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心电ST段与T波及心率之间的关系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4月8期   作者:李明
[导读] 分析心肌缺血心电ST段与T波、心率的关系。

 

李明
(池州市人民医院心电图科;安徽池州247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肌缺血心电ST段与T波、心率的关系。方法:将于我院接受心电图检查的62例心肌缺血患者纳入研究,分析患者心电ST段特征与T波、心率的关系。结果:ST段压低组及ST-T异常变化组心率均高于ST段抬高组(P<0.05);心肌缺血心电ST段与T波、心率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心肌缺血心电ST段、T波及心率之间存在同步变化,宜利用上述变化关系,充分发挥心电图检查、心率监测技术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
关键词:心肌缺血;心电图;心率
   作为常见心血管疾病,心肌缺血的发病率较高[1]。这类患者的预后较差,如未能及时确诊,可能会因心肌缺血状态的持续存在而合并不良预后[2]。心电图检查及心率监测是临床评估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为判断心肌缺血心电ST段、T波及心率的关联,本研究主要针对62例患者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9月于我院心电图科接受心电图检查的62例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46.1±14.2)岁;病程(3.1±0.5)年。
1.2方法
   所有心肌缺血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1)检查设备及时机。检查设备选用日本光电1350P型号12导心电图描记仪。自患者心肌缺血发病后第1d开始,实施心电图检查。(2)检查流程。①记录方法。以心肌缺血患者的T-P段为基线(T波终点-P波起点),测量心电变化;以P-R段为基线,于QRS波群终点后60ms,面向心肌缺血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监测。②检查频次。心肌缺血发病第1d,按照每日3-12次频率动态开展心电图检查;自第2d起,按照12-24h/次频率开展心电图检查。注意每次给予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图检查时,将导联设置于相同位置,以保障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1.3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以(±s)表示,统计方法选择t检验;相关性分析选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心肌缺血患者心电ST段与心率
    依据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图检查中的ST段变化特征进行分组,分成ST段压低组(n=25)、ST-T异常变化组(n=33例)、ST段抬高组(n=4)。ST段抬高组心率(94.12±10.51)次/min,低于ST段压低组、ST-T异常变化组(P<0.05)。


3讨论
   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心肌缺血患者规模日益扩大[3]。这类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在于:心肌缺血形成后,因供血、供氧不足而处于缺氧、血状态下的心肌细胞大量死亡,引发较为严重的心肌损伤,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在这一背景下,这类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预后评估工作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心电图检查是临床诊断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心肌缺血发作时,患者的心电图多可见ST-T改变(对应导联),其心电图变化特征以ST段下斜型压低为主[5]。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为:心肌缺血发作后,心肌细胞因缺乏充足血氧供应,而造成机体ATP合成不足(表现为ATP水平下降),上述变化可激活sarcKATP通道,引发钾离子外流及ADP缩短,进而导致AP缺失(缺失特征:拱形),诱导心肌缺血患者心外膜、心内膜出现透壁跨膜电位梯度变化。此时实施心电图检查,即可产生ST段异常改变。
   随着心肌缺血心电图检查经验的不断丰富,心肌缺血患者心电ST段、T波、心率间的关联逐渐成为心肌缺血诊断研究中的重点。本研究通过62例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分析发现:(1)不同ST段变化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率水平各异。上述差异原因可能为:心肌缺血患者出现ST段下斜变化时,心肌细胞血氧供应严重不足,心肌病理生理改变对心率的刺激较大,更容易造成心率水平的升高。相比之下,ST段抬高时对心率刺激相对较小,这类患者的心率波动差值相对较小。(2)心肌缺血心电ST段、T波与心率存在相关性。上述关联的形成原因为:①心肌缺血发作时,患者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脏功能性改变,上述变化可引发ST-T变化,导致ST段与T波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相关性;②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率受补偿机制影响而出现异常上升,这一变化与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呈同步趋势,因此,ST段、T波及心率之间具有明显相关关系。
   基于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与心率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可将以下几种措施,应用于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中:(1)建立心率监测联合心电图动态监测机制。单一心率改变、心电图异常均无法作为心肌缺血的诊断依据。为提升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可构建心率监测联合心电图动态监测机制。如经上述联合诊断发现受检者心率异常升高,且伴ST段及T波变化,提示受检者为心肌缺血的可能性较高。(2)加强心肌缺血治疗的动态评估。心肌缺血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利用心电图与心率联合监测模式,动态获取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率、心电图检查结果,将每次监测结果与治疗前及前次结果进行对比,以便精确判断心肌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而为其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良好支持。
   综上所述,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图ST段、T波及心率间的关联较为密切,宜根据ST段、T波及心率参数特征,合理诊断心肌缺血,并评估心肌缺血患者的预后状况,早期预测不良预后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蔡忠贵.心肌缺血后适应循环时间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6):22-23.
[2]文建宏.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总缺血时间对再灌注冠脉血流和近期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6):31.
[3]罗建方,范华林.缺血预适应  缺血后适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证据[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39(09):789-791.
[4]姜姝婧,阎振红,鄂震,等.24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19-21.
[5]郑玉丹.心电图心肌缺血分级对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5):2690-26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