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病防治转向职业健康促进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6期   作者:刘春红
[导读] 职业健康形势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摘要:职业健康形势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是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传统职业病危害依然严重,尘肺病仍然是现阶段最主要的职业病(约占90%),职业病防治任务严峻;新的职业健康问题不断出现,疲劳、过劳、肌肉骨骼损伤等工效学问题,作息制度、职场竞争等职业紧张导致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异常问题日渐显现,新的职业健康损害亟待防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以及生态环境、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工作相关疾病越来越成为影响劳动者健康的重要原因。二是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正规经济与非正规经济部门、小微企业等的职业健康工作发展极不平衡,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服务既不公平也不均衡。
        关键词:职业病;防治;职业健康
引言
         我国职业病防治法明文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这是劳动者的权利,同时也是用人单位的义务[1]。职业健康检查是预防与确诊职业病的重要依据。我国目前职业病事件发生率较多,因此,医护人员在拥有专业技能的同时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根据工作中接触危害因素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检查内容,全方位了解其职业史,促使医护人员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体检。为做好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本文对检查质量进行以下几方面完善。
一、职业健康检查规范性
从人口角度看:一般来说,对人力资源部门中与经营疾病危险因素有关的一线、中立和离职人员的经营活动进行审计[2]。对职业健康的审查发现,没有禁止证书,而且有基本的健康文件可供接触有职业病危险的人。工作时间实物清点的目的:及早发现职业或其他职业人口或工人的异常健康变化;(a)迅速查明职业上被监禁的工人;评估通过动态观察雇员离职时健康变化管理职业危害因素的有效性:确定在停止获得职业病危害因素时的健康状况。由于检查局提交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具有法律效力,一些官员告诉护士,他们患有职业病,这是调查的真正目的,是获得指称职业说明的证据,然后符合操作理论,以实现补偿的私人目的。因此,职业考试管理概念规定,职业合作社应委托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工作人员的组织作出同意安排;还可以通过业务单位的介绍函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法人机构拒绝在没有证明文件的情况下对个人职业进行调查。审核时应遵守合规性审核的原则。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融合路径分析
         (一)构建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模式
         考虑公司实际情况,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基本框架,引入PDCA(Plan,Do,Check,Act)循环方法和流程,融入安全标准化要素和相关内容,构建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模式。两体系整合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针和目标的整合。安全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设置统一、明确的目标,分层次、分职能进行目标分解和细化,使之具有可量测性和可操作性。第二,危险源与安全风险管理的整合。可以制定统一的风险管理制度,识别公司运行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价、分级管控。第三,管理职责的整合。可以在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机融合过程中,详细标明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提高体系运行效率,避免管理职责相互推诿的现象。第四,教育培训的整合。可以建立统一的教育培训程序规范,对相关人员的能力提出具体要求,结合不同层次人员的不同需求,进行分层次、分计划的教育培训,具体规定教育培训内容、人员和时间等内容。同时,要注重对两体系个性要素的处理,可以单独保留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管理评审“”合规性评价”等要素,并将安全标准化中的“安全生产投入“”隐患排查与治理”和风险防控纳入一个整体。

对于“应急准备与响应“”监测与测量”等要素进行整合。在进行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做好前期调研、文件编制、工作计划执行、体系试运行、审核(内审和外审)等工作。
         (二)做好体系内部审核和纠偏
         安全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过程要结合自身实际运行状况进行体系各要素的内部审核,发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点和不符合项,有效验证整合体系的符合性,并要做好整合体系的纠偏和预防工作,制定整改计划、措施和方案,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另外,可以申请外部审核,由专业中介机构组织进行整合体系的外部审核,确保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创新职业卫生监管模式。
         (a)加强"双加一随机"制度,以加强内部监管和后续监管;(e)探讨建立有关人力资源部门法律安全、廉正和消极名单制度的公共信息系统,以及预防中小型企业性剥削的咨询平台。在职业疾病分类和目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预防性职业疾病目录,该目录将职业病的易受伤害性划分为单独的项目,增加了职业病的易受伤害性,导致技术改造和改造,并严格控制职业病的易受伤害性。
         (二)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职业病监测评估技术支撑机构、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技术支撑机构、职业病诊断救治技术支撑机构,支持相关专业机构参与技术支撑工作,完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的布局。创新新时期政府职业病防治机构技术支持新模式,如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主动监测和重点职业病监测、职业病报告、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及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加强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业务管理及质量控制;加强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推动职业卫生服务共享、共建、公平,使劳动者人人享有基本职业卫生保健;推进慢性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病纳入基层职业病防治机构的慢病管理等。
结束语
         在劳动者中发现部分体检人员因文化程度差异,对职业病预防相关知识了解有限,只认准劳动者结果,忽略职业病危险因素对其引发的不良反应与损伤,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所以,在进行职业健康劳动者时同样要实施健康促进工作。体检人员体检前,在候诊区放映有关职业健康教育宣传片,在检查过程中告知劳动者检查目的,在检查后免费发放健康促进资料或进行职业健康讲座。使体检人员能够清楚认知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刘磊,程婷婷,唐昆,宋杰,许青青,曹洪娟,马功燕,汪全治,鲍勇,李鹏飞,姜正好,李开春.某手套生产企业员工职业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9,35(10):948-950+959.
[2]黄晓兰,李圆圆,李宁,陆彧,冷晓琼,程海铭.用人文艺术推进职业人群健康传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卫生资源,2019,22(05):355-357+372.
[3]俞文兰,邹建芳,梅良英,张恒东,叶研.提升女性职业健康素养,构建工作场所健康与安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9,32(04):243-244.
[4]何振筹,黄秀明,黄志标.职业健康监护系统在职业病防治中的应用和推广[J].中国基层医药,2019(14):1776-1778.
[5]练思玲,黄振荣,方晓阳,梁美霞.2018年江门市某化工企业职工职业卫生与健康知识认知和职业健康促进需求的基线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9,25(07):496-4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