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症患者应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临床疗效评价

发表时间:2020/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4月8期   作者:林玲
[导读] 评价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中采取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的临床价值。


林玲
(上海市浦东医院;上海201399)
【摘要】目的:评价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中采取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挑选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时间段84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为探究对象,通过结合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作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2例。实验组施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参照组施行常规急诊急救护理,予以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抢救成功率,与参照组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实验组急救时间,与参照组对比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接受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而且可减少实际抢救所需的时间,建议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临床疗效
1.资料情况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情况
   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处理,将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4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将其分成实验组(42例)、参照组(42例)。两组患者/患者家属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将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剔除。实验组男性(n=24)、女性(n=18);最低年龄为20岁、最高年龄为75岁,中位(47.5±4.4)岁。其中心血管疾病者、呼吸系统疾病者、脑血管疾病者各11例、24例、7例。参照组男性(n=25)、女性(n=17);最低年龄为23岁、最高年龄为73岁,中位(48.2±4.6)岁。疾病类型中心血管疾病者、呼吸系统疾病者、脑血管疾病者各12例、23例、7例。实验组和参照组临床相关资料信息相比较没有发现较大差异性(P>0.05)。
1.2护理方法
1.2.1 参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急救护理,实行快速分诊后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比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然后,协助医师完成抢救工作,待急救成功后进行护理干预。
1.2.2 实验组接受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入院前急诊急救护理干预,结合患者具体状况实施入院前急诊急救护理,若患者需现场进行救护应和现场急救人员保持紧密的联系,旨在准确把握患者疾病发展、现场急救等状况[2];对于需医院救护车送至医院者来讲,急诊科护理人员则需做好时间估算工作,提前实行急诊、接待等相关准备工作。
   急诊分诊护理干预,通过急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负责急诊分诊工作,结合患者病情选择适合的急救措施,提前准备好急救物品、药品。
   急救护理干预,构建吸氧通道确保患者呼吸道保持顺畅,然后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在第一时间监测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如果发现异常现象立即上报临床医师,然后协助医师进行急救工作[1-3]。实际救治的过程认真执行无菌操作,旨在防止发生院内感染的问题。
   全程陪同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全程陪同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检查后及时将患者送至病房,和病区护理人员实行交接。由于急诊危重症患者随时均会发生突发性病变问题,所以应将急救物品比如:插管喉镜、便携式呼吸机,以及氧气瓶等物品准备好,并且与相关科室医师保持紧密联系,目的为在患者进到病区后实时了解其病情的变化。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3.1 对比两组急诊危重症患者①护理满意度;②抢救成功率;③急救时间。
1.3.2 在患者入院后将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发放于患者家属,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患者家属对于急诊急救护理工作满意情况加以评判,(十分满意+满意)×100%=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分析
   本文中84例急诊危重症病例数据状况无误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6.0中,计数资料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抢救成功率比较,分别通过%体现、执行X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比较,分别采用均数差X±S体现、执行t检验。组间对比结果为:P<0.05,可评判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病例在护理满意度、抢救成功率方面实行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抢救成功率>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1。


3.讨论
    急诊科急救工作,和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实行急救工作的过程需以一切以患者的利益出发开展护理工作,要求医护人员朝着相同的方向努力,以此减少实际急救的时间,提高急诊急救的效果。本次研究为急诊危重症患者提供了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该护理为新型抢救护理,运用于急救中能确保遵循急救流程抢救,使医护人员认真执行无菌操作,并防止发生相关的纰漏/失误,从而利于缩短各项操作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临床方面应构建急诊护理小组,以便使所有的急诊科室机制更加完善,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此一来,不但能保证抢救的效果,而且能够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实行相关的抢救准备工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急救时间较参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这和印翠[6]等人的报道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急诊危重症患者接受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获得患者、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并且缩短实际急救的时间。
   综上所述,急诊危重症患者中采取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的效果理想,且能减少急救所需时间,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倚霞,黄美娟,周婉嫦等.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的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7):3315-3316.
[2]于多.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开展全程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2):2957-2957.
[3]王蕊.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1):40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