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化建设进程在持续推进,各种环境问题也日渐暴露,社会各界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建筑行业也是如此。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传统材料已很难适应绿色环保的要求。而节能材料在应用上仍旧有一定问题。为改善建筑工程质量和贯彻成本控制,我们需要正视建筑节能材料检测中的问题,提出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节能;材料检测;质量监管
1 建筑节能检测的重要性
社会经济在迅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为了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然对能源有着巨大的消耗。正因如此,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关乎着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是否能够得到保障。国家对于建筑行业的节能制定了一套可供使用的标准与规范。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该严格根据建筑节能的相关标准与规范,尤其是设计单位,其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建筑图纸的设计、节能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更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使工程质量得到保障。但是,目前能够对这些规范标准有较深理解与准确认识的相关设计人员还占少数,这就导致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无法精准的按照国家标准,加上外界不稳定因素的干扰,初期图纸设计的节能效果无法实现。此外,在将设计图纸投入施工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整个工程较长的工期、较为繁复的节能设计环节以及不规范操作等影响,甚至有偷工减料等违法行为,这些均为工程频频发生质量隐患的诱因。
2 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常见问题
2.1 建筑节能材料的检测标准不同
在国内,各地区的建筑节能材料的检测标准差异性较大,检测标准众多,且不同地区的节能材料检测技术与检测设备往往不同,这一现象不利于我国节能材料检测的体系的发展。比如耐碱网格布涉及的产品标准有JG/T158-2013,JG149-2003,JC/T841-2007,保温砂浆涉及的产品标准有GB/T26000 - 2010,GB/T 20473-2006,JG/TO158-2013同种节能材料产品执行标准不统一,造成技术指标不统一,以及检测方法的不同。与此同时,区别化的检测方式与设备会对数据的采集与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极有可能会降低节能材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不准确的节能材料检测结果会进一步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
2.2 检测人员水平偏低
我国节能材料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检测人员对最新的检测仪器不熟悉或职业素养不高,在样品检测过程中并未严格按照有关标准与试验规范,节能材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如保温砂浆因强度较低,存在成型后脱模容易损坏边角,软化系数试验浸泡后试件容易损坏,导热系数试验成型规范要求采用无底试模,实际操作中采用不同材质的底模对脱模产生较大影响,部分检测人员并未关注这一细节;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成型过程中,部分检测人员使用捣棒时力度过大,容易对保温砂浆的骨料造成了破坏。此外,少数检测人员不具备爱岗敬业精神,不愿了解、学习最新国内外最新的检测技术,导致节能材料的检测结果误差较大。
2.3 缺乏完善的质量监管标准与管理制度
得益于科技的进步,我国建筑材料市场中推出新型节能材料的时间越来越短,新型节能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尽管建筑节能材料的新速度越来越快,但我国节能材料的有关标准仍未完善,导致对新型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时,缺乏相关的标准与参考。比如GB/T 10294 -200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中关于试件试验前的状态调节,规范中检测方法说明不够详细,只写明“测定试件质量后,必须把试件放在干燥器或通风的烘箱里,以对材料适宜的温度将试件调节到恒定的质量”,但对具体温度及如何达到恒定质量并未做详细规定。此外,我国有关部门对建筑节能材料的研发与推行的监管力度不足,使部分节能材料未经有关部门的认证、未在有关部门备案便推向市场,增加了我国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工作的难度。由此可见,我国建筑节能材料的检测标准规范的时效性较差,难以适应当前市场情况与检测需求。
其次,我国有关部门对建筑节能检测的关注程度不够,导致节能材料的采购、运输与检验管理的缺失。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建筑节能材料因为直接裸露导致材料变质的现象屡见不鲜,在检测过程中缺乏对检测人员的监督,部分检测人员检测流程不规范,使部分节能材料的检测结果难以为后续的项目建设提供支持。同时,我国尚未对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报告格式统一要求,造成检测报告不能全面反映节能建筑材料信息,难以满足现阶段节能材料检测的要求。
3 建筑节能材料质量的监督管理措施
3.1 明确监管职责,落实质量管控
为促进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工作的高效开展,令检测中相关问题得以解决,必须要明确监管职责,对质量管控进行规范化落实,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奠定基础。在这一方面,要对建筑工程项目形成一个客观认知,令监管单位明确自身权利及义务,在工程建设中对职责进行认真履行,真正监管到位。在建筑节能材料检测过程中,需要由监管单位对建筑节能材料进行抽检,并对施工现场节能材料应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督,规范验收工程,确保各环节有序进行,令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处于有效监督范围内,降低建筑节能材料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
对于质量监管机构来说,要规范验收分项工程,令建筑监督工作得以规范进行,保证监督覆盖率与执行率,对建筑工程节能材料施工情况进行严密监督与严格检验,最大程度上避免工程问题的出现。
3.2 规范各方主体质量行为,抓好材料来源管控
为确保建筑节能材料检测的有效性,要对各方主体质量行为加以规范。具体来说,要加强建筑节能材料的质量管控,确保其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相关要求。参与建筑工程建设的相关施工企业应具备相应资质,不可出现资质挂靠、工程非法转包等情况,一旦发现必须进行严格查处,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内在支持。与此同时,要加强建筑节能材料的来源管控,从生产、销售和使用各个环节入手,加大监管力度,扩大监管范围,坚决不允许非标准建筑节能材料被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建筑市场来说,需将准入门槛提高,淘汰技
术落后企业以及质管不到位的企业,从根源上来对建筑节能材料进行管控,确保节能材料检测工作能够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提供良性辅助。
3.3 建立健全检测监督与管理机制
建筑行业对节能材料使用的时间不长,在节能材料检测上未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同时缺少相关的监督机制,部分材料节能检测的工作人员缺少约束,投机取巧。正是由于这部分技术人员的偷懒行为,不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对节能材料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因此,节能材料的检测部门应健全内部管理,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从根本上节能材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保障。较为重要的一点,要求相关的节能检测技术人员对检测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详细地记录,并将其整理成相关报告,同时,对检测结果要做认真地分析,以便给之后的工作积累经验。若是某个节能材料的检测结果不合格,要及时将情况上报有关部门,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建立健全其监督机制,节能材料在检测时不会受到检测设备的影响,检测过程尽量有多个检测人员共同参与,确保不会因为个人的操作失误而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从而能够进一步使检测结果得到保障。
结语
节能环保对人类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加强节能材料检测的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上文基于建筑节能材料、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几点对策。针对建筑节能材料的检测,应当加强各方监管水平、责任制,确保检测公正、合理、准确,从根本上提高建筑节能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翔.节能环保条件下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重要性分析[J].江西建材,2018(03):281.
[2]王育.建筑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8(10):17.
[3]何慧敏.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技术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思考[J].低碳世界,2019,9(4):174-175.