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经方合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4月8期   作者:赵健云
[导读] 探讨《伤寒论》经方合用治疗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医治中的效果。
赵健云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卫生院;江苏无锡214156)
   摘要:目的:探讨《伤寒论》经方合用治疗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医治中的效果。方法:以本院近两年内接受诊疗的70例患有此病的病人当做探究对象,把他们分为基础组和经方组。前者使用一般西医治疗,经方组选用《伤寒论》经方纯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胃胀、嗳气、反酸中医症状积分对比没有差别;治疗后两组内医治积分对比有差别,经方组更好;经过时长4周的治疗,两组病人单核细胞浸润评分和中性细胞浸润评分有所减少,并且经方组降低情况更好。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治疗时期,选用本文提及的医治方法,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降低胃黏膜组织病理分数和中医诊断分值,值得推行。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伤寒论》;经方合用;应用效果
   
   近年来伴随生活、学习和工作节奏的变化,慢性浅表性胃炎就诊的病人持续增多,发病呈现出青年化表象。西医药品诊疗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效用,但是还有些许复发的病例,这一情况让多数病人感到不满,而中医医治消化系统胃肠病症的确有极好的效果且有多种药方自古流传至今。给研究《伤寒论》经方诊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的临床疗效十分有效,笔者归纳多年临床累积经验,选取70例病人进行了治疗观察,现在把疗效回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7到2019.6本院接受的70例患有浅表性胃炎疾病的病人当做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样法把所有加入实验的病人根据基础组和经方组,各35例。基础组病人男女各有22、13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7.82±3.82)岁;经方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20~77岁,平均年龄(43.71±3.16)年;70名患者主要症状为胃胀/嗳气/反酸/饥饿感不明显或食欲可但进食少量食物就有饱腹感。两组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加入标准:(1)达到《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和《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此病的判断标准;(2)通过了胃镜、胃黏膜病理检查确诊;(3)病人知道这次研究的基本状况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胆疾病、肾功能不全、精神类疾病等病人。
   1.2方法
   (1)基础组:选用常规西医治疗,口服莫沙必利1片/3次、奥美拉唑1片/1次。
   (2)经方组:给予《伤寒论》经方合用医治。采用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加减。药用黄连5g,黄芩10g,姜半夏10g,干姜3g,党参15g,甘草6g,大枣15g,柴胡10g,枳壳15g,白芍15g。伴反酸明显者加栀子10g,厚朴10g;伴胃部有振水音者加茯苓30g。一日两次,每次150ml。
   (3)各组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症状明显改善或消除者可间断服药或停药。
   1.3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6.00统计学软件去分析,计量材料用()指代,采取t作为查验;计数数字用(%)表示,用于检验。P<0.05是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
   1.4疗效标准[1]
   显效:临床疾病体征显示,X线和胃镜检测发现胃黏膜突发疾病表示正常。有效:临床病症明显有所改良,X线或是胃镜检验发现胃粘膜病变较为突出。无效:临床病状没有变化或是严重,X线或是胃镜检查病变没有改良。
   1.5中医诊断积分
   在治疗前后所有受试者会出现胃胀、嗳气、反酸等多种临床表现,并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评分并将两组分数比较。这里将分数分为下列几种:临床中没有的病症或是消失可记为0分;临床中病症偶尔产生或是轻度记录为1分;临床上病症有一定提高可以记录为3分。
   2.结果
   2.1各组治疗前后胃粘膜组织病变评分
   在经过了4周的治疗后,二组病人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分数有所下降,经方组对此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透分值少于基础组,P<0.05。见表1。
   
   
   2.4不良反应
   经方组只有1例病人因为药味原因而呕吐,并未发现其他不良情况。经方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2.9%低于基础组25.7%,差别在统计学上有作用。
   3.讨论
   慢性浅表胃炎在临床诊断过程主要以检查为主,病人会体现出没有特异性,轻重程度不同,有胃胀、嗳气、反酸或是消化不良的反映。在胃镜中看待胃粘膜已经失去光泽、充血和水肿,生出条带与点片状红色瘢痕,按照活组织病变能力能够检测。多数患者使用西医治疗,但是方式较为单一,疗效不好,容易反复出现。
   中医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病能够归纳到中医的“胃痞”范畴中。此病的病变位置主要在胃,病机多为气滞、寒热错杂、水湿内停等,用药多选择行气、利湿、寒热并用等为主。《伤寒论》作为经典的医学著作,指导我们“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伤寒论》原文对半夏泻心汤的描述为“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宜半夏泻心汤。”“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这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症状是相符的。黄煌教授的《经方使用手册》中提到半夏泻心汤及四逆散均适用治疗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2]。在《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中提及四逆散为“只若胸胁烦满,心下痞塞……不呕不宜攻下者概可用之”[3]。在胃肠疾病证治篇章中也明确了半夏泻心汤的治疗作用。在临床过程中发现,适合这两张方子的患者约占70%,也有使用大柴胡汤/栀子厚朴汤/外台茯苓饮/理中汤等其他经方的情况,综合考虑,以四逆散/半夏泻心汤合方为基础方做实验研究,再根据实际情况做简单加减。
   综上,这次试验中,经方组运用《伤寒论》经方纯中药治疗。结果反映,在4周后,两组病人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分数有明显减少,经方组的分数均相比接受试验前有显著降低,经方组病人中医病症分数相比治疗前有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1]邹小健, 许勇辉, 龙飞. 《伤寒论》经方合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经验及效果分析[J]. 内科, 2018, 013(004):648-649,674.
   [2]黄煌,黄煌经方使用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3]段治钧,冯世伦,廖立行,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