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中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4月8期   作者:祝良
[导读] 研究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运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祝良
(淄博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山东淄博255000)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运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急诊老年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将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患者抽取时间段介于2019年5月到2020年1月。对照组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干预,两组观察指标危险事件发生率、抢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干预抢救时间为30.12±4.26min、住院时间为15.69±3.24d,对照组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干预抢救时间为48.65±8.64min、住院时间为24.97±5.62d,观察组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缩短抢救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患者疾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标准化急救护理;效果
引言: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病情变化速度快,患者死亡率高。本次研究对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运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50例急诊老年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将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患者抽取时间段介于2019年5月到2020年1月。对照组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措施,患者年龄≥62岁,≤74岁,平均年龄(69.26±3.25)岁,患者男女比例(15:10)例;观察组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干预,患者年龄≥61岁,≤76岁,平均年龄(68.32±2.15)岁,患者男女比例(14:11)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具体护理内容包括环境护理、用药指导等。观察组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干预,具体实施如下:(1)急救前准备,在接到患者就诊电话后,需询问其大致情况,在最短时间内安排合适的护理人员出诊,准备抢救用物、器械,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工,有开放静脉通路者、抢救记录者以及监测生命体征者。此外,科室还需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与抢救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1]。(2)入院后抢救护理,患者入院后需要护理人员立即对其血压、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监测,为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清除口腔分泌物,实施吸氧治疗。患者在进行机体检查、进入手术室时均需开放绿色通道,转运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面色,注意管道连接[2]。


(3)抢救过程中的护理,抢救中需要护理人员密切配合主治医生,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操作,做好抢救记录工作。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患者的药物使用禁忌,密切观察患者补液量、各项指标,对可能出现的危险事件进行预估,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抢救完成后,需要护理人员完善抢救记录,汇报患者状况,如果病情严重,需要送入ICU。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与对照组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观察指标为危险事件发生率、抢救时间以及出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需要将观察组与对照组基层老年危重症患者观察指标、计数资料以及一般资料统一录入计算机设备中,最终研究数据需要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n)为计数资料,危险事件发生率使用(%)来表示,抢救时间用(min)表示,住院时间采用(d)表示,采用t进行数据检验,两组数据存在差异时,以(P<0.05)为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3 讨论
    急诊科为院内特殊科室,其收治的患者疾病种类多样,发病原因复杂,疾病轻重不一,涉及多个年龄段,患者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而老年危重症患者,机体各项功能均处于衰退状态、免疫力低下,常合并有其他疾病,发病时容易多病同发,且较容易出现电解质平衡失调、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现象,如果不能对其实施及时有效的抢救,将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3]。临床对急诊科老年危重症患者多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总体护理效果较佳。不过,该护理方式未对护理人员明确分工,容易造成抢救混乱状况,进而延长抢救时间,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本次研究对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运用标准化急救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干预抢救时间为30.12±4.26min、住院时间为15.69±3.24d,对照组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干预抢救时间为48.65±8.64min、住院时间为24.97±5.62d,观察组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4]。主要因为该种护理方式会建立护理抢救小组,依据护理人员特长进行护理分工,对其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抢救方案,缩短抢救时间。  
参考文献
[1]徐俊.院前急救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01):171-172.
[2]赵红霞.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中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274-275.
[3]彭志敏.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16):176-177.
[4]魏华.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9):97+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