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手术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和相关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1期   作者:杨福珍 张瑞雪 李思阳 郑荣全
[导读] 目的:探讨眼科手术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和相关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眼科手术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和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医院眼科接收的2000例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制定好相关的护理对策。比较手术室护理前后安全事故发生率。结果:经过一系列诊治、抗感染、疏导等护理措施之后,护理不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要低于护理前的安全事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要提高注重手术室工作安全性和护理质量,减少发生不必要的护理安全事故。
        【关键词】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对策
   
        现阶段,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社会也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医学技术的进步,眼科手术方式难度变得更高,也越来越要求精准,致力于提高治疗效果。因为手术方式的创新,所以越来越注重眼科手术室护理质量。实际上,临床各个科室都把护理安全作为提供质量服务的重要保证,也是护理水平标志的直接反映,有利于维护医院正常秩序[1]。为此,本文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医院眼科接收的20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眼科手术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和相关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医院眼科接收的2000例手术患者,其中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200:800,年龄4-88岁,平均年龄(66.5±22.8)岁,349例白内障、334例玻璃体、328例眼斜视、341例青光眼、340例眼外伤、308例其他眼外科手术。
1.2方法
        对医院眼科室接收的20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总结好眼科手术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护理对策。
1.3计学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可看出,经过一系列诊治、抗感染、疏导等护理措施之后,护理不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要低于护理前的安全事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 护理安全隐患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护理前的护理安全事故有局麻药物过敏、术后摔伤、难以配合手术、术后感染、切口裂开、器械遗失,由此可见护理安全隐患有如下几点:1)患者自身问题。许多眼科病人年龄偏大、视力本就存在基础问题,尤其是有过眼科手术经验的患者,动作并不是很灵活,长时间卧床血压容易变低,产生身体不协调,就会出现摔倒等安全事故。2)相关医护人员没有仔细观察病情。大多数时候眼科手术都是局部麻醉,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没有严密监测,加上手术时遮盖头部,无法了解患者的情况。3)没有实行无菌操作。多数时候都是临时清洗各类医疗器械,处理器械不全面,很容易造成患者感染。此外利用氯化钠液清洗敏感的眼角膜无法完全无菌。4)工作人员疏忽大意,缺乏责任心。相关人员经常接错病人,加上年龄大的患者听力步行,导致出现疏忽,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5)没有充足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繁多,压力大等,会直接影响手术质量。护理人眼服务态度差也会影响患者的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效果。6)患者出现消极情绪,没有较高的依从性。因为患者没有正确认知疾病、手术方面的知识,总会出现一些消极情绪,如焦虑、紧张等,所以眼球会乱动,增加手术的难度。7)没有准备好充足的仪器。因为医生没有从患者的具体情况出发,对仪器设备进行调节,也没有合理使用仪器设备,也会增加手术难度,对手术造成影响[2]。
3.2护理对策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不安全事故发生率为5.5%,因而需要针对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如下措施:其一,全面检查各项工作。仔细核对、审查患者的相关信息。遵照医生嘱咐,切实实行对患者的护理,如合理用药、检查和注意化验单、认真审核检查结果、认真指导患者签署手术同意书等,只有明确以上信息,才能够大体了解患者的状况。其二,在手术进行时,要对患者的信息再次核查,保证信息无误,再开始手术。医护人员要确保已经准备好相关的仪器设备和必需用品,将优质护理真正落实于实处。其三,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严密监测。观察患者术前、术中的心理状况和眼睛情况,多询问患者,如果出现不适,就要观察患者的心跳、脉搏等,并及时抢救出现的意外情况。其四,要调整好患者的体位,让患者感觉舒适,以免出现意外事故,如摔伤、落床等。其五,疏导患者心理,用友好亲切的态度与患者沟通交流,拉近相互之间的关系,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其六,准备好预防感染的措施。严格控制和管理手术室,从手术室进出的工作人员要消毒,严格实行无菌操作。其七,管理力度要加强,注重相关医护人员素质水平的提升。定期组织有关专业内容的培训活动,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3]。如此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才能够有效降低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研究结果也显示,护理后,发生率为1.4%,不安全事故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本次研究数据,对眼科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制定出解决安全隐患的的对策,要求医护人员提高注重手术室工作安全和护理质量,减少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 黎锦燕, 甘兆雄, 张莹. 眼科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8,10(47):336-337.
[2] 刘全坤, 唐碧芳, 张静. 眼科手术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J]. 养生保健指南, 2018, 000(041):145-146.
[3] 田姝梅. 眼科手术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和相关护理对策[J]. 医学信息, 2019, 032(0z1):325-3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