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基础项目建设数量在不断的增加。沥青路面作为常见的公路路面类型,其自身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行车舒适性以及安全性。公路交通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如果公路交通因质量问题运行不畅,势必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对此,分析公路沥青路面面层施工技术方法,加强对重点内容的分析,通过科学的方式,强化质量控制以及管理,可以充分提升公路工程质量。
关键词:公路施工;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引言
在公路建设中沥青砼路面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公路整体结构的质量安全,为实现表面平整、行车舒适的建设要求,重视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全过程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证技术应用的合理性与施工质量的全方位管理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降低由不良因素导致的工期延误,减少经济投入、提高公路使用寿命。从当前来看,沥青路面作为面层需要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与风雨的洗礼,在此背景下容易出现鼓包、车辙等质量缺陷,不利于人们的安全出行,对此相关单位还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做好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工作。
1公路工程中沥青路面施工主要技术分析
1.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施工企业必须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开始前,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首先进行沥青、矿料、纤维等材料的的选择及试验,通过对目标配合比设计进行计算得到一组配合比,经按生产配合比设计进行试拌及试验段铺筑检验后,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以此作为生产控制的依据和质量检验标准。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1.1.1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类型和结构层厚度等方面的要求,选择适用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并选择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根据现有各种矿质材料的筛析结果,采用计算法或图解法确定规格集料的用量比例,求得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
1.1.2.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由于实际材料性质的差异,计算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仍然要通过试验进行修正,所以采用马歇尔试验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
1.1.3.试验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抗车辙试验等,以验证沥青混合料的关键性能是否满足路用技术要求。
1.2沥青混合料的拌制运输
1.2.1各种集料分类堆放,每个料源均进行试验,按要求的配合比进行配料。拌和站与工地现场距离应充分考虑交通堵塞的可能,确保混合料的温度下降不超过要求,且不致因颠簸造成混合料离析。
1.2.2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与石油沥青的标号有关。沥青的加热温度控制在规范规定的范围之内。出厂的混合料须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粗细料离析和结块现象,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废弃。
1.2.3热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料车运输,但不得超载运输,或急刹车、急弯掉头使透层、封层造成损伤。运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余,施工过程中摊辅机前方应有运料车等候。宜用苫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
1.3沥青路面摊铺技术
1.3.1根据路面宽度选用1~2台具有自动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装置,可加热的振动熨平板,并选用运行良好的高密度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进行摊铺。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或SMA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摊辅机的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
1.3.2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1h预热熨平板,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对改性沥青混合料及SMA混合料宜放慢速度。当发现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消除。
1.3.3在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摊铺质量,出现离析、边角缺料等现象时人工及时补撒料,换补料。在摊铺过程中及时检查高程及摊铺厚度,并及时通知操作手。
1.4沥青路面的压实及成型
1.4.1初压应在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散失。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复压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不得随意停顿。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优先采用胶轮压路机进行搓揉碾压,以增加密水性,总质量不宜小于25t。边角部分压路机碾压不到的位置,使用小型振动压路机碾压。 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对路面边缘、加宽及港湾式停车带等大型压路机难于碾压的部位,宜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振动夯板作补充碾压。复压后已无明显轮迹时可免去终压。
1.5沥青路面的检查试验通行
1.5.1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的频率认真做好各种原材料、施工温度、矿料级配、马歇尔试验、压实度等试验工作。摊铺厚度、平整度、宽度、横坡度、高程等。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1.6沥青路面的接缝处理
1.6.1纵缝处理
①梯队作业采用热接缝,施工时将已铺混合料部分留100~2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后摊铺部分完成立即骑缝碾压,以除缝迹。
②半幅施工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冷接缝),采用人工顺直刨缝或切缝。铺另半幅前必须将边缘清扫干净,并涂洒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时应重叠在已铺层上50~100mm,摊铺后将混合料人工铲走。碾压时由边向中碾压留下100~150mm,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跨缝挤紧压实。
1.6.2横接缝的处理
首先用3m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不符合要求时,垂直于路中线切齐清除。清理干净后在端部涂粘层沥青接着摊铺。摊铺时调整好预留高度,接缝处摊铺层施工结束后再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立即用人工处理。
2公路建设中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在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的施工建设中,必须进一步提高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对于路面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及时进行改进和处理,并且在其中还要聘请专业化的人员来进行沥青路面施工建设,保证公路沥青路面建设工程的安全施工。在基础设施建筑中,必须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将有能力和有技术的人才运用于施工建设中,提高公路沥青工程的浇筑质量,完善工程的质量,这样能更进一步改进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漏洞。对于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企业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相关的岗前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并建立奖惩机制,利用相应的政策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工程质量管控工作,这样可以进一步改善沥青路面的建设,增强施工建设中的公路工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做基础性工作时必须从细节着手,完善其中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工作。
3做好质量检测以及评定分析
完成路面施工后要做好质量检测分析,根据标准要求进行评定分析。只有沥青路面符合标准要求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如果在检测中发现沥青路面存在质量隐患问题,则就要及时处理,做好修复,进而充分保障沥青路面的工程质量。例如,如果发现路面压实度不足,则就要综合修复,提升质量 。在施工中要根据沥青路面的实际状况做好等级评定分析,及时处理各种问题与不足,保障公路的运营质量,提升沥青路面的安全性。
结语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是现阶段公路路面的常见形式。在沥青路面施工中要根据施工技术以及规范要求强化施工管理,充分保证沥青路面质量。通过科学的方式强化质控管理,加强对沥青路面施工中原材料、配合比、摊铺工艺、压实成型、接缝处理等关键因素的控制,从而提高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交通保障。
参考文献
[1]翟志强.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讨[J].山西建筑,2019,4513:93-94.
[2]高晋彪.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探析[J].交通世界,2019,17: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