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气象科学的普及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受到了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下,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人们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和关注度日益增长。传统的科普宣传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不能为公众所接受。新媒体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传播科学知的重要途径。本文着重分析了微博、微信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应用,并对其宣传提出相关建议建议。
关键词:微博;微信;新媒体;气象科普
引言
气象科普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易懂、容易使公众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公众介绍专业的气象知识,使得公众意识到气象的重要性,提高其预防灾害的能力。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快速普及,新媒体宣传逐渐成为气象科普宣传的重要途径。
一、气象科普宣传的重要性及发展现状
1.1气象科普的重要性
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具有公益性的特点,是惠及国家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对这类知识的普及是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传播,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大大减少了因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也要大力宣传气象服务为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使之思想深入人心。
1.2气象科普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气象科普工作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各级气象部门对气象科普工作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气象科普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每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5月12日防灾减灾日和科普宣传周等大型科普活动期间,气象科普工作者要去街上,进入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向公众介绍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建立科普知识的广告牌,科普知识展板、科普知识书籍的发行、新闻媒体的现场采访报道等,介绍气象知识。一些气象部门还邀请公众参观气象探测仪器和了解生产过程的天气预报和气象影视节通过建立气象站开放日,气象夏令营,建立气象科普大厅免费向公众开放这定期。这些活动提高了公众的气象意识,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二、气象科普宣传现存的问题
2.1 宣传形式单一
现阶段气象科普主要采取设置科普宣传展板、宣传专栏,发放宣传手册和举办科普讲座等方式进行。这类方法缺乏趣味性,公众丧失新鲜感,只是被动接受,并不会积极参与思考互动,形式太过于单一。
所以,大多时候公众虽然以各种形式接触到气象科普知识,但并没有对其产生兴趣,听过看过就忘,不能将其转为自身的气象知识。这样的宣传虽然耗费很多人力、物力甚至财力,但效果并不明显。
2.2 内容专业性强不易理解
气象科普面对的科普人群都是对这一领域没有涉及非常陌生的公众,宣传的目的是为了让大众对气象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不是让他们都变成气象专家。因此,气象科普的最终落脚点是在“普”而不是“科”。但大部分科普宣传者没有发现这一问题,气象科普选题多是刻板的,不能引起大众注意和兴趣。现阶段科普内容将重点主要放在气象预警信号、名词解释、气象灾害防御等方面,内容专业性强充满大量的专业用语,即使人们能够条理清晰的阅读通顺,也不能做到深入浅出,使大众难以理解。
2.3 缺乏高素质科普专职人员
现阶段,气象科普人员队伍主要由气象业务人员、高校教师、以及气象科普志愿者组成。大多数人员并不能做到将气象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两者兼顾,不能与公众进行有效的知识互动,随时掌握公众心理。更加没有没能力做到将有趣的日常语言穿插进专业性强的气象知识内,在追求专业、浅显易懂、引起大众兴趣方面往往力不从心。所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气象科普专职人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利用微博、微信宣传的优势及建议
3.1新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媒体而言的,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向新媒体发展的形式,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LAN)、无线通信网、卫星频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终端,为客户提供信息流、娱乐服务形式和媒体形式。
3.2 微博、微信宣传的优势
(1) 气象科普形式多样化
在传统的宣传中,气象科普只能是单一的文字宣传或者讲座宣传,不能实现把文字、图片、声音等全部结合起来的效果,使得大众被动接受,不能引起其对气象知识的兴趣并使大众自发参与到讨论中去。而微博、微信不需要公众被动接受,通过将文字、图片、声音结合起来宣传,人们只需要一部手机,在看到气象科普宣传时,生动的图片及声音能够瞬间引起他的兴趣,而这种宣传效果更具有冲击力,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使宣传的大众参与度更高。
(2)宣传更有针对性
在传统的气象科普中,大家对于获取到的气象信息非常被动,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在微博、微信平台上,大家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公众号,根据公众号的推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查看,觉得有意义的还可以在自己的账号上进行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使得气象科普的传播更有针对性。
(3)实现双向互动
在传统的气象科普中,知识是单向传播的,不管以任何的形式进行传播和展示,公众都只是作为接受者,很难实现有效的互动。而在微博、微信平台上,在关注公众号、搜索感兴趣的推送消息消息的过程中,大家的好奇心会被激发,受好奇心驱使会更加认真的阅读,通过评论、留言等进行互动,弥补了传统气象科普的不足。
四、微博、微信宣传的建议
4.1 宣传内容要专业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科普内容可以结合重要的节假日、天气事件以及医疗、养生、教育等一段时间内的热门话题进行宣传,可以在内容上加入有趣的动态图片、典故等,使气象知识看起来更加的有趣,吸引读者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解气象知识。
4.2 结合用户的阅读兴趣习惯进行推送
微信公众号每天只能推送1条信息,而且没有字数上的限制,所以,利用微信进行气象知识的科普和传播时,应该尽量编排包含文字、表情、图片、影像等多种表现形式的信息,通过多方面来刺激用户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应该坚持优质编排原则,精心编排推送内容,实现多元化的阅读,让用户产生兴趣并乐在其中。与之相反,微博每天的更新次数虽然不受限制,但是每条微博必须要把字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微博用户一般阅读速度很快,阅读和思维能力容易被较长篇幅内的碎片信息击垮。因此,利用微博进行宣传时,要秉持着内容简洁化的原则,通过简单的文字、图片将气象知识讲解清楚,适应微博用户的习惯。
4.3 由专业人员负责公众号的运行维护
微博、微信公众号都应该由专业专职的人员来负责,微博、微信每日的更新推送时间应该大致相同,坚持推送不间断。对于用户的留言互动要及时热情的回应,解答其提出的气象知识相关问题。
五、结语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气象科普宣传方式具有形式多样化、内容针对性强、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优势,赋予了气象科普宣传新的发展和传播途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的宣传方式,将两者相结合,使气象科普能够更好地服务大众,提高大众气象知识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建军, 王剑林, and 韩湘云. "浅析新媒体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应用——以微博、微信为例." 微计算机信息 000.020(2017):33-35.
[2]刘芳. "气象新媒体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优势分析." 文摘版:自然科学 000.008(2015):P.175-175.
作者简介:陈声超(1989-)男,汉族,湖北省武汉人,本科学历,中级职称,从事气象新闻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