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验中常规化学法与尿分析仪应用的检验效果比较》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1期   作者:邢鹤
[导读]
        摘要目的:在尿常规检验中应用尿常规化学检验法与尿分析仪检测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查的患者100人在患者晨起空腹时采集尿液标本对照组组采用尿常规化学检测对尿标本进行检测,实验组采用尿分析仪检测措施对尿标本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测结果情况。结果:实验组检验结果中尿液红细胞阳性率为70%、白细胞阳性率为60%、尿蛋白阳性率阳性率为45%,对照组检查结果中尿液红细胞阳性率为72%、白细胞阳性率为50%、尿蛋白阳性率阳性率为62%,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检测结果中尿红细胞准确率为96%、白细胞准确率为98%、尿蛋白准确率为94.00%,对照组检测结果中尿红细胞准确率为98%、白细胞准确率为95%、尿蛋白准确率为准确率98.00%,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尿常规化学检验法与尿分析仪检测法的阳性率与准确率没有明显区别,均较显著。为提高患者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应将两种检测手段联合应用,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尿常规;常规化学法;尿分析仪;检验效果
        尿常规检查是医院中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可以观察用药前和用药过程中尿液的变化,直接、迅速的反映泌尿系统代谢等情况[1]。尿常规还可用于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尿液来自血液,凡可引起血液成分改变的疾病,均可引起尿液成分的变化,例如:糖尿病、急性胰腺炎、黄疸等疾病,还有妇科以及产科疾病的诊断,例如:绒毛膜癌等。尿常规检查对患者无创伤,取样方便,检验方法成熟高效,被誉为“无痛的肾活检”[2]。本文通过在尿常规检验中应用尿常规化学检验法与尿分析仪检测法进行对比,为提高尿常规的准确率,提供研究资料,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查的患者100人在患者晨起空腹时采集尿液标本对照组组采用尿常规化学检测对尿标本进行检测,实验组采用尿分析仪检测措施对尿标本进行检验。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4~69岁,均数(42.44±54.18)岁。排除标准:1、成年女性留尿时处于月经期,有阴道分泌物混入。2、应用抗生素后停药5天以内。3、尿液标本在室外常温下放置过久。4、检查当天早上进行剧烈运动。
        1.2方法
        1.2.1检查准备:1、患者需要憋留晨尿4~6小时,避免尿液储备不足,留尿当日清晨女性需要用温水清洗外阴,男性也要注意特殊部位清洗,更换清洁内裤。二、若需要测量尿糖,例如糖尿病等患者,需在前一天晚上8点-9点起停止进食。前一天按照日常饮食正常进食,但饮食尽量注意保持清淡,避免脂肪等物质摄入过多,影响尿常规检查结果。三、睡眠不足一般不会对尿常规有影响,但还是建议尽量保持充足睡眠,以免影响其他检查项目的结果。四、少量饮水不会影响尿常规检查,但注意不要大量饮水,否则可能导致患者憋不住尿,影响尿液标本的采取。五、普通感冒不会影响尿常规检查结果,但注意不要服用药物,若感冒合并有其他并发症可能会影响尿常规检查结果。
        1.2.2注意事项1、尿液采取后尽快拿给检验科,避免尿液污染,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2、留取尿液时注意应不少于10毫升。3、尿常规检查取尿时,尽量取中段尿(即让开始的小便将尿道冲洗干净后,截取中间段的小便)2、注意事项:如插导尿管采取尿液标本,需要注意尿道处清洁等,避免因导尿管的机械性扩张造成创伤或感染。3、不良反应与风险:如插导尿管采取尿液标本,可能会有尿道感染、炎症,长期的导尿可能会引起男性尿道的狭窄。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的软件进行检验处理,计量资料以n(%)进行表述,以X2进行检验。利用患者的检验值进行计算,最后可得出P值,当P<0.05时,表示患者组间的观察项目存在差异性。
        2结果
        2.1实验组检验结果中尿液红细胞阳性率为70%、白细胞阳性率为60%、尿蛋白阳性率阳性率为45%,对照组检查结果中尿液红细胞阳性率为72%、白细胞阳性率为50%、尿蛋白阳性率阳性率为62%,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数据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检验结果阳性率比较

       
        2.2实验组检测结果中尿红细胞准确率为96%、白细胞准确率为98%、尿蛋白准确率为94.00%,对照组检测结果中尿红细胞准确率为98%、白细胞准确率为95%、尿蛋白准确率为准确率98.00%,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未见差异(p<0.05)。数据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两组检验结果准确率比较

       
        3讨论
        尿液分析仪是测定尿中某些化学成分的自动化仪器,它是医学实验室尿液自动化检查的重要工具,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等优点。仪器在计算机的控制下通过收集、分析试带上各种试剂块的颜色信息,并经过一系列信号转化,最后输出测定的尿液中化学成分含量[3-4]。
        化学分析法是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一种经典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法操作较简单、易于掌握、耗时短、无需特殊设备、便于实行、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少。尿常规化学检验法与尿分析仪检测法的阳性率与准确率没有明显区别,均较显著。为提高患者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应将两种检测手段联合应用,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宇,牟昌明,陈怀容.常规化学法与尿分析仪在尿常规检验中的结果对比研究[J].母婴世界,2019,(8):45-45.
        [2]吕铁仁.比较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法与传统显微镜手工检测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147-148.
        [3]杜双迎.常规化学法与尿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36-38.
        [4]黄爱莲.分析在尿常规检验中联合应用干化学法与尿沉渣的效果[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3):112.-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