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6期   作者:刘先冬
[导读] 经济的新常态、新旧发展动力发生变化,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管控压力仍不容小觑。

         摘要:经济的新常态、新旧发展动力发生变化,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管控压力仍不容小觑。在持续加强常规催收的同时,商业银行应充分运用“互联网+”,借助互联网不受地域范围限制、传播范围广、时效性强等优点,探索互联网背景下不良资产处置,最大化不良资产价值,减少商业银行损失。
         关键词: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模式
         1 互联网背景之下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的价值和优势的加持下,互联网金融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各商业银行也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打造“互联网+金融”,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如商业银行在网上银以及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等基础上纷纷试水“云工作室”,将营销的阵地由传统的物理网点向互联网迁移。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在处理不良资产时更加关注互联网的运用,通过互联网进行资产推介与处置,如开展互联网拍卖。
         仅依靠网络依然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不良资产拍卖处置成功率较低。投资者往往通过互联网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这使得他们很难准确、全面地判断投资决策。另外,不良资产通常涉及到大量的利益和所有权关系,因此需要全面开展线下工作,获取足够的信息,以及网络资产处置的信息披露。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则和标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判断的准确性。
         目前互联网拍卖的标的物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设定的抵质押物以及在资产保全过程中的新发现的查封物等涉案财产,且仅是实现了由原来的线下拍卖迁移到互联网进行,实质上仍是司法拍卖。同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只有少部分的债权是通过互联网拍卖来处置的。可见,互联网拍卖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2 基于互联网的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的平台数量相对不足
         为支持网上拍卖的发展,最高人民法院于2016年11月25日宣布,名单中包括淘宝网等5家互联网服务商提供的网上司法拍卖平台,京东,人民法院,公开拍卖,中国拍卖业协会。19年6月12日,中国工商银行和北京产权交易所的金融电子采购将被列入最高法院的网络服务商合法拍卖名录。至此,累计共有7家入库网络拍卖机构,司法拍卖几乎全部迁移至互联网拍卖。但鉴于不良资产拟处置的涉案财产种类和数量较多,且复杂程度较高,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的平台数量相对不足。
         2.2 信息不对称得到缓解,但仍存在一定风险隐患
         目前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在资产处置业务流程中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和规定。向社会披露的信息通常仅限于不良资产的基本信息,不披露实际评估情况、不良资产收缴机构名称以及处置方式等关键信息。一方面,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那么平台就可能形成信息盲点,这将严重影响投资者做出理性的判断和投资决策。另一方面,平台、第三方等参与机构提供的失实或不准确信息可能会侵犯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3 不良资产网上处置难度大,仍依赖线下“配套支持”
         项目的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非常不同,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商业模式,合同文本和操作过程。因此,仅仅依靠网络平台是很难完成的。由于投资者缺乏对业务和具体数据的标准化描述,很难仅仅基于网页上的文本和数字信息来形成资产价值和风险评估。在线非标准服务的难度是一个行业问题。不良资产处置网络也处于“线上信息显示”+“线下沟通交易”的阶段,在交易过程中,线上服务的贡献率仍远低于线下。
         鉴于不良资产的特殊属性,单纯依靠互联网拍卖进行不良资产处置是非常单薄的,同时不良资产的复杂程度较高,涉及的债权债务关系也较繁复,拍卖变现的难度非常大,亟需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拓处置新模式。


         3 网络平台背景下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创新建议
         3.1 加强不良资产分解转换
         “互联网不良资产”将通过互联网对不良资产进行打包、分类,并划分为不同的处置平台。对不良资产进行分解改造,在法律法规范围探索尝试将债务转为股份,推进“债转股”。资产负债的执行,信息修复分包,再通过平台整合重新分类。充分利用互联网改善不良资产信息,打破时间和地域的壁垒,整合各地不良资产信息,避免以往不良资产逐层分布的弊端,增加成本等。同时,加大中小资产管理公司的参与力度。互联网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法是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信息系统,将信息资源分布到全国,优化资源配置,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收集时间、收集区域的限制。
         3.2 构建不良资产网上处置综合平台,完善不良资产市场
         从建立和完善网络化不良资产处置制度入手,建议在银行领导下建立各类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交易所、司法及中介机构。监管部门、互联网企业等有关单位应当通过多方、统一、专业的互联网平台参与处置不良资产,整合不良资产信息展示、资产评估、交易等,委托收款、资产转让等多功能功能,法律咨询服务等,规范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的管理和操作,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的深度和效率。另外,由于不良资产的主体和投资者对不良资产处置的要求不同,有必要培育和发展各种类型的不良资产处置平台,建立一个多层次的不良资产交易市场,改善和优化网络开发环境不良资产处置。
         3.3 深度融合互联网金融核心技术以化解系统性风险
         不良资产处置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手段的使用不仅要依靠互联网平台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信息,还要进一步创新,利用成熟的互联网金融技术实现转型升级。以不良资产匹配催收服务为例:首先,通过云计算平台和云智能催收系统,对不良资产的全过程和不良资产处置的动态催收过程进行监控;为客户和解决方案组织提供最佳的资源匹配;第三,将不良资产处置理念纳入阳光催收。
         3.4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创新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
         考虑到不良资产业务标准化的特殊性,有必要将线上平台与线下沟通服务相结合,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流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也可以考虑建立自己的不良资产数据库,挖掘分析公司内部数据,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外部信息,不断扩大数据库能力,为不良资产处置提供数据支持。此外,建立智能资产云服务平台系统,优化基于线下网点的不良资产配置。
         3.5 推动发展模式创新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良资产处置将成为金融领域关注和讨论的焦点。由于资本消耗大、结构复杂、周期长等特点,许多市场主体开始投资结构性、证券化和另类投资。金融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购买不良资产的问题。与此同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法,不良资产逐渐复杂化,形成了基金份额、理财产品、债券等规范化的投资产品。为解决资产收购问题,对现有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进行了优化和创新。在互联网环境下,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可以积极引进各种创新工具,逐步形成“互补效应”。该平台已逐渐成为不良资产处理方代表之间的桥梁,为不良资产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方向。
         4 结语
         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银行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率逐年上升。在新的发展周期中,不良资产业务的处置要求和发展特征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变化。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互联网平台的出现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我国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越来越多。同时,还有一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参考文献:
         [1]袁满,何力军.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模式创新[J].南方金融,2015(12):92-97+41.
         [2]侯亚景,罗玉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金融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之道”[J].经济学家,2017(01):16-23.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拍卖网络服务提供者名单库的公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