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4月8期   作者:王晓梅 盛卫东
[导读] 研究替罗非班在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术中的临床效果。


            王晓梅   盛卫东通讯作者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132001)
摘要: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在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治疗前后的卒中复发风险评分(essen)。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essen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essen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应用在急性脑卒中介入术治疗中,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卒中复发风险,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替罗非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指脑的供血动脉如椎动脉、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脑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坏死。从缺血的影响范围可分为局限性脑缺血及弥漫性脑缺血,不同类型的脑缺血表现不一样。急性期AIS的治疗以尽早开通血管恢复缺血脑组织血流灌注为主,动静脉桥接治疗、直接动脉内取栓治疗是治疗AIS急性期的首选方案,取栓支架对血管内膜的损伤或者血管内缺血时间长可出现前向血流缓慢或者二次闭塞等情况,因此在术中和术后需连续使用快速抑制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是常用的预防血小板GPⅡb/Ⅲa,此药可降低颅内出血,改善预后的作用[1]。本文就替罗非班应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9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术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参与本次研究,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将上述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49~76岁、平均(62.35±4.56)岁;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50~77岁、平均(62.43±4.69)岁,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型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的诊断标准;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半月后血液、免疫系统疾病者;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对本研究药物有用药禁忌证者。
1.2方法
  两组均进行介入治疗;对照组在常规介入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厂家: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31022424),100mg/次,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J20130083),75mg/次,1次/d。观察组在介入治疗中继续静脉持续泵入替罗非班至48h后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生产厂家: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41165),微量泵以0.1μg/(kg·min)静脉滴注,术后均给予改善侧支循环、保护脑神经细胞以及康复锻炼等。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7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卒中复发风险评分(Essen)。
1.4评价标准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治疗前、治疗7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评分范围0-42分,0-1分:正常或者近乎正常;1-4分小卒中;5-20分:中-重度卒中;21-42:重度卒中,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重。采用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sen)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卒中复发风险进行评分,低风险:0-2分;中度风险:3-6分;高危:7-9分,分数越高,复发风险越大[2]。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检验;计数资料:(),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NIHS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AIS中常采用介入治疗,但是由于不同病理机制及出血性转化的风险导致很难引入既有效又安全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仍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防止出血风险的增加,特别是发病后48h内给药[3]。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前者具有抗炎、镇痛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降低环氧化酶活性,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后者是二磷酸腺苷受体结合剂,可结合血小板表面的ADP,组织糖蛋白受体和纤维蛋白原结合,从而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是,两种药物结合起效慢,治疗效果欠佳[4]。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可逆性拮抗剂,此药可阻止纤维蛋白原和糖蛋白Ⅱb/Ⅲa结合,从而阻断血小板交联和聚集,还可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由于替罗非班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路,弥补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起效慢,疗效低等问题,可有效控制脑卒中的疾病发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Essen评分也低于对照组,由此得知,替罗非班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卒中的复发。
综上所述,AIS介入术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卒中复发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1]刘深龙,辛立建,马媛媛,等.替罗非班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进展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系统医学,2019,4(14):82-84.
[2]张继中.替罗非班、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12):59-61.
[3]王瑞先,杨立顺,张建慧,等.替罗非班在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8):258-259.
[4]李小刚.替罗非班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近期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9,39(11):120-122.
[5]谭向红,王珲,曾雅清,等.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及替罗非班联合治疗老年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J].临床医学,2019,39(05):8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