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20/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4月8期   作者:梁荣坚 费春羡 陈敬奎 陈立胜 梁浩斌
[导读]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采用中医治疗的价值和意义。

梁荣坚  费春羡  陈敬奎  陈立胜  梁浩斌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
   【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采用中医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单纯接受西药降压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方案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以及眩晕症状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研究数据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口服西药降压的同时结合中医中药治疗,有利于维持血压稳定,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中西医;治疗
   高血压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伴随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工作压力加大等的改变,其发生率有明显增加并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了公众健康。目前多数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虽然短期内可以降低血压,但引发的各种不良反应也较为常见,而且长期用药容易产生耐药性,并不能被所有患者所接受。祖国传统医学认为,高血压隶属于“眩晕”的范畴,机体阴阳失衡是其主要的病机,可分为阴虚肝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等不同类型,调理肺腑,平衡阴阳是其主要的治疗原则[1]。本院治疗的的高血压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在分组后给予不同的降压方案治疗,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本次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与备案。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45-70)岁,平均(58.3±7.6)岁;患病时间(2-19)年,平均(6.7±1.7)年。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43-70)岁,平均(58.1±7.4)岁;患病时间(2-18)年,平均(6.5±1.6)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治疗方案无异议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相似,统计学差异比较没有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接受西医药物方案治疗,包括:(1)盐酸贝那普利片(10mg/片 国药准字H20053390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10mg口服,1次/d;(2)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片 国药准字H2000079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30mg口服,1次/d。而观察组患者则同同时采取中医辨证施治,具体为[2]:(1)对于肝阳上亢患者可选取天麻钩藤饮治疗,方剂: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山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苓;(2)对于肝肾阴虚型患者可选取杞菊地黄丸治疗,方剂: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药、茯苓、丹皮;(3)对于阴阳两虚患者可选用金匮肾气丸治疗,方剂:附子、肉桂、熟地、山萸肉、茯苓、泽泻;(4)对于淤血阻滞患者可选取血府逐淤汤治疗,方剂: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以上诸方剂均加水煎至300ml,分早晚两次口服。连续治疗1月后进行疗效评估。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并用统计学软件比较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研究数据分析整理,运用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数据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讨论
   高血压是我国发生率较高的慢性病之一,如果患者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都讲明显增加,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伴随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工作压力加大等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生率有明显增加并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了公众健康[3]。高血压的治疗方案很多,目前以西医西药治疗为主,包括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虽然治疗有效并能在短期内稳定血压,但药物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较为常见,而且长期用药容易产生耐药性,并不能被所有患者所接受[4]。祖国传统医学认为,高血压属于“眩晕”的范畴,身体虚损和阴阳失调所致气血逆上是其主要的病机,可分为阴虚肝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等不同类型,采取中医中药对症施治,能够显著改善因个体差异而引发的常规用药疗效欠佳的问题。此次研究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降低(p<0.05),这和多数临床报道相一致,同时也提示中医治疗高血压有效。肝阳上亢的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血压升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头目胀痛,治疗时以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为主,天麻钩藤饮诸药联用,可起到镇静、镇痛和降血压的治疗目的;肝肾阴虚患者临床多表现为伴头痛耳鸣、腰膝酸软,治疗时应以滋补肝肾、养阴填精,杞菊地黄丸诸药联用可发挥降低血管外周阻力,调血脂的治疗效果;阴阳两虚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有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因此治疗时应以滋阴助阳为主,而匮肾气丸可有效的发挥抑制脂质过氧化,改善微循环的治疗效果;淤血阻滞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给予血府逐淤汤治疗,在改善微循环、舒張血管等方面效果显著。总之,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5-6]。高血压患者口服西药降压的同时结合中医中药治疗,有利于维持血压稳定,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丁子云.中医辩证分型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8,25(2):342-343.
   [2]、孙少霞.中医药辅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9,33(29):13-14.
   [3]、薛梅.高血压患者的中医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7,23(10):177-179.
   [4]、宋安华,扬小霞,张宇芬.中医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9,16(20):224-226.
   [5]、杜林.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原发性高血压45例[J].国医论坛.2017,13(03):110-113.
   [6]、杨戈.中医治疗高血压103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7(32):156-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