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1期   作者:李珂盈
[导读] 支气管哮喘是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也成为了近年来的医学热点问题。鉴于此,本文首先对现阶段国内外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传统治疗药物进行了介绍,之后对国内外的新型治疗药物进行了介绍和对比,最后补充了一些其他药物治疗方法,以期为日后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提供一些建议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引言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的呼吸道疾病,发病后,儿童常常表现出喘息、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经过相关统计,近20年以来,我国城市儿童的哮喘患病率有所上升,0~14岁儿童的哮喘总患病率与10年前相比上升了43.4%,与近20年前相比上升了147.9%。支气管哮喘一方面会给儿童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另一方面也给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因此,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深入分析有着十分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治疗药物
        (一)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分泌,是一种具有很强变态反应的炎性甾体激素,是一种效果优良且应用十分广泛的哮喘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主要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的释放及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的生成,来提高肥大细胞颗粒的稳定性。这样便可以抑制纤维母细胞DNA的合成,减弱肉芽组织的生成,提高血管以及气道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抑制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的生成和活化,进而实现对气道炎症反应的控制,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传统的糖皮质激素使用方法为注射和口服,近年来已经逐渐改成了吸入给药的方式。静脉激素甲基泼尼松龙大多用于哮喘急性加重期间的治疗,口服激素则常常用于中度哮喘的治疗,有时也用于静脉应用激素治疗之后的序贯治疗。静脉和口服途径副作用较大,所需剂量也大,而吸入途径局部抗炎作用强,剂量小,因此应用比较广泛。
        (二)β2-受体激动剂
        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一样在临床哮喘的治疗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和气道平滑肌的β2受体结合,激活G蛋白并活化腺苷酸环化酶,以此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提高气道黏液的纤毛清除能力。它可以作用于肥大细胞,减少脱颗粒和炎性介质的释放,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以此来扩张痉挛支气管。β2-受体激动剂有长效和短效两种,短效药物一般维持时间4~6小时,起效快,作用强,常常作为急性哮喘的首选药物。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沙丁胺醇和非诺特罗,给药途径一般为定量气雾或者是干粉吸入,有时也可以静脉注射或者口服,因为它给药方式简单,因此在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时比较常见。沙丁胺醇一般每次使用100~200μg,一般不用于长期的单一使用。β2-受体激动剂的不良反应大多为头晕、心悸,停药后可逐渐恢复。
        (三)M胆碱受体阻滞剂
        在人的肺中主要有M1、M2、M3三种胆碱受体,M1受体大多存在于气道粘膜下腺体以及肺泡壁,其能够促进胆碱神经递质的运输;M2受体在节后神经负反馈调节胆碱递质的再次释放;M3受体大多分布于气道平滑肌中,也是胆碱引发平滑肌收缩的主要原因。除此以外,黏膜下腺体以及血管内皮细胞中的M3受体还会参与黏蛋白分泌的调节以及一氧化氮的释放。M胆碱受体阻滞剂则主要是通过抑制以上三种受体的作用来控制哮喘症状,比较常见的药物有异丙托溴铵以及噻托溴铵。异丙托溴铵起效十分迅速,因此应用广泛,噻托溴铵作用时间长,带来的副作用较小。这类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主要是面部潮红,停药后会逐渐恢复。
        (四)抗组胺类药物
        组胺在哮喘发病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往往通过激活分布在气道的H1受体来收缩气道平滑肌、增加黏液分泌并且使血管通透性加强。抗组胺类药物能够选择性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降低其脱颗粒释放过敏性介质,以抑制白三烯的作用。除此以外,抗组胺类药物还可以拮抗分布在气道的H1受体,以此来降低儿童气道对于非特应性刺激的敏感性以及气道高反应性,降低支气管痉挛的出现频率。现阶段实际应用于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抗组胺类药物主要是第二代抗组胺药,与前一代相比,第二代药物不容易透过血脑屏障,能够减弱中枢抑制和胆碱能抑制,因此作用效果更加优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药物有酮替芬、奈多罗米以及氯雷他定等,都可以作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辅助药物。
        (五)茶碱类
