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美术教育的教育模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在这样的改变中,如何通过美术课程教学方式的良好创新,促进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就是各美术教师所重点思考的话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技工院校的美术教师就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通过对实践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对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如此方能在发展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也对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才能在对学生的综合培养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造力;思维能力
其实,美术教育所能带给学生的挑战性也是极强的。都知道,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思维意识等等进行培养就是技工院校美术课程的教育目的。而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中,其都会具备相应的创造才能。在这样的情况当中,技工院校的美术教师就可以在实际的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并在指导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联想的鼓励,使得能够在促进对学生主体作用和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下,强化其对美术课程的学习乐趣和满足感的获得,进而达到对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拓展和发展。而要想真正的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就需要以欣赏和创作的结合、观察与创作的结合、独立思考与交互启发的结合等教学方式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欣赏、观察、思考、讨论、设计和创作的引发。如此方能在培养学生美术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实现对其综合性的可持续发展。
一、结合欣赏与创作
在技工院校的美术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对事物的形式、内容等进行思考和分析,并在其分析中观察及联想形式、内容的美时,就可以在促进对其思维火花的激发下,促进其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从而实现其对美的完整感知和把握。对此,教师在正式的美术教学之前,可以先对一些有针对性的、良好的作品进行选择,并在选择中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欣赏。比如,在“色彩”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课堂教学需要为基础,对色彩不同的作品图片进行搜集,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其进行放映。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所展示的作品色彩进行直观的欣赏,并在对比和理解当中,以一定的学习程序为前提,对自己的想法进行组织和整理,并在同时对自己脑海中关于色彩的想法进行表达。然后教师需要在学生表达了想法之后,对作品当中所运用的色彩进行完整的介绍,并在介绍后,以不同作品中的不同色彩为基础,要求学生对一些其他作品中所运用的色彩进行思考和分析。之后,教师需要在学生的分析当中,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以及对常规事物观摩思路的打破,在创新的再一次欣赏当中,将自己所产生的独特的色彩运用思路融合到作品创作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就不仅能够让学生进行形象的创新,深化的创新,还能够在将学生的创造精神激发出来的同时,强化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在不断促进学生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的增强时,实现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结合观察与创作
在美术教学中,技工院校的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理智的观察事物的形、色、结构和比例,并在引导中,深化发展此项观察活动。其次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并要求学生更加清晰和鲜明的对事物进行认知,然后在学生对事物的完美印象中,利用所结合的创作方式,对学生进行欣赏美术作品美感的鼓励。之后就需要在学生所获得的美感当中,通过对形象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观察,加强其对作品中美的感受的表达。如此方能在促进学生对美术作品艺术感染力的增强时,实现作品创造性价值的提高。
例如,在“构图”一课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先拿出一些重组变形的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对其中的构图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些作品图形当中的构图进行思考和分析,并在分析中引导学生对一些相关的大师的抽象画等进行欣赏。同时要求学生以自己的思维为结合点,以这些抽象画为基础,对这些作品的构图进行分析和探究,并在对其中的构图进行了解之后,通过与其他作品结合的方式,尝试着在其他作品上运用此种构图。在这样的过程中,通常原作品都会逐渐的形成一个抽象的完全不同的新型作品,此时教师就需要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大胆创作的鼓励,并告诉学生,可以在创作过程中,对作品进行任意的构图。就以构图形式为例,有些学生就会进行水平式的构图;有些学生喜欢优雅有变化的S形;还有些学生会应用主体明确,有强烈效果的中心式;或者还有学生应用辐射、圆形、垂直式和散点式等等。通过教师这样的鼓励,学生大部分都会充满创作的兴趣,进而也就能够快速的投入到创作当中,甚至是一些平时淘气不怎么喜欢画画的学生,面对这些无限制的自由创作方式,也会充满创作的热情,进而也就能够在积极的创作当中,完成对作品的创作,更甚者还能够对自己所创作的作品当中运用的构图方式进行详细的讲述。而由此也可知,利用此种方式,就能够将学生的创造热情调动出来,可以让学生将物质实体向精神实体进行转化,可以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真正的创作乐趣进行体验。
三、结合立体思考和交互启发
在创作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这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积极探索进行鼓励,并以此对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其次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条条框框打破来,并以此对学生进行大胆提问的鼓励,当学生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解决创造性方案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对其进行积极探讨,并在对学生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进行摆脱时,通过对其创新思路的打开,加强其对美术作品的创作。以此在学生的新奇、创新思维中,实现其对问题的独特性探索。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学生创作完作品之后,组织学生和同学之间进行相互的参观和观摩,并在观摩中对自己独立的评价标准进行建立,最后再对最佳的评价方案进行形成和制定。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发挥自己个性的时间空间和机会提供出来。
譬如,在“造型艺术的要素”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一张八开纸上画出一个桌子。首先教师需要在“点线面”的讲解中,要求学生确定好桌子的几个点,再用线相连起几个点,使其形成桌子面的基础轮廓。其次教师需要在“明暗、质感和空间”的讲解中,让学生以所形成的面的轮廓为依据,通过对桌子面、桌腿等明暗、质感和空间的掌握,对其进行上色,以此来完成对桌子的描绘。由于学生个性的不同,其想法也会不同,因而最后学生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效果,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此时教师就可以以学生所绘画出来的作品为依据,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立体思考,如点线面存在哪些形态关系、明暗造型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质感在绘画中的表现方法是什么、空间的本质和分类有哪些等等。通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就不仅能够将交互式启发的课堂氛围营造出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能够在对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鼓励和激发中,实现对其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的增强。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对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进行适应和满足,从而实现对传统美术教育现状的改变,技工院校的美术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和制度进行打破。而在这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开发出学生在美术方面潜藏的创造力,并在对美术学科的优势进行发挥时,以自身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基础,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培养。如此就能够在学生发展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中,实现其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刘治刚.研究小学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7):106.
[2]沈明明.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思考[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