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患者心理及身体状况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1期   作者:朱亚雪
[导读]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患者心理及身体状况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患者心理及身体状况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白血病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研究组30例,参照组30例。研究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与身体情况的改变。结果:参照组的抑郁程度高于研究组,参照组的身体状况低于研究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患者小儿白血病患者心理及身体状况均有积极的作用,有着很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小儿白血病患者;心理;身体状况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殖性疾病,是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小儿时期发生的白血病多为急性白血病。小儿急性白血病的特点是起病急,发病初期多数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热型多为不规则发热[1]。心理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避免负面情绪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现列举60例小儿白血病患者进行分组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白血病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研究组30例,参照组30例。参照组患者: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5.3±2.1)岁。研究组患者: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5.5±1.5)岁。两组小儿白血病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系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引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合理饮食,并根据其病情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科学的饮食方案。患者需要保证大便畅通,每日至少一次大便,便后家属可以用温水轻拭其肛门,有效避免发生肛周脓肿的不良情况。
1.2.2 心理护理干预
        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保持病房内安静,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发现患者心理的变化。健康教育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宣传小儿白血病的一系列关知识,尽快消除恐惧、紧张以及质疑等不良心理状态。结合患者年龄特点,采取不同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消除患者对于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的过度关注。
        2.定期开展心理治疗,将小儿白血病的实际治疗情况有效进行分析,并且将良好的病例介绍给患者及其家属,增强其治疗信心以及治疗依附性。
        3.为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培训。在患者入院的时候,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过往病情的咨询并且及时记录,为后续的治疗与护理提供资源。日常护理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小儿白血病的相关医学知识的讲解,避免家属过度紧张、焦虑,加重患者的负面情绪。指导患者家属直接参与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减低患者的不安,分散家属的负面情绪。
        4.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主动与患者进行交谈,介绍接触的医生或者护士,提高患者的环境熟悉。花时间进行交流,用玩具或者电视去转移患者对于疼痛的过度关注。用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提高治疗的信心与依赖性。
1.3 指标判定
        患者结合自身情况,使用sds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采用WHO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分类标准:0度:无恶心、呕吐;1度:恶心、无呕吐;2度:短暂性呕吐;3度:呕吐需治疗; 4度:难以控制呕吐。对比两组的毒副反应度。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计量资料(t)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版本)分析,表示方式为(±s),若P<0.05,则判定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小儿白血病患者sds抑郁自评量表结果以及患者的毒副反应度,研究组的抑郁评分结果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身体状况明显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表1:对比小儿白血病患者sds抑郁自评量表和身体状况结果[±s]

3.讨论
        心理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改正小儿白血病患者的抑郁情绪[2]。心理护理是相关医务人员合理的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尽可能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引导患者表达自身的负面情绪,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3]。
        心理护理干预还可以减轻小儿白血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程度,缓解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程度[4]。通过各种心理干预的方式和途径,合理使用心理学知识,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建立深刻的友谊。密切关注心理的变化过程,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避免负面情绪的不断扩展。护理人员需要创建一个安静、洁净、积极的治疗环境,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程度。提高患者的治愈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5]。通过健康宣讲,传授关于小儿白血病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过程,消除对疾病固有的错误思想,及时解答有关疾病的相关问题,告知患者以及家属在化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情况,缓解化疗后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赖性,保证积极参与治疗。
        对比小儿白血病患者sds抑郁自评量表结果,心理护理干预之后,研究组的抑郁评分结果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小儿白血病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程度,研究组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程度更为轻,参照组的身体情况理想程度低于研究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小儿白血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小儿白血病患者心理及身体状况,保持患者的良好心态,减少病症带来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任艳霞,宋小秀,张鑫.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患者情绪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05):941-943.
[2]庞军治.心理护理对小儿白血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379+382.
[3]唐晓敏.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心理月刊,2019,14(09):43.
[4]薛晓燕.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3):118+121.
[5]岳莉.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2):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