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新思路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6期   作者:滕先妮 范玲
[导读] 由于受到粗放型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摘要:由于受到粗放型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且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高度重视水生态保护的今天,个别地区依然存在水资源开采不合理的现象,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刻不容缓。
        关键词:新时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河流、湖泊等水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实现水和环境和谐发展,共融共存的关键,在水生态环境的破坏过程中,水资源、水环境及水灾害问题越来越复杂,成为自然资源破坏中的主要问题。因此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迫在眉睫,那么相关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如何开展成为当前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话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水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然后重点阐述了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重点措施。
1我国水生态环境的现状
         1.1差异性较大
         众所周知,水生态环境会根据地域的划分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一差异性主要是由于气候及地形地势的不同所造成的。正是因为水生态环境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故任何治理方案的制定与设计均需要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要采取差异性对待的方式。在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主要以水土流失监控为主,严格控制水环境的水土流失现象,避免出现沙漠化的发展趋势。而在水资源丰富,自然降水丰富的地区,则应当侧重于水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问题,避免因为承载力超标而导致环境破坏严重,且任何微小的破坏均会造成严重的连锁反应。
         1.2水资源利用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人民群众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故社会发展对于环境的破坏力也处于一种持续增长的状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企业生产,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当水资源利用压力达到一定高度时,势必会出现水资源过度开采的现象,并引发水生态环境的改变。水生态环境的改变意味着水资源总量的减少,若无法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则会导致水生态环境的发展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因此,水资源的利用与调配需要进行严密的监管,既要满足社会发展对于水资源的基本需求,又要确保水生态环境不会受到任何破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为社会和国家的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基础资源。
         1.3水生态环境脆弱化
         由于受到自然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约有39%的国土面积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且在人类行为对环境影响持续增长的今天,土地沙漠化、盐渍化现象屡见不鲜。而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当中,水生态环境也呈现出了脆弱化的发展趋势,全国约有超过10%的土地属于中度敏感区域。而对于一些高原区域而言,特殊的气候环境和地形地势环境不利于水生态环境的保持。综合来看,我国约有超过70%的水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其自身的环境承载力极为有限。
2新时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新思路
         2.1启动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专项计划
         对于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来说,其实是一个相对漫长复杂的工作过程,需要各个地区、乃至各个国家相互合作,分享合作治理方案,为保证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我国,已经启动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专项计划,提升了全研究领域内对水环境保护重视程度,同时也由水行政管理部门及各地区政府管理部门,制定了长期有效的水资源保护计划,涉及到农村用水灌溉、防洪排洪、居民日用水、生产用水等。对主要的供水资源进行水质的检测,并定期排查水质变化情况。此外,在制定专项水资源保护计划的过程中,应对不同区域内的用水情况进行充分分析,加强区域重点治理。


         2.2加强对水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工作的落实
         在水资源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管理工作中,要根据河流、湖泊等流域内的水环境污染状况,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污染治理措施,对不同的水域区域进行全面治理,并开展和落实地区的水资源污染的调查工作,从实处加强监管措施的有效实施。此外,要重点加强对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提高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识,对不同流域、不同区域的水资源污染现状进行有效的改善,以提升水资源防治的可持续性发展。要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具体内容紧密的联系起来,重点关注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促进社会水资源生态环境的稳定运行及管理。要运用水资源环境污染治理的技术手段,切实做好水体净化、水资源的合理调配等,做到用好水资源,不浪费、不污染。
         2.3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
         城市污水最主要的是生活污水,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污水的处理和再利用技术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极为重要。城市建设中居民的环境保护概念较强,很少有人会随意排放污水。工厂企业也不能排放污染物超标的污水,污水要求进行处理之后才能进行排放,但是由于污水处理的成本较高,所以仍有企业不遵守排放法规,这就需要城市环保部门的人员加大检查力度,减少工业污水不达标排放的现象。此外,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循环使用,例如,植物浇灌采用滴灌的形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城市中的生态园林布置中假山的流水循环使用等。
         2.4促进水利工程、生态水环境的融合发展
         以往在规划水利工程项目中仅融入了工程社会效益、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相关内容,而生态水利工程与传统水利工程在建设服务对象上存在较大差异,规划编制中应融入水体环境、水生态扰动变化等领域内的知识与技术,这样方能从根本上保证工程规划的合理性,进而将工程在保护水生态环境方面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达成规划设想目标,提升我国有限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2.5水体水质保护
         加强水库水质保护措施,主要有以下手段:一是法律手段。建立权威性水资源保护管理机构,制定严格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把水库入水口水域列为重点保护区,严禁企业单位排放水质指标不合格的污水,对无视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企业单位给予惩治。二是经济手段。政府筹集资金,对水源、水库水质污染进行治理,对积极响应相关政策的企业单位给予资金支持,对消极应对的企业勒令整改并处罚金,对回收利用废水的企业给予优待。三是教育手段。定期组织进行水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采取报纸、电视、广告、广播等多种媒介形式进行宣传,把水污染相关危害、政策和法令传递给社会大众,让大众充分认识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发挥社会大众互相监督的作用。四是技术措施。制定水质标准作为水库或流域水质管理依据。
         2.6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水利工程建设不仅会对建设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会阻碍建设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破坏,仅依靠自然的力量很难将生态恢复到平衡状态,所以需要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即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将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使水利工程建设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到平衡状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需要长时间、跟踪式发展,相关治理工作需要加强监管,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治理理念的先进,治理技术过关,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人的思想观念上进行不断提高和渗透,这样才能够依据技术需求、治理需求,开展长远可持续性发展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工作。基于此,要从自我做起,加强水环境生态保护及修复工作内容的宣传,力争让社会生存大环境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徐建平.关于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思考[J].水利技术监督,2007,(05):34-36.
[2]尤新军. 关于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思考[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5): 49.
[3]杨竹雨,蔚荣华,郭浩房. 关于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探究[J].环境与发展,2018,(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