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中应用与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6期   作者:朱文石
[导读] 为了提升后勤工作的工作质量,很多高校都已经把后勤管理工作与信息化技术手段相结合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了提升后勤工作的工作质量,很多高校都已经把后勤管理工作与信息化技术手段相结合。加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每个高校的工作重点。虽然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对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应用
         引言
         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新媒体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师生对于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高校后勤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利用大数据突破高校后勤管理的局限,则是满足师生对后勤服务的新诉求,促进后勤工作朝着优质、高效、便捷和智能方向发展的主要思路。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后勤管理工作的变化,高校应从以下几点探索信息化建设路径。
         1高校后勤管理大数据的主要特征
         1.1多元性
         这里所指的“多元性”数据,主要是指数据来源。因为高校后勤管理面对的不只是学生,还是教师、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科研项目以及能源消耗等,其内容可以细化到日常生活,也可以宏观到项目规划等等。因此,这些数据产生了多元化特性,并被分类保存到不同的数据库中。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从而及时、准确提供后勤服务。
         1.2多维性
         大数据的多维性特征主要是指数据的时间、空间协调的关系性。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不断拓展其时间与空间特征,从而展示出数据的多维性。如,科研设备数据库,可以从科研入口点击仪器设备,从而将仪器设备的所处位置,安装及使用频率,维护信息,实验室面积和环境等等都显示出来。这样时间与空间协调起来形成的数据信息更容易进行整理分类与归档,对数据统计与分析意义重大。
         1.3多向性
         数据的“多向性”特征主要是由于学生的来源不同而产生的。在信息化管理中,数据随时产生,类型多样,从而形成大数据。因此,数据的来源越广泛对于数据特征的挖掘越有利。特别是高校后勤管理中,学生的个人信息越全面,越有利于挖掘出学生的具体兴趣,学习规划、学习动力等,从而为后勤服务提供精准性服务方向。
         1.4多层次
         大数据除以上特征外,还具有多层次性。即学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学习过程,教师的不同教学计划、不同教学项目等,学生的新、老区别,所有人员的性别、民族、成果等,这些数据表现出明显的多层次性特征。
         2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
         2.1把握后勤管理细节,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大数据下,高校在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创新管理手段,为师生校园生活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例如中国海洋大学在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抓住了以下几个细节,为师生提供了完善后勤服务:建立信息化后勤服务大厅,利用“一站式”、“窗口式”综合服务平台,利用线上线下综合管理的方式受理师生提出的服务申请、投诉建议,并利用信息平台对后勤服务进行回访,获得反馈,让服务大厅成为师生获取服务最贴心的场所;建立数字化后勤管理网站,配合信息化后勤服务大厅受理师生的诉求,同时根据师生对服务情况的在线打分,对后勤管理工作形成数据图标,为公布服务满意率排行、工作效率排行、任务量统计、投诉排行、建议采纳排行等信息,让师生更加便捷地参与到后勤管理监督中来,实现后勤管理与师生诉求的有效对接;规范后勤服务热线,采用平台服务与人工服务的方式保证24小时记录师生的诉求,并将信息汇入数据库,为后勤服务部门的及时响应,以及相关的数据统计、绩效考核提供依据;开通后勤微信公众号,打造“微后勤”,让后勤服务真正走进师生身边,并通过与师生的在线沟通探索主动服务模式,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2.2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
         上文中我们也提到了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专业性信息化人才,专业人才是搞好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想要更好地进行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那么就需要具有专业化人才。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对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力度,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多多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同时,为了提高后勤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办事的有效性,需要不断改善现在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应该剔除传统工作中懒惰的思想,完善各种竞争奖励机制,在奖励的制度下,能够大幅度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同时高校应该建立起对人才进行科学管理的理念,不光要培养人才,同时还要对培养出来的人才进行合理的运用,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具体的人才培养计划为:第一点,后勤管理部门的相关领导每年都要去引进一些信息化专业人才,把人才合理地分配到每个岗位中去,不要带有私人的情绪,要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以及完善的上岗机制。第二点,高校后勤管理部门需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变传统的“走后门”现象,要公开人才招聘渠道。第三点,定期对后勤管理部门职工进行技术培训,针对性地对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任意岗位进行专业培训。
         2.3坚持“为师生服务”原则,组织信息化服务
         在组织发展高校后勤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为导向,坚持以“为师生服务”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建构信息化的高校后勤管理系统,全面提高服务效率。在具体实践中,大学后勤人员思维要变革,根据师生与日俱增的特点和需求,逐步完善自己的服务体系,真正实现换位思维,打造科学化钝化人性化的服务体制,以满足学校发展需要。在现代大学学习工作体制下,如何把握好当前社会形势,深度挖掘师生各方面需求,把师生需求放在首位,是高校后勤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在当前大数据时代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大学师生服务的关键。在高校后勤管理的过程中,要真正把师生需求放在后勤管理的核心,引导后勤管理不断发展进步。数据技术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帮助后勤管理人员发现需求并满足需求,现代大学后勤管理系统基本都已经实现了信息化。通过记录个人档案和数字信息档案,收集了大量教师和学生的个人信息,其中甚至还包括师生的生活需求和习惯。这些数字需求被视为高校的工作改进标准,这对于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具有现实意义。尊重师生的需求,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应利用信息技术为后勤管理者提供可视化数据分析,确保能够协助管理人员做出更符合高校具体发展的管理决策,有效提高后勤管理的服务效率。
         2.4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评价机制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会不断的产生新的问题。需要建立动态评价体系来及时调整规化和建设方案。改进时要根据评价反馈,以及师生的需求等进行后勤服务的完善。要对动态评价体系进行宣传和推广应用,保证广大师生能够通过动态评价体系来帮助后勤服务走向高效化、高质化。
         结语
         新时期高校后勤管理数据越来越庞大,需要通过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重视原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推出多样化的服务方式、提高后勤服务水平、提高后勤管理效率、加大对后勤管理队伍的培养力度、加强对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评价机制等措施来进一步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建宁.论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J].市场周刊,2018,30(06):107-114.
         [2]李凯,左登登.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24(12):124-136.
         [3]马绍帅.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7):66-68.
         [4]杨剑.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6):12-13.
         [5] 王海格 , 富婷 . 对于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概述和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