肿,甚至坏死的情况,患者通常伴有不良生活习惯或年龄较高,相较于年轻人及科学作息人群,患者普遍身体各器官功能降低,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治疗的同时,稳定患者的临床指标至关重要,做到抑制病情的发展,稳定恢复器官功能的效果[3]。
   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应针对其轻重症区分治疗。首先应进行科学禁食,一方面减轻消化系统压力,另一方面有效缓解患者的腹部疼痛感,方便做更进一步的检查。其次为患者使用光谱抗菌药物,并尽快做好细菌培养及试敏实验,选取更为有效的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治疗期间也应对患者的并发疾病进行相关的协同用药治疗,稳定患者的临床指标。对于重症患者也应增加吸氧等辅助治疗方式,维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最大程度减少机体受到的应急反应损伤。尽量采取保守治疗,降低手术对患者的侵害,避免麻醉影响及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在良好控制临床指标的基础上,降低用药带来的不良反应情况,提高用药安全性。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快速采用对症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指标稳定有较好的影响,提升了整体好转率(97.91%),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使用快速对症治疗及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患者的临床指标,用药安全,提升好转率,从而提升了整体的治疗有效率,值得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巧枝. 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2019,9(17):99-100.
[2]徐敏,赵彬. 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 糖尿病天地,2019,16(10):129.
[3]刘卫. 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