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6期   作者: 郎琅
[导读] 改革后,由于我国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
         摘要:改革后,由于我国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家提倡发展多种经济形势,市场上各种性质的企业随之诞生,而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众多,其中就包括企业的合同制定,企业合同一旦出现纰漏可能会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目前各个企业对于合同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以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安全性,进一步加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将主要针对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意识和防范途径展开探讨:首先分析了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其次探究了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问题,并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增强防范意识、健全合同管理体系、聘请专业法律顾问等防范措施。旨在提升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的整体效率,避免企业面临法律风险问题。
         关键词: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防范
         引言
         相对于企业所开展的各类工作内容,合同管理会涉及到谈判以及文本制定等其他较为复杂的工作,因而,此类工作更需要一个较为系统化的流程。众所周知,合同是企业履行市场承诺的重要性依据,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加强企业在对合同管理工作的管控力度,并对识别法律风险的能力进行提升,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实际经验出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其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联系并展开相应的工作,都需要在以合同为基础之上,进行谈判签订以及履行等活动。其中,合同的适用与合法性以及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等均是该项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因此,在当下较为开放的市场环境背景下,为保证企业能够进行合法经营,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对合同风险进行加强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了工作重点。
         1合同管理的概念
         当前,专家学者对合同管理的理解并未达成一致,有的学者认为企业或者组织中合同管理是涉及主体确定各自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这份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签订协议双方或者数方应按照协商内容认真履行和执行;还有的学者立足于管理学视角,提出合同管理是企业或者组织中项目管理者对签订合同或者协议项目的监督和言理。
         2企业产生合同法律风险的原因
         2.1企业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风险管理力度小
         合同管理风险识别与控制要求管理者重视合同签订的全过程以及各个细节和内容,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方面,如部分企业管理者自身法律意识不强,掌握法律知识不扎实,与供应商或者合作商签订合同后并未进行及时管理,导致合同履约过程出现上述几种风险。还有的企业风险管理力度较小,主要表现为风险控制力度小,如签订合同之前并未对对方信誉度进行调查、签订合同之时未认真阅读合同涉及的权利和义务等,后期在履约过程出现系列的纠纷和矛盾而影响合同管理的顺利性。另外,还有部分企业遭遇风险管理时无法提出有效的弥补措施,进而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
         2.2企业的法律意识薄弱
         如上述所提到的,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越来越成熟,所以很多企业只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盲目追求高速发展、经济利润的提升以及经营成本的下降,而针对于企业内部的法律风险防控部门却有所疏忽,甚至部分企业根本就没有设立相应的法律事务岗位,在企业内部没有一个专业法律顾问去专门解决法律风险问题,这样淡薄的法律意识导致企业并不能够重视和警惕相关的法律风险,从而让风险由此发生。企业内部没有专门的法律人才,再加上淡薄的法律意识,其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极易出现不可控的法律风险,当合同履行过程中也不能够及时弥补合同中存在的法律漏洞时,企业会面临更大的经济损失。同时淡薄的法律意识还会引发企业其他的经营危机。


         3有效控制法律风险的途径和措施
         3.1增强企业管理者法律意识,加大风险管理力度
         对于企业而言,要想真正强化合同管理风险识别和管理的力度,具体可以从如下三方面作出努力和完善。首先,由于我国多数企业管理者均属于行政人员,对合同管理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而且,多数管理者往往将管理任务直接交付于业务部门,自身并不参与管理,所以,需要提高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引导其深入了解合同管理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和相关法律知识。其次,引导企业中涉及的相关部门组建学习小组,以共同学习法律、管理学等相关知识。企业在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多种活动中要注重合同管理内容的专业性培训,由于风险可能存在于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和细节中,所以需要强化对企业的财务部、销售部等各个部门的培训力度。在必要时聘请法律专业教授或者专业人士讲解新时期合同管理可能涉及的法律知识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员工进行专业化学习。最后,加大企业风险管理力度。虽然企业的合同管理过程存在多种潜在和隐形风险,但是如果能采用有效的风险识别机制且制定全面化的控制策略和方法,便可以将风险降至最低,以免企业遭受较为严重的损失。因此,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方式在于抽取几个负责部门的工作人员,分别负责签订合同的各个环节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成员之间要及时沟通和交流,拟定出多套防范策略以及应急方案等,以加大风险管理力度。
         3.2对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予以增强
         要想防止法律风险发生,同时有效地规避,首先就是要以现有的法律意识为基础,进一步增强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一旦企业能够具备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其可以大大规避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现象。在一般情况下,增强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意识主要体现在企业主观意识、风险识别分析和风险规避等方面。如果站在企业的角度来思考,利益最大化是其生存和发展根本目标和行为导向,一旦在其经营过程中出现了法律风险,同时这种法律风险并不能由商业利益进行弥补,企业就会采用趋利避害的解决措施。由此可见,企业在整个合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法律风险防控意识,时刻平衡企业法律风险和商业利润两者间的关系。
         3.3注重提高企业中合同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要在内部成立专业的法律部门,一手抓现有工作人员法律意识的培养,一手抓专业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吸纳。合同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是企业能够有效进行合同管理的重要基础保障。企业要重视员工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员工不仅仅懂经济管理,还要具备法律意识。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顺利运营。对在职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首先对在职的工作人员进行能力考核,掌握工作人员的能力,针对不同人员存在的不同短板进行培训。并且针对合同管理过程中重要环节所需的工作技能进行重点培训,从而提高在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结语
         企业在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风险是复杂多样的,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处理法律风险,将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健康运行。企业还要识别和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企业可以从提高合同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入手,只有提高了员工的法律观念和管理能力,才能使企业能够对法律风险进行快速有效的识别和防范,并且企业应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的相关制度,注重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督工作。才能够提高企业对法律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使企业可以有效地开展合同管理,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马珩.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8):129-130.
         [2]魏珍丹.我国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的识别和防范[J].商品与质量,2016(4):41.
         [3]符荣刚.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