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联网+”新时期下,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从信息化建设角度对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活动予以具体改善。结合实际的工程管理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项目数据进行高效收集和整理,并在各专业模块的充分协调下,实现建筑工程管理活动效益的显著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策略
引言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迫在眉睫,需要得到社会各界人士广泛的关注。但是,"互联网+"时代才刚刚到来,一个传统的行业还不能完全接受新时代的信息化冲击,在适应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因素。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多个方面对建筑工程行业管理信息化进行了现状分析。其次,结合上文内容,针对在"互联网+"时代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几点路径建议,以此供专业人士进行讨论和分析。
1“互联网+”环境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传统施工项目人员密集、现场管理混乱,导致建筑工程生产效率较低。信息化管理的使用,能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各项效益,在“互联网+”环境下,建筑工程管理活动的理念将得到具体转变,即更加关注建筑工程管理活动标准和质量的提升。由此,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关注当前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对信息化管理缺乏科学认知、信息化技术与管理活动的融合范围和融合深度不够等,同时在推行具体的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过程中,由于建筑工程参建各方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设备、管理软件系统等,都将导致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效率低下。此外,针对“互联网+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其核心在于工程数据信息的及时收集与高效共享,而当前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大数据技术不够重视和了解,导致无法发挥出数据优势,从而阻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2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2.1未能充分实现信息共享
在经过实际考察之后,我们发现,信息技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还不充分,往往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落到实处,它也仅仅在网络平台上使用,在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地运用它,这种浪费资源的行为,必将会严重影响建筑行业的发展,无法摆脱传统理念的束缚会导致建筑行业与现在的科技社会脱轨,不能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来提高、改善自己。
2.2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的现代建筑行业起步晚,但发展迅速,虽然现在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的较大差距,但我们一直在迎头赶上。这种差距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中,企业常会安排特定的人员负责资料的管理、统计、查阅工作。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大,过去的那套管理水平显然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我们可以在互联网技术中寻求新的突破,通过信息技术构建企业的工程管理档案,改变传统的效率低下的管理模式,减少资源的浪费,做到对人才的合理调配,才能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3“互联网+”环境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3.1构建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
某建筑工程项目位于城区中心地段,政府监管部门及业主单位均对项目有着较高的要求,因而在进行管理时,执行高标准,并合理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工程项目各项信息的高效和精准梳理。基于此,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按要求使用相关政府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同时构建了涵盖项目主要业务的集成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对项目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处理,确保各个业务模块之间可以即时、全面沟通。
3.1.1工程用工信息化管理
工程总包单位通过市建设领域管理应用综合信息平台,使用工程实名制管理系统和工资支付分账管理系统,动态填报工地工人信息与工资支付情况。
政府监管部门利用“平台”的预警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欠薪的苗头隐患。以“平台”实名信息记录为依据,精准举证处理欠薪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
3.1.2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
工程建设管理效率关系到建筑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因此,管理人员有必要针对建设过程采用专业的信息化管理手段。BIM(建筑信息模型)是应用于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化工具,使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得以充分共享。通过搭建项目BIM平台,结合二维码技术对预制构件的加工、运输、仓储及吊装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3.1.3工程日常监督信息化管理
参建各方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在政府监督管理方面,监督人员通过监督管理平台,利用移动监督执法APP、接入现场视频、无人机拍摄等方式对工程实现信息化管理。其中,工程检测数据与监督管理平台、诚信评价系统有机结合,实现对异常数据的分析汇总及自动报警提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人员能及时、准确了解现场工程实体质量状况,为现场质量问题及隐患排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检测数据共享也为检测单位诚信综合评价系统评分提供了数据支撑,在规范检测市场竞争规则上发挥重要作用。另外,为强化起重机械(塔吊、人货梯等)的监管,要求施工单位在市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系统录入安装、使用、拆卸等信息,现场安装起重机械设备自动监控设备以及操作人员人脸识别考勤系统,以便监督人员对工地施工安全进行监控。
3.1.4工程验收信息化管理
建设单位直接在市联合验收信息平台发起申请,全程无需纸质材料入案。由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各部门统一开展现场验收,各职能部门同步审核,并与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接,严格按照规定期限办结。
3.2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互联网+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盛行,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即需要加深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并将信息技术与管理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应注重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进行专项信息化技能培训,具体包括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使其掌握应有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专业的信息化软件的操作技能。同时,要注重开展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经验交流会,使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接触更多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从而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程管理活动之中。
3.3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信息化管理时,需要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支持,因而需要将基础设施建设看作是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内容。在进行具体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时,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及工程各方主体需组建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并搭建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在信息化管理设施的布设方面,则要从网络环境、设备提供等方面予以全面支持,即要形成高效率的网络传播环境,并布设计算机设备,同时要开发与本工程管理需求相适应的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并在专业的管理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对管理系统的升级,确保管理系统能够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
结束语
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契合时代发展趋势,当前“互联网+”趋势愈加明显,建筑行业要积极地与信息技术做好融合。在建筑工程管理活动中,信息技术将能够发挥出较大效用。从“互联网+建筑工程管理”的角度,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对管理活动进行信息化建设,以提升建筑工程的实际管理水平。本文在分析建筑工程管理活动时,从“互联网+”视角出发,分析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具体策略。
参考文献
[1]吴水根,张吉亮,游育林.智慧施工理念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19,41:534-536.
[3]陈敏.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项目信息化管理[J].建筑施工,2018,40:1051-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