        茶碱在50年前就已经被用来治疗哮喘,它可以降低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从而提高细胞cAMP水平,在受体水平上拮抗内源性腺苷,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刺激肾上腺髓质释放内源性儿茶酚胺,进而发挥拟肾上腺素的作用。除此以外,小剂量的茶碱还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肌肉收缩力,减弱呼吸肌疲劳。茶碱和糖皮质激素可以协同使用来控制重度的哮喘,然而茶碱的治疗范围有限,且具有一定的毒性反应,因此在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时很少将其作为首选药物使用。茶碱的治疗效果不如糖皮质激素,容易使患者产生厌食、恶心以及呕吐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昏迷甚至死亡,因此一般不用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长期控制,大多应用于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反应的重度哮喘患者。


        (六)硫酸镁
        硫酸镁通常应用于急性发作的危重症哮喘患儿的治疗,作为天然的钙拮抗剂,镁离子能够抑制钙离子通道,从而减弱钙离子的内流,降低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松弛气道平滑肌,扩张支气管。除此以外,镁离子还可以激活气道平滑肌的腺苷酸环化酶,同时稳定细胞膜电位,激活蛋白激酶,降低过敏物质的释放量,从而缓解呼吸道的痉挛情况。硫酸镁采用静脉注射的用药方式,安全性较高,药物剂量在25~40mg/(kg·d)之间,分1~2次,加入20ml、10%的葡萄糖溶液并缓慢注射,根据病情使用1~3天。在实际的药物注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可以考虑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酸钙拮抗。
        二、新型治疗药物
        (一)白三烯调节剂
        白三烯调节剂是最近几年研究出的用一种于临床治疗哮喘的新型药物,具体可以分成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白三烯合成酶抑制剂。其中,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中的孟鲁斯特主要应用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其可以单独用于轻度的支气管哮喘疾病。临床实践表明,孟鲁斯特对于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支气管哮喘儿童患者疗效更为明显,但是其单独使用时的效果并不如ICS。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与ICS协同使用可以用于治疗重度的持续哮喘患儿,降低糖皮质激素剂量,提高ICS的治疗效果。孟鲁斯特的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一般在口服3~4h之后会达到血药浓度高峰,1h后发挥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并将持续12h作用。由于它服药方便,具有较好的依从性,因此比较适合用于学龄前的哮喘儿童。
        (二)IgE单克隆抗体
        奥马珠单抗是重组抗人免疫球蛋白IgE的单克隆抗体,其可以阻断抗原特异性IgE的免疫伤害,以此来降低肥大细胞的脱颗粒,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进而达到缓解儿童支气管哮喘症状的目的。对于血清IgE水平增高的哮喘患者以及激素不敏感的哮喘患者,奥马珠单抗的治疗疗效更为明显。最近几年,美国的国家心脏、肺和血液研究所已经在国家哮喘教育和预防指南中明确将奥马珠单抗推荐为治疗有过敏性疾病的哮喘病人。临床治疗实践表明,奥马珠单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成人和儿童不同哮喘急症的发作频率,其不良反应主要是局部注射肿胀、疼痛,暂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的记录,但是其价格较高,因此目前的使用范围并不广泛。
        三、其他治疗药物
        (一)中草药
        中医的治疗理论大多为辨证施治、因时论治以及脏腑论治等,其在哮喘方面具有较好的治疗疗效。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已经出现了许多具有平喘作用的药方,比如甘草、胡颓叶、芸香草、麻黄以及地龙等。除此以外,也有许多具有平喘作用的方剂,常见的有小青龙汤、养阴清肺汤以及定喘汤等。中医药的发展并未止步,随着中药研发领域的不断革新,很有可能会继续出现更多的能够应用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中草药制剂。
        (二)抗菌药物
        临床实践表明,大多数的哮喘是由病毒感染而引发的,因此没有抗生素常规应用指征。但是对于有细菌或者是非典型病菌感染证据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相比于单用抗哮喘治疗可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治疗效果。
        四、结语
        本文首先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传统治疗药物进行了分析,然后介绍了两种新型治疗药物,最后补充了其他的一些治疗药物。在实际用药的过程中,还应当综合考虑儿童的病情及身体状况,科学合理的选用治疗药物,在保护儿童身体的基础上根治疾病。相关药物的研究并不至于本文,医药研究人员应当从临床用药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争取不断提升药物的治疗效果,从而更好地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曹鑫.儿童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C]//全国儿科药学学术年会暨全国儿科药学中青年药师论文报告会.2018.
        [2]张晶鑫,刘传合.抗IgE抗体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8(06):16-20.
        [3]江训盛,周娜,董必文,张艳霞,康庆鑫,习慧明,戴玲丽,焦深山.美泊利单抗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8(01):6-14.
        [4]张跃川,李迎春,王雅君.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2):121-122.
        [5]梅文静,邹莉,方兴,何颖慧,曾雪飞.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8(08):77-79.
        作者简介:李珂盈(1991.11-)女 ,汉族,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学士,助教,4年,研究方向:临床医学(内